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自虐心态可能与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家庭影响、个人经历、性格特点等有关。 1.心理因素:长期的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可能导致自虐心态。例如,焦虑状态下,个体可能通过自我伤害来转移或缓解内心的不安。 2.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交关系、巨大的工作或学习压力等,使人难以应对,从而产生自虐行为。 3.家庭影响:成长在充满暴力、冷漠或过度控制的家庭环境中,孩子可能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出现自虐倾向。 4.个人经历:如遭受重大创伤,如虐待、欺凌、意外事故等,可能引发自虐心态。 5.性格特点:过于敏感、脆弱、完美主义的性格,在面对挫折时,容易采取极端的方式,包括自虐。 总之,自虐心态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现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有这样的倾向,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自虐是一种异常的心理表现,自虐的形成有一些典型的心理条件: 1.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缺乏独立意识是自虐的心理土壤。而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自虐的人在内心深处不愿意独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2.对失去爱的恐惧:具有依赖心理的人总是强烈地需要他人的爱,也因此始终处于随时可能失去爱的恐惧之中。只要他们所依恋的对象有一点点冷落或疏远的表现,他们就会立即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感觉自己被拒绝,担心将会被抛弃,进而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悲伤和绝望情绪驱使下,冲动行为就很难避免了,其目的是引起关注,借此得到帮助。 3.潜在的攻击性:自虐者尽管在心理上处于弱势,但他们的行为具有潜在的攻击性。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时,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去解除痛苦、消除障碍。自虐者不能从积极的角度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通过自我破坏性的行为“威胁、逼迫”他人来关注和帮助自己,以达到继续依赖他人的目的。这样的胁迫行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暴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危险性,不仅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构成威胁。 怎样才能避免自虐、自伤事件的发生呢? 1.培养独立性 独立与爱并不矛盾。爱的同义词不是依赖、索取,而应是分享、支持与付出。所以,爱一个人,不能培养其对我们的依赖性,而应该让其在爱的滋养下更具有独立能力,更自信、更积极乐观。 2.积极关注 自虐这种消极行为方式的形成与行为人的环境因素有关,这就是行为理论中常说的强化。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其结果使得行为者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缓解了他的痛苦或者为他带来愉快体验,这种行为就有可能再次出现,这就是强化的过程。自虐行为表面上好像令行为者痛苦,但它会带来其他“好处”——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陪伴与照顾、受到周围人的关注与同情、挽回爱人的心、避免关系破裂等等。由于自虐者的消极行为反复受到强化,于是就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只要感觉到有威胁,他们就会采取自虐来应付挫折,试图以此解决问题。因此,在自虐行为刚开始出现苗头的时候,就一定要坚决予以制止,不能因同情可怜而作出妥协;与此相对应的,应该关注和鼓励对方的积极行为,不要在孩子生病、出问题时才去关心他,应该在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某事时主动给予夸奖和爱抚。恋人之间也是如此,女人一哭闹男人就妥协,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是有害的,正确的做法是,女人哭闹的时候作冷处理,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商量解决办法,这样,自虐行为就失去了“杀伤力”,两个人之间才能建立起健康、积极、理性的互动关系。良性、积极的关系是爱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爱的名义自虐,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对方。我们拒绝自虐。
预防流感的食疗方可尝试以下几种:
1、大葱烧豆腐:把大葱切成小段,...
杨汉勤 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这种情况很可能患了“高催乳素血症”。催乳素是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激素,具有促进乳汁分...
叶长生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细针穿刺是一种检查方法,主要用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同时,,可以对甲状腺结节进行治疗...
邓爱民 副主任医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补碘范围就是每天100-1000微克。每天盐的摄入量在中国的...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严格来说碘缺乏有什么症状要看在人的哪个阶段。从人体的发育来说,胚胎期到儿童、青少年...
冉建民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在甲亢治疗中,甲状腺功能的情况不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调...
王向宇 主任医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