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白粥熬得稀烂,上面浮起米油是最营养的,但也有说法表示粥熬久了会损失营养。到底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
粥熬得越烂越没营养?
按照我们从前的认知,把粥熬得糊糊的,上面漂浮一层米油,这种形态的粥是最有营养的,非常容易让脾胃虚弱的人吸收营养。对于这些传统的认识,专家表示,这些认识都是正确的。因为粥里含有的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都是水溶性营养物质,将粥熬得稀烂以后,给消化不良、脾胃不好或者手术后只能吃流质食物的病人吃,有利于粥中营养物质的吸收。至于“熬得久了使得营养流失”这样的说法,专家表示“只要是烹饪,必然会有营养的损失”。没有营养损失的烹饪是不存在的,我们需要正确对待之。如果想要提升粥的营养价值,我们就可以根据食用粥的对象的不同,搭配不同的食物来熬粥,提升粥的营养价值和利用率。
怎么喝粥才养生
1、三餐不能总喝粥
这个错误老人常犯。适当喝粥确实有益,但不可顿顿喝。粥属于流食,在营养上与同体积的米饭比要差。且粥“不顶饱”, 吃时觉得饱了,但很快又饿了。长此以往,老年人会因能量和营养摄入不足而营养不良。所以喝粥也要注意均衡营养。将粥煮得稠一些,配个肉菜,或在两餐之间吃些点心等,都能补充能量。
2、糖尿病人喝粥要适量
糖尿病患者一般更容易饿,而且粥具有消化快的特点,所以很容易让人吃了很快又想吃;粥本身在短期内还容易被身体所吸收,导致血糖迅速升高,或者波动过大。糖尿病患者要适量喝粥,每次一小碗即可。
3、推荐加豆的杂粮粥
不过,各种杂粮粥并不在此列。加入一半以上的淀粉豆类(芸豆、红小豆、绿豆、干扁豆等)之后,粥的餐后血糖反应就会大大下降,降低到明显低于白米饭白馒头的水平上。因此,推荐糖尿病、高血脂患者晚餐喝粥,但必须加入足够的豆类,并配合燕麦、大麦、糙米、紫米等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杂粮粥在降低血糖反应的同时,有利于控制体重和血脂,可以大大提高粥的营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