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理医生:自虐的孩子极度渴望爱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2/2/23 10:29:19

男孩被骂后拿针扎自己 专家称孩子自虐因渴望关爱

  明明(化名)今年5岁,妈妈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多是爸爸王先生带他。前不久,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明明把对方的脸打肿了。回到家,王先生对明明劈头盖脸就是一阵骂。但明明接下来的举动让王先生目瞪口呆——他不知从哪儿弄了一根针,往自己手背上一阵猛扎。王先生一把抢过针,可明明的小手已经开始流血。这让王先生胆战心惊。

  要玩具不成 女童竟撞墙

  上周末,妈妈带4岁的妍妍(化名)去同事家与同事的小女孩玩。妍妍拿着小伙伴的娃娃,非要妈妈也买一个。见妈妈不理,妍妍把娃娃一丢,小脑袋往墙上直撞。妈妈大惊失色,同事赶紧把娃娃送给了妍妍。妈妈回家问过爷爷奶奶才知,妍妍已经有过好几次这样的举动了。

  自虐是孩子渴望关爱

  小小年纪的孩子,为何做出如此过激的行为?武汉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专家林俊主任医师分析,孩子可能在某一场合无意中发现,伤害自己,父母会很紧张,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得到了这样的强化刺激,下一次他们会继续伤害自己以达到目的。如果是这样,家长在孩子自虐时不要惊慌,在安全的前提下,应转移其注意力,直到其回复正常情绪,再给予安抚,强化孩子的正面情绪。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会产生自虐心态?

自虐是一种异常的心理表现,自虐的形成有一些典型的心理条件: 1.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缺乏独立意识是自虐的心理土壤。而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自虐的人在内心深处不愿意独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2.对失去爱的恐惧:具有依赖心理的人总是强烈地需要他人的爱,也因此始终处于随时可能失去爱的恐惧之中。只要他们所依恋的对象有一点点冷落或疏远的表现,他们就会立即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感觉自己被拒绝,担心将会被抛弃,进而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悲伤和绝望情绪驱使下,冲动行为就很难避免了,其目的是引起关注,借此得到帮助。 3.潜在的攻击性:自虐者尽管在心理上处于弱势,但他们的行为具有潜在的攻击性。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时,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去解除痛苦、消除障碍。自虐者不能从积极的角度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通过自我破坏性的行为“威胁、逼迫”他人来关注和帮助自己,以达到继续依赖他人的目的。这样的胁迫行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暴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危险性,不仅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构成威胁。 怎样才能避免自虐、自伤事件的发生呢? 1.培养独立性 独立与爱并不矛盾。爱的同义词不是依赖、索取,而应是分享、支持与付出。所以,爱一个人,不能培养其对我们的依赖性,而应该让其在爱的滋养下更具有独立能力,更自信、更积极乐观。 2.积极关注 自虐这种消极行为方式的形成与行为人的环境因素有关,这就是行为理论中常说的强化。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其结果使得行为者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缓解了他的痛苦或者为他带来愉快体验,这种行为就有可能再次出现,这就是强化的过程。自虐行为表面上好像令行为者痛苦,但它会带来其他“好处”——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陪伴与照顾、受到周围人的关注与同情、挽回爱人的心、避免关系破裂等等。由于自虐者的消极行为反复受到强化,于是就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只要感觉到有威胁,他们就会采取自虐来应付挫折,试图以此解决问题。因此,在自虐行为刚开始出现苗头的时候,就一定要坚决予以制止,不能因同情可怜而作出妥协;与此相对应的,应该关注和鼓励对方的积极行为,不要在孩子生病、出问题时才去关心他,应该在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某事时主动给予夸奖和爱抚。恋人之间也是如此,女人一哭闹男人就妥协,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是有害的,正确的做法是,女人哭闹的时候作冷处理,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商量解决办法,这样,自虐行为就失去了“杀伤力”,两个人之间才能建立起健康、积极、理性的互动关系。良性、积极的关系是爱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爱的名义自虐,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对方。我们拒绝自虐。

Q:你好,请问小孩子脾气暴躁,老是自虐,请问

你好;平时可以通过讲道理来进行教育,建议家长应该买一些教育相关的书来看看,多了解一下,多和小孩沟通来进行科学的教育,密切观察。

Q:孩子比较小气,稍微不和他意就哭,有时会有一些自虐行为怎么办,

你说的情况应该注意和孩子多交流,不能让他放任自流的,应该教育他如何变成一个心胸宽广的男子汉,不要做娘娘腔的臭豆腐,经过举例再就是和同龄孩子对比,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正就好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