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经典的广式月饼做法

2017/11/14 16:17:37

豆沙酥皮月饼

材料:高筋面粉(金象面粉)150克,低筋面粉(白玉兰面粉)350克,猪油300克,拌匀后待用作酥心;普通面粉500克、猪油125克、清水200克,搅拌后待用作水油皮;红豆240克,细砂糖100克,色拉油3勺(45ml)用作馅料;用鸡蛋调出蛋汁,比例为3个蛋黄1个全蛋,待用(这些材料可做10个月饼)。

做法:

步骤1:先做豆沙馅。将红豆加6倍体积水放入高压锅,上气后小火煮60分钟左右,待其自然冷却开盖盛出。

步骤2:加少量水用搅拌机打成蓉,倒入锅中小火炒干到水分快干后加入细砂糖继续炒到均匀;色拉油分3次加入到红豆沙中炒,每加一次待完全吸收油后再加下一次,待完全吸收后盛出。放凉冷藏后使用。

步骤3:把酥心面团分成10份,水油皮面皮团分成10份,用水油皮包上酥心后压成片状待用。

步骤4:把馅料分成10份,捏成小圆饼,裹紧成馅团。将馅团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面球。

步骤5:把月饼放入烤盘内,用毛刷刷上一层调好的蛋汁,再放入烤箱。烤箱预热温度为200℃,再放入烤箱烘20分钟左右,中间要取出一次,再刷一遍蛋汁。此款月饼也可以用油镬炸,油温180℃炸约5分钟便可。

特点:酥化、香口,制作简单。而且不用模具,用料比较随意不受限制。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冰皮月饼更容易被微生物污染呢?

中秋时节,购买月饼成为人们的必然,且每年月饼样式、品种异彩纷呈,甜味、咸味、咸甜味、麻辣味,味味俱全;冰皮月饼、桂花月饼、梅干月饼、五仁、豆沙、玫瑰、莲蓉、冰糖、白果、肉松、黑芝麻、火腿月饼、蛋黄月饼等琳琅满目。但是,经江苏省食药监局抽检153批次月饼,不合格3批次均为冰皮月饼,霉菌最高超标15倍。为什么颜值很高的冰皮月饼更容易招致微生物污染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冰皮月饼制作工艺特殊,本身缺少高温烘烤的工艺,会存在细菌感染的危险。 冰皮类月饼具体制作工艺是:以糯米粉,大米淀粉,玉米淀粉等为饼皮的主要原料,经熟制后制成饼皮,然后包裹馅料,并经成型、冷藏(或不冷藏)等冷加工工艺制成的口感绵软的月饼。由此可见,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对微生物进行针对性杀灭的环节。冰皮月饼只是依赖蒸熟,温度较低,不能有效杀死所有微生物,且先蒸熟后填料定型,后续操作中微生物污染问题无法保障。加之冰皮月饼含水量较高,会极大促进微生物生长繁殖。 传统月饼制作为:使用面粉、糖浆 、油、水、馅料、蛋黄(广式常用)经烤制而成。传统月饼使用烤制工艺,温度较高,能够有效杀灭微生物,保证月饼的卫生安全。而且高盐高糖低水分,有效抑制微生物滋生和进一步繁殖。 那么,冰皮月饼是否可以购买食用呢?当然不可“因噎废食”。只是购买冰皮月饼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正规大品牌,日期新近的为好。2、不要买太多,买回后可以优先选择冰箱冷藏,然后尽快吃掉,避免久放。3、如果是亲朋送的此类月饼,也要注意日期,冰箱冷藏,并尽快食用。 温馨提示:无论何种月饼,不可多吃,原因是月饼大都存在油、糖含量高,热量大等问题,浅尝辄止、注意整体膳食搭配为好。

Q:月饼适宜久存吗?

月饼不宜久存,以免油脂氧化,馅料腐败变质,应详细阅读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及储存方法,打开盒子没吃完的月饼,最好用保鲜袋装好,放入冰箱保存,仍须尽快吃完。冰皮月饼和雪糕月饼需冷冻保存,因为月饼的制作过程用250℃-300℃高温烘焙25分钟,而冰皮、雪糕月饼没有这道工序,因之有较高的染菌风险。月饼含有较高的糖分及脂肪,不能多吃,一般人吃一个足矣,吃多了引起胃部胀满,消化障碍。冰皮和雪糕月饼更不宜贪吃,以免引起腹痛、呕吐或腹泻。

Q:吃月饼不发胖的技巧

、月饼和粥一起吃不利健康还易胖:家里的月饼很容易变成了全家人的早餐,尤其是喝粥的时候,就着吃块月饼,既可以充当主食,清淡的白粥又能抵消月饼的浓重味道,让甜的不再那么腻,咸的不再那么咸。其实,这种吃法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月饼和粥都是可以迅速升高血糖的高升糖指数食品,不仅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不适,对健康人来说,也会对大脑细胞不利,还会降低脂肪代谢、囤积脂肪。此外,吃月饼最好是在早上或中午,晚上应少吃或不吃,特别是老年人更应如此。否则,有可能成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凶手”。2、吃月饼时喝点绿茶可以减肥:品尝月饼最好泡一杯热茶或备一杯白开水,可帮助去油腻,同时由于茶所含热量低,相较于可乐、咖啡等饮料就更为合适。中医认为月饼甘甜油腻,遇热则“化”(消化),遇冷则“凝”(积滞),易导致恶心、厌食、腹痛等胃肠道症状。另外,醋饮品也是月饼不错的搭配,其中的醋酸不仅可以起到软化血管、降低血压、消食除积的功效,还能促进食物中钙、磷、铁等成分的溶解,有利于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具有较好的健脾胃和助消化的作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