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9/17 10:18:36

  儿科紧急大会诊

  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各个科室响起,听筒里都是同样急促的声音:“请全院主任到儿科病房参加会诊!”

  躺在儿科病床上的是一个11岁的消瘦女孩,她妈妈一只手抱着她,一只手不停地抹着眼泪。小女孩紧闭双眼,大口地喘着气,在她床边可见刚刚呕吐的胃内容物,里面还混有鲜红的血丝……这一切,看着让人揪心。

  辅助检查结果显示,腹部立位片、头颅CT、腰穿两次查脑脊液、胃镜等均未发现异常。是脑炎,还是肺部感染?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均不支持。在止血、输液等对症治疗下,女孩病情不但无明显好转,呕吐症状反而越来越重,医生们疑惑了……

  在经治医师介绍病情后,各科的会诊医生先后给女孩作了必要的专科检查,病儿仍在不停地呕吐和大口地喘气,症状还突然加重。这个细微的变化被前来会诊的心理科主任看在眼里,只见他走到女孩身边,对女孩耳语了几句之后,用一根小小的银针扎进她腹部的穴位。随着银针的轻轻捻动,女孩不吐了,呼吸也变得平缓。女孩的母亲停止了啜泣,眼里充满感激之情。大会诊完毕,会诊单上只有简单的几个字:建议转心理科治疗。

  越关注,症状越严重

  这些症状居然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许多人都难以置信。

  原来,这女孩是个被收养的孤儿,因养父母以前没有生育,收养她后呵护备至,全家都围着她转。虽然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周围邻居及学校同学常常说她是“捡来的”,故她从小比较自卑、内向,朋友较少。几年前养父母生了一个女儿,随着妹妹的出生,父母对她的关注减少,使她产生了误解,认为父母对妹妹偏心,不再爱自己了,逐渐变得心情不好,睡眠差,学习成绩下降,越来越不愿意学习。近两年来,每次考试前她就会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服一些胃药或休息后有所好转。一个月前她和妹妹吵架,被父亲责骂后,随即感到头晕、头痛,呼吸困难,由于不吃东西,她一天天消瘦下去,父母心急如焚,只好背她来医院就诊。

  小女孩在儿科治疗期间,每当出现精神紧张、情绪失控,父母就着急地找来医生。而经各种处理后,病儿不但没有缓解病情,呼吸反而更加急促,呕吐更加明显。

  制造痛苦,只为让母亲紧张

  由于心理医生考虑到病儿的症状可能是为了引起周围人,尤其是父母的关注,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就轻轻地对她耳语说:“当针灸腹部有胀痛感觉时,呕吐症状就会消失,其他症状也会立即减轻的。”所以,女孩的症状随即缓解。心理科在抗抑郁和焦虑治疗的基础上,仍给予暗示治疗,病儿病情日渐好转,情绪也显著改善。一周后,因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便主动要求出院。

  不料,出院几天后,因与同学发生口角,病儿在学校又出现头痛、呕吐等症状,唾液中带少量血液,但每次经母亲抚摸安慰后,症状就会缓解。后来母亲意外发现,当病儿情绪不好时,就会用手抠咽喉和鼻腔,遂再次带她就诊于心理科。弄清楚情况后,心理医生先安抚孩子母亲,告诉她孩子没有大问题,让母亲保持镇静,并暂时离开病儿。医生给病儿作了耐心的心理疏导和行为治疗,直到女孩痊愈并重返校园。

  以病代言,病情易反复

  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在某个阶段遭遇困境,当其不能表达所处困境,或其需要不能通过某种合理途径得以满足的时候,尽管生病常给病人带来种种不便和痛苦,却可在这时候成为其达到目的的表达方式之一。

  例如,孩子诉说自己的一些不满而不能得到理解和支持,反而可能被责备或者嘲笑,或有些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当不能以言语方式表达出来时,便往往通过生病的方式来表达,以达到自己被关心的目的,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来证明自己没有被遗弃。而这种“好处”则往往导致病情延绵不愈或反复发作。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病儿家属对这种“没病找病”的现象,需要尽量理解,还要帮助病儿把用躯体表达的东西尽可能地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如上文小女孩有一种自卑感和被忽视、被遗弃的恐惧,希望能多得到一些关心,家长就应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多从精神层面上给予关心,对暂时不能实现的要求,应通过耐心的解释和沟通,让其感觉到父母还是在意她、爱她的,让她体验到一种安全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长还应鼓励女孩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或抽空带她进行户外活动,如健身、爬山等,培养她主动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同时,不要过分关注她的症状,避免助长她养成“以病代言”的习惯。

  新闻链接: 女童玩弄指甲被父打成重伤

  据近日报纸报道:小娟因玩指甲不听制止, 父亲一怒之下将其痛打,以致全身多处淤伤,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

  “小娟喜欢玩指甲,她用拇指的指甲去刮中指指甲周边的肉,两只手指都被她刮破流血了。”母亲对记者说。

  据小娟父亲本人交代,他本意是想“教育一下自己的女儿”,对小娟这个习惯,父亲曾多次制止,甚至动手打她,但以前都是打打屁股什么的。看到小娟这次竟把整片指甲生生拔出,一时愤怒才大打出手,却没想到酿成如此后果。

  点评:小娟父亲在“教育一下自己的女儿”之前,可曾想过女儿反复自虐背后的原因?若父母能多给孩子一些内心世界的关注,或许,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抑郁症的人开始有自虐倾向怎么办

自虐倾向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心里面的烦恼以及悲伤无法得到排解,无法释放于外界,从而会反过来攻击自己,认为展示了自己,就是战胜了别人,会出现自虐,一般都是由于孤独以及思想无法得到排解,所以治疗的第一步就是让患者感受到世间的温暖。

Q:为什么会产生自虐心态?

自虐是一种异常的心理表现,自虐的形成有一些典型的心理条件: 1.依赖心理:强烈的依赖、缺乏独立意识是自虐的心理土壤。而更关键的一点在于,自虐的人在内心深处不愿意独立,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 2.对失去爱的恐惧:具有依赖心理的人总是强烈地需要他人的爱,也因此始终处于随时可能失去爱的恐惧之中。只要他们所依恋的对象有一点点冷落或疏远的表现,他们就会立即产生过度的情绪反应,感觉自己被拒绝,担心将会被抛弃,进而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在强烈的悲伤和绝望情绪驱使下,冲动行为就很难避免了,其目的是引起关注,借此得到帮助。 3.潜在的攻击性:自虐者尽管在心理上处于弱势,但他们的行为具有潜在的攻击性。人在遭遇挫折或失败时,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动力去解除痛苦、消除障碍。自虐者不能从积极的角度去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通过自我破坏性的行为“威胁、逼迫”他人来关注和帮助自己,以达到继续依赖他人的目的。这样的胁迫行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暴力”,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和危险性,不仅对自己不利,也对他人构成威胁。 怎样才能避免自虐、自伤事件的发生呢? 1.培养独立性 独立与爱并不矛盾。爱的同义词不是依赖、索取,而应是分享、支持与付出。所以,爱一个人,不能培养其对我们的依赖性,而应该让其在爱的滋养下更具有独立能力,更自信、更积极乐观。 2.积极关注 自虐这种消极行为方式的形成与行为人的环境因素有关,这就是行为理论中常说的强化。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其结果使得行为者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缓解了他的痛苦或者为他带来愉快体验,这种行为就有可能再次出现,这就是强化的过程。自虐行为表面上好像令行为者痛苦,但它会带来其他“好处”——吸引父母的注意、得到陪伴与照顾、受到周围人的关注与同情、挽回爱人的心、避免关系破裂等等。由于自虐者的消极行为反复受到强化,于是就固定下来成为一种习惯,只要感觉到有威胁,他们就会采取自虐来应付挫折,试图以此解决问题。因此,在自虐行为刚开始出现苗头的时候,就一定要坚决予以制止,不能因同情可怜而作出妥协;与此相对应的,应该关注和鼓励对方的积极行为,不要在孩子生病、出问题时才去关心他,应该在孩子自己独立完成某事时主动给予夸奖和爱抚。恋人之间也是如此,女人一哭闹男人就妥协,这种解决冲突的方式是有害的,正确的做法是,女人哭闹的时候作冷处理,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商量解决办法,这样,自虐行为就失去了“杀伤力”,两个人之间才能建立起健康、积极、理性的互动关系。良性、积极的关系是爱的健康发展的基础。以爱的名义自虐,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对方。我们拒绝自虐。

Q:委屈的时候会哭 并且会哭很久 哭的时候还会自虐大口喘气 会捶

现在的情况看,有可能是抑郁症,自虐症,都是心理疾病的类型,由于精神受到不良刺激,学习压力过大,家庭因素不好,引起了心理疾病,经常会出现了想哭,自虐,经常打自己,伴有了情绪不好,悲观自卑,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缺乏兴趣等,建议去医院心理科就诊,如果是抑郁症,自虐症,可以选择用抗抑郁症药物和心理治疗比较好。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