处暑节气“秋老虎”肆虐 饮食起居全方位防秋燥
中医学认为,处暑过后是多事之秋,气候处于“阳消阴长”的过度阶段,秋阳肆虐,温度较高,故有“秋老虎”之说。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发生的疾病,伴有津伤失润的表现,有两种不同的性质:一偏于热,一偏于寒,也就随之分为“温燥”、“凉燥”两种类型。温燥多发生在初秋,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燥热症状,是肺受温燥之邪,肺津受灼而出现的症状;而凉燥多发生在晚秋,表现为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塞,伴有津液不足的现象,如嘴唇干燥,连续干咳,胸闷,皮肤干痛,舌苔薄白等症状,是肺受寒燥之邪、津液耗损而出现的症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