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夏季祛湿也有误区

2017/11/6 11:38:34

误区一

中医所谓的“湿”,即通常所说湿邪,不但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而且在不同的身体状态下、不同的体质里,湿邪兼夹其他邪气的配对也不同,其临床表现更是千差万别,如恶寒发热、四肢困重,或面色萎黄、精神困倦、食欲不振、便溏泄泻,或尿少浮肿,或妇女白带量多等都是“湿”的症状。

不同的病机,不同的症状,决定了不同的用药。如清热燥湿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等,利水渗湿常见的药物有猪苓、泽泻、冬瓜皮、玉米须等。而薏米、赤小豆也仅仅是利水渗湿药物其中的一员,其功效显然不能覆盖所有的“湿”。

误区二

专家称,薏米、赤小豆都有“利湿”或者“利水”的功效,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薏米加上赤小豆有一定祛湿的作用,对湿热程度较轻的人有一定的作用,但不等于对湿热程度重的人也有效果。中医认为,薏米和红豆(即赤小豆)都属于“微寒”,长期大量地吃,显然对身体不好。

网上所说薏米和赤小豆煮时“无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样抓一把”。这种说法是不妥的。薏米的功效主要是“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赤小豆的功效主要是“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因此,两药合用,对于湿热伴有关节痹痛或者合并脓肿破溃的,应该薏米量大;而对于湿热伴有尿黄或者痈毒结聚的,应该赤小豆用量大。“症状不同,药量应该有所变化”,而不是随意取用。

(责编:杨绮琴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