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是夏季人们经常消费的产品,随着发酵饮料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类饮品在营养方面有何独到之处,是否如其宣称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是否所有人 群均适合发酵饮料?其实完全可以将发酵饮料视作一种普通饮料,糖尿病患者及婴儿不建议饮用,同时,从健康角度出发,也建议人们平时尽量减少 饮料的摄入。
至于有些发酵饮料宣称因在加工过程中使用乳酸等从而具有促进消化、有助于肠胃功能提升的功效,范志红告诉记者,产品宣称具备某种功效,必须通过相关实验予以证明,在此之前,我们可以认为产品不具备这类功效。
产品并未标示出不适应人群,理论上来说应该所有的人群都适合饮用,但有一点非常明显,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是不适合饮用此类饮料 的。与其他饮料一样,儿童、老人等特殊群体则取决于自身身体情况,但从健康的角度来说,不推荐儿童饮用任何饮料,如果一定要喝,也推荐尽量少喝为宜,每天 尽量控制在1瓶以内。
发酵饮料营养优于碳酸饮料
从营养及健康的角度来说,发酵饮料要优于碳酸饮料,发酵饮料一般由发酵而来,目前有些发酵饮料也会在发酵后进行配制。不同种类的饮料在 发酵过程中所使用的菌种并不相同,相对来说,发酵饮料会使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更容易被吸收,碳酸饮料则一般配制而成,利用碳酸氢钠产生气体,更注重口 感。另外,碳酸饮料中一般也不包含太多营养成分。以可乐为例,其中含有较多的磷酸,而磷酸摄入过多本身对人体会产生影响,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含糖量过高 的发酵饮料也不适合过多饮用。
多喝含糖饮料危害多多,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细数它的七宗罪!
1、促进龋齿
有多项调查表明,甜饮料摄入量和龋齿的危险有正相关。为了减少龋齿的风险,在西方国家当中,喝甜饮料常常是用吸管的,酸性十足的甜饮料并不一定会直接接触到牙齿。但即便这样,龋齿的风险还是不低,这其中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以为甜饮料带来体内钙的丢失,从而让牙齿变得更为脆弱。而在中国,大多数消费者都不用习惯,酸性的饮料直接接触牙齿的牙釉质,对我们牙齿的影响可想而知!
2、导致肥胖
目前国内的甜饮料,按一瓶500ml来算,平均含糖在50克左右,而每克糖会带来4千卡的热量,这样的甜饮料喝两瓶半所带来的热量就约等于成年女性一顿饭碗的热量!
美国研究也显示,每天一罐含糖饮料,每年体重将增加约7公斤。然而,甜饮料的广告还是在全球范围内铺天盖地。它们打着“水果加牛奶”、“补充维生素”、“多喝多漂亮”、“补充水果营养”等旗号,以鲜艳的包装、多彩的颜色、浓郁的香味、酸甜的口感吸引广大消费者。
3、每天两罐甜饮料,糖尿病风险增加50%
一方面,多喝甜饮料会大大增加肥胖的风险,而肥胖本身就是二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在甜饮料中存在的糖都是溶解在饮料中的单糖和双糖,这些糖非常容易被消化吸收,会造成血糖的迅速升高,这种对血糖的影响比直接吃同样重量的糖块还要恶劣!此外,还有一点很可怕,那就是这些糖是溶解状态的,是藏在甜饮料里面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吃进肚子并损害健康!
德国人近60%的食品为高糖食品,这导致德国“体重超标”的人占51%,患有糖尿病的人数达750万。
4、增加肾结石的风险
在大部分人心目当中,肾结石既然大部分是草酸钙结石,那么应当和草酸、钙什么的关系比较大,很少会想到它和甜饮料相关。其实,美国是个肾结石高发大国,和其国民的甜饮料高消费关系不小。在有关甜饮料和肾结石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当中,有5项都表明甜饮料消费和肾结石及尿道结石风险有显着性的相关。研究者分析认为,甜饮料降低了钙和钾的摄入量,增加了蔗糖的摄入量,可能是引起肾结石风险升高的重要因素。
5、导致营养不均衡
喝甜饮料多的人,膳食纤维的摄入量通常会减少,淀粉类主食和蛋白质也吃的较少。这可能是因为甜饮料占了肚子,正餐时食欲下降的缘故。对于发育期的儿童少年来说,这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造成虚胖和营养不良。还有研究提示,多喝甜饮料的人,整体上维生素和矿物质都容易摄入不足。
6、促进骨质疏松和骨折
喝甜饮料越多的人,奶类产品就喝得越少,钙的摄入量也越低。同样,由食品行业所资助的研究中,甜饮料和钙的摄入量之间只有很小的负面关系甚至还有正面联系;而由政府资助的大型研究当中,甜饮料和钙的摄入量之间有明确的负面联系。有两项研究表明甜饮料和骨质密度降低之间有显着联系,也有研究提示,甜饮料喝得多,会带来骨折危险增加的趋势。
7、升高血压
英国血压协会主席格瑞汉姆·麦克格瑞克曾对全世界的人发出这样的警告:过多的甜饮料是“棺材盖儿上的一枚钉子”。每天只要喝超过355毫升的甜果汁或碳酸饮料,就会给血管“加压”。每多喝一罐甜饮料,舒张压会高出正常值1.6毫米汞柱,收缩压高出0.8毫米汞柱。
直接喝茶更营养
茶多酚是茶叶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是衡量茶叶功效的重要指标。随着夏季的到来,各种茶饮料在超市上又摆到了醒目的位置,但是专家提醒,这些瓶装饮料并非都如宣传所称的健康无害,消费者在购买时应当谨慎选择,适量饮用。
在各式茶类饮料的成分表中,难见茶叶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茶多酚。不少企业在茶多酚含量上打起了“擦边球”,多数企业选择不标注具体含量。
在茶饮料上,成分表大多标注的是食用香精、白砂糖和柠檬黄、焦糖色、柠檬酸、苹果酸等食品添加剂。虽然多数茶饮料在包装上标明“原茶”、“茶叶浓缩液”等字样,但在成分表中却对茶叶的有效成分含量只字不提。
市面上销售的茶类饮料,大多数茶多酚的含量是不够的,喝茶饮料不如直接喝茶。专家表示,由于生产中原茶使用不够,一些厂家就通过添加白砂糖、香精等添加剂等方式来还原茶味。如果经常喝茶饮,过多摄入添加剂对人体无益。
而且为了保证茶饮料的色泽,茶叶中所含的部分茶多酚会在生产过程中被处理。制作茶饮料所需的多道制作工序也会进一步消耗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及维生素等营养物。因此,加工而成的茶饮料,其营养价值远不如最初冲泡的茶汤。
为改善口感并长期保存,茶饮料中不可避免地会添加大量的糖分和一定的防腐剂、保鲜剂,因此,一些瓶装茶饮料不仅不能有效解渴,其保健作用更值得商榷。要想健康饮茶,不如自己冲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