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之立秋养生篇

导读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季干燥的气候逐渐明显,人们应做好“秋燥综合征”的应对工作。[详细]

立秋保健

立秋驾到 养阴益气防“秋燥综合征”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燥”是秋季的主气,秋季干燥的气候逐渐明显,人们应做好“秋燥综合征”的应对工作。立秋节气,防治“秋燥”,养阴益气是关键,养阴可以防止肺燥,益气可以温养肺气。中医认为,燥乃六淫之邪,为秋季主气,其性干燥,易耗津液。因此在饮食方面,多吃蔬菜、水果,因为这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清热通便的功效。[详细]

立秋养生调养脾胃是关键 健康饮食谨守5原则

    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但由于一时暑气难消,“空调族”依然“叹”着冷气环境,殊不知这种凉爽环境可导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在养生学上,有 “秋来伏不去”之说,此时,正是调养脾胃的最好时机,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空调族”养脾胃,饮食上应作出调整。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详细]

立秋起别再赖床 上班族起居作息全攻略

    今天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秋天的开始。秋季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生理活动也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机体的阳气随之内收。因此,秋季养生必须注意保养阴气。赖床,可使肺气无法舒展,影响一天的精神状况哦。那么立秋起,上班族的作息应如何调整?

    入秋后,不少上班族就会出现犯困、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走神,早上睡觉很沉,赖床等。中医认为,秋属金,金主肺,白昼时间逐渐缩短,夜晚时间日渐变长,此时,建议早卧早起。早卧是为了顺应阴气使之收敛,早起为了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敛太过。另一方面,入秋后过度贪睡会使人情绪变得萎靡,起居有常、早睡早起会使人情绪饱满,也符合‘养收之道’的养生原则。[详细]

立秋养生

精神调养

精神调养:“自古逢秋悲寂寥”很多人一到萧瑟的秋天就会有感伤的情绪,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详细]

起居调养

起居调养:立秋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天气变化无常。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详细]

饮食调养

饮食调养: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食物,以益胃生津。[详细]

运动调养

运动调养: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锻炼项目,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做法: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送至丹田 。[详细]

秋病之谈

立秋后警惕“阴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为什么立秋了还会中署呢?那是因为初秋仍有夏的高温,立秋后的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 ……[详细]

立秋后天气变凉谨防面瘫

     秋风是“邪风”、“贼风”,过度吹风,常常会导致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专家表示,面瘫的临床表现为,闭不上眼睛,脸部一侧松弛,嘴歪,流口水,流眼泪,眉毛抬不起来,耳后疼痛等。 ……[详细]

立秋要防秋愁

    养专家表示,立秋后,天气变得凉爽怡人的同时也变得比较干燥,再加上不稳定的气温,给人的身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这个季节落叶纷飞,花木凋零,一些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往往会产生凄凉、苦闷之感。 ……[详细]

立秋初始早防燥

    秋燥所袭,往往会导致咽干、口燥、音哑等不适。肺又外合皮毛,秋季出现的皮肤干涩、皲裂,甚至毛发不荣,都和秋燥有关。此外,肺与大肠还有密切联系,中医曰:“互为表里”,而肺燥下移于大肠,肠燥则便秘……[详细]

立秋禁忌

立秋禁忌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 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 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 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 否则适得其反, 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 但起码应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 [详细]

忌大量进补

    秋天进补,很多人选择服用大量补药,其实,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 有病治病, 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 可引起腹胀, 不思饮食等; 过服维生素C, 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等。 [详细]

忌大量肉补

    动物性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良剂, 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 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 若久服多服, 对胃肠功能已减退的老年人来说, 常常不堪重负, 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 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详细]

忌恒补一食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 专服一种补品, 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 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 有一定的副作用, 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因此, 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详细]

即问即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