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正确地关爱孩子

家庭医生在线 2017/4/1 11:29:50

最近有新闻报道,家住从化的少女小雨,竟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堂弟!

小雨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将小雨和妹妹交给爷爷奶奶照顾,与二叔二婶家一起生活。小雨读到初二就辍学,平时留在家里做饭,照顾几个堂弟妹。据其家人讲,她与堂弟妹的关系不错。2012年二婶到工厂上班,将6岁的儿子留在家里交给爷爷照顾。上午10时许,二婶接到孩子爷爷的电话,说小孩不见了。全家人在附近寻找,一直没有找到。

正在一家人焦急万分时,二婶的手机收到了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明天早上8点30分,拿着10万元,去广百,别玩花样”。这条勒索短信,让家人以为孩子被绑架了,于是报警。公安机关通过追踪侦查,发现发送信息的是14岁的小文(化名),通过小文得知,她只是帮同学转发信息,这个同学不是别人,正是小雨。经过审讯,小雨承认了发信息给婶婶的事,并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噩耗:她已将堂弟杀害了。

小雨说,她不想要钱,只是想吓唬他们一下,因为她恨叔叔婶婶一家人。这个恨从两年前就开始累积,例如她到二叔家想玩玩具,二叔说玩具无电;想去二叔家看电视,但二叔把门关上不让她进去;二叔的儿子经常抢其他堂弟妹好吃的东西,常拿走她喜欢的衣服……

经过社工了解,小雨之所以这样做,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由于缺少亲人关怀和爱,让她在情感的感知上会很淡漠,“这或许也是她杀害堂弟的一个因素,但她一直都不愿意承认这点”。

那么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不重演小雨的悲剧,更多地让孩子感受到亲人的关怀和爱呢?

父母应如何关爱孩子

1、创造充满爱意的融洽氛围

父母良好的性格、健康的情绪是建立充满爱意家庭的先决条件。孩子在家庭里不但可以得到他的生活所需,他还需要在家庭里得到真正的、集中的关怀。如果父母在家里对孩子冷冷淡淡、漠不关心,孩子便会产生自卑情绪,变得孤僻。父母想要给孩子关怀和爱,首要的就是在家里通过言语和行动,给予孩子无微不至的集中关怀,保证孩子在感情需要上的平衡。

2、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假如是单亲或者是父母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母的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3、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情绪

父母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请记住一定要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培养孩子,因为这种情绪是让幼儿心理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发育的重要条件,你以身作则的教育孩子,时刻保持这种情绪,那么幼儿也会一直保持愉快的情绪状态。

4、培养孩子自我价值

利用各种机会帮助孩子获得他们可以掌握的能力,让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实现。当然,我们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孩子经过努力便能达到的。另外,应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设计一些能促使孩子成功的情境,成人一定要耐心地让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加以干涉或包办代替,那会让孩子永远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5、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道德观念

幼儿的认识能力比较低下,他们需要成人给予认识上的指导和肯定。家长和教师应该细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当孩子有帮助小朋友脱衣服、系鞋带、搬椅子等等良好行为,教师或家长发现后应注意及时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肯定与鼓励。这样,使他逐步理解这样做会给别人带来快乐,是正确的,不仅可以使孩子的良好行为得以强化,而且可以使孩子体验到关心与助人的乐趣,让幼儿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经过长期有意识的熏陶,使他建立初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幼儿的情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家长在日常的教育中要处处留意,抓住机会教导孩子,避免新闻中的悲剧再次发生。

(责编:张嘉琳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让宝宝懂得关爱他人?

一、父母要给孩子做关心别人的榜样。  俗话说:言传身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最有效的。我的爱人都受过高等教育,深知父母的言行在孩子成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一直严于律己、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二、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  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间经常争吵、谩骂甚至打闹,孩子时常处在恐惧、忧郁、仇视的环境里,又怎能要求他去关心别人呢?所以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特别是夫妻之间要恩爱、相互体贴。三、学会与人分享。  这里有两层意思,既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还要家长学会分享,而家长学会分享更易被忽视。舔犊之情使为人父为人母们都宁肯亏了自己也不愿怠慢自己的孩子,好吃的、好玩的、好用的尽数都往孩子面前堆。一边担心着孩子会发展为不关心别人的冷血儿,一边又在做着阻止孩子学会分享的蠢事。经常会发生这样一幕:孩子诚心诚意请家长分享,家长却坚决推辞,哪怕只是象征性的分享,也不肯接受,谢绝孩子的一份好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没有了谦让与分享的同时,自己首先要学会分享,坦然地分享,成为与孩子分享的伙伴,让孩子分享的对象。四、让孩子了解一些生活的真实情况。  家长总是担心孩子受苦受难,担心孩子遭受挫折。尽管我们自己面临着许多生活的曲折和坎坷,尽管我们有许多不快乐和情绪不稳定,但我们总是竭力在孩子面前保持平稳。一来错误地认为这有利于树立家长形象,二来美其名曰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不过早地承受生活重担,其实这是错误的。既然我们在提倡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建立平等关系,就应该让孩子了解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就如我们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一样,让孩子学着承担一些我们的喜怒哀乐。  家长不要刻意地去掩盖生活的另一面,让孩子从小学着和你一起去分担,哪怕只是让他了解一下,理解生活的不容易,这样他才会懂得珍惜现在的生活,才会关心别人。五、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不要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只有勤快的孩子才会懂事,知道关心体贴别人,一般情况下,勤快是培养出来的,所以家长要树立这种观念,并付诸行动。要循序渐进地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大胆放手地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我们劳累了一天,坐在桌边准备吃晚饭时,伦伦会为我们盛饭、放置碗筷,餐后又会把所有的碗盆收到厨房间,将剩菜包上保鲜膜并放入冰箱,熟练勤快的样子常会赢得偶然来作客的朋友的夸奖。这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Q:小孩吃手咋办

儿童爱咬手指,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反映,是内心紧张情绪的宣泄,是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表露.其原因主要有:1,家长对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关心不够;2,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造成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和压抑,导致情绪紧张;3,孩子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缺乏家庭的温暖感;4,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孩子无法减轻心理的负担,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压力增大.身体方面的问题: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心理方面的问题:吃手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压抑,焦虑,强迫.建议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少微量元素就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因为家庭矛盾带给孩子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解除他们的压力.要改变孩子咬手指的行为,一是预防,要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沟通,指导孩子读书学习;一旦发现孩子有咬手指的行为,要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二是对有咬手指习惯的孩子不要呵斥打骂,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带孩子进行有益的户外活动,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

Q:小孩咬手指甲

儿童爱咬手指,其主要原因是一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反映,是内心紧张情绪的宣泄,是孩子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表露.其原因主要有:1,家长对孩子的卫生和健康关心不够;2,父母关系紧张,家庭不和,造成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和压抑,导致情绪紧张;3,孩子经常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缺乏家庭的温暖感;4,长期的学习压力,使孩子无法减轻心理的负担,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压力增大.身体方面的问题: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心理方面的问题:吃手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压抑,焦虑,强迫.建议家长首先要带孩子做微量元素测试,若缺少微量元素就要及时补充.如果是因为家庭矛盾带给孩子压力而造成的心理问题,就需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解除他们的压力.要改变孩子咬手指的行为,一是预防,要多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玩耍,交流沟通,指导孩子读书学习;一旦发现孩子有咬手指的行为,要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二是对有咬手指习惯的孩子不要呵斥打骂,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带孩子进行有益的户外活动,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的发展.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关心孩子 关爱孩子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