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6/11 10:19:09

  家长不应武断制止

  其实人群中攀比心理很常见,心智源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心理咨询师刘中良说,当孩子提出要求,家长不要大惊小怪,先耐心听听他们到底想什么。

  孩子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心理基础。由于不太了解人的需要和满足是要受一定条件制约的,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往往借助学习模仿对象提出各种要求,比如别人有了漂亮的书包、笔盒、衣服、玩具,他(她)也想要,“我还遇到小学生比着要手机、电脑”,刘中良表示,通常在大人看来孩子这样提要求无理取闹,几句“不行,不能买,要听话”就将孩子打回去了。

  “武断地阻止孩子,会让他们因害怕被批评,而越来越不敢说实话,变得谨小慎微,家长从而丧失了一个了解孩子的好机会。”刘中良表示,相反孩子如果没主动提要求,将心思藏起来,性格内向,未必是好事。

  攀比心理或是源自家长

  攀比的内容有各式各样,可能比谁有好吃的、玩具高级,也可能攀比成绩、攀比交际能力。“对于纯粹提出物质要求的孩子,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帮助其建立更强大的内心,”刘中良认为,内心不够有力量的孩子,往往不自信,容易因一两件小事物而自卑,希望在攀比中获得自信。

  有时候,孩子内心不够有力量很可能源于自己父母。有些家长本身很要强或是家中经济不太宽裕,怕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让人瞧不起,当孩子说某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及待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也是导致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FDPageBreak}

  建议:

  家长要学会问问题

  刘中良以手机为例,给家长们提出建议,当孩子要攀比买贵重的物品时,家长要学会多问问题,尽量科学合理与孩子沟通,帮助他们在一件看似简单的买手机的举动中收获更多。

  1.你买这个手机要做什么用呢?

  刘中良说,弄清孩子的动机很重要,家长有时候想不到,孩子要买手机,或许是用在合理途径,“我曾经遇到一个小男孩,是学习班长,学校活动多,有手机方便和其他同学联系”,刘中良建议,只要用途合理,家长不要断然拒绝买手机。

  2.这部手机要一千多元,太贵,可否想其他办法?电话费问题怎么解决?

  这时候建议先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办法,然后家长引导,比如拿孩子的压岁钱,或者让孩子通过家务从父母那获得报酬,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孩子不劳而获的心理,让他(她)学会通过自己劳动努力来获得回报。

  3.如果买了影响学习怎么办?

  想必这是多数父母关心的问题,“学生以学习为主,怎么能玩手机?”这句话家长最好先藏在心中,不要以责备口吻对孩子说,先让他们主动思考下,如果影响学习,如何惩罚自己。同样是惩罚,从孩子和家长嘴里说出来,效果可大不一样,被动受惩罚容易出现逆反或抗拒心理,变被动为主动,孩子更容易积极努力,不让买手机影响学习。

(责编:徐惠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儿子五岁,不喜欢与人交往,不喜欢和小孩子玩,宝宝交往能力如...

家长应主动为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同伴带到家里来玩,此时家长要热情接待小客人,倒水、给水果或饮料,也可以作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主动、有礼貌地跟客人打招呼或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Q:怎样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如:让孩子去找伙伴玩,邀请邻居家的小孩子、同班同学来家做客。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家中有客来,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

Q:为什么说孩子虚荣由父母造成?

儿童适当有点攀比心是正常的,这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有关系。因为孩子在幼儿期就有表现的欲望,他们会用好看的玩具、漂亮的衣服或者受到奖励的行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但过分的不切实际的攀比,则会发展成虚荣。孩子从攀比心理转化成虚荣心理,这过程中家长教育不当是问题所在。以下是容易被父母忽略,又会对孩子造成虚荣心理影响的行为——— 父母利用孩子满足自己的虚荣 某些父母,喜欢把牌子货堆砌在孩子身上,从而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时髦,自己不甘心落后于人。这些家长不断灌输一种“我们家很有钱”的观念,是造成孩子日后追求无度、虚荣的基础,也容易让孩子模仿。 父母以物质表现对孩子的爱 很多时候,家长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便会通过满足物质愿望来表达。家长为孩子购买品牌衣物的同时,不停地提醒孩子:“这些是名贵的牌子货,爸妈爱才舍得买给的。”父母的这种行为,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歪,以后往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方向发展。 父母的自卑心理 有些家长经济并不宽裕,甚至下岗失业了,特别担心自己的孩子受人欺侮,被人瞧不起,所以当孩子说别家孩子有什么东西时,父母便迫不急待为自己的孩子也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会导致孩子错误以为面子是最重要的,日后可能为了撑面子而做出不切实际的行为。 声音 攀比不等于虚荣 家长:看见孩子经常跟同龄人比较时,我心里很担心,怕自己不能从经济上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让孩子会有自卑的心理。所以只能教导孩子:不可以和别人攀比! 父母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因为攀比心是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现象,只要父母引导得当,攀比不会转化成虚荣,而且能成为孩子进步的动力。例如某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大学以后,要求父母变卖家产或向别人借钱,来满足自己购买名牌用品的欲望,这样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虚荣表现。但若果这位同学,通过努力考取奖学金或辛勤做兼职,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这就是攀比心理推动他获得成功的表现。 如何有效地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呢?作为家长,首先要引导孩子在积极正面的地方有攀比心,例如学习、品行、技能等,千万要注意别让孩子往追求物质、不良行为等方向发展;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以正当方式,通过个人努力来赢过别人;同时要注意别令孩子压力过大,防止他钻牛角尖,必要时要安慰他,让他放松心情。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