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017/3/27 14:21:23 举报/反馈

联用口服降糖药四原则

早期联用口服降糖药不仅使血糖得到长期良好的控制,还能够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延缓其功能的衰退,减轻胰岛素抵抗,最终预防和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糖尿病患者的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

联合应用口服降糖药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联合使用降糖机制不同的药物,避免联合应用作用机制相同的药物。由于各类口服降糖药的降糖机制不相同,合理的联合用药不仅可以降低单药使用剂量,减少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而且不同口服降糖药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更加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第二、单一降糖药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时,应尽早联合用药,不要等到单一药物达最大剂量仍无效时才考虑使用。

第三、联用的药物种类不宜过多,一般联用2种药物,必要时可联用3种,尽量避免联用4种及以上药物。

最后、口服降糖药联合使用时要兼顾药物经济学因素。糖尿病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终生的过程,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能力可否承受。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脲类、双胍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α-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不同的联合方案各有优势,比如磺脲类与双胍类的联合,不仅降糖效果好而且花费较低廉;磺脲类与α-糖苷酶抑制剂联合,适合于单用磺脲类药物不能控制餐后血糖的患者;双胍类与噻唑烷二酮类联合,适合于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严重的患者;双胍类与DPP-4抑制剂联合,不仅具有良好降糖效果且不引起低血糖,不增加体重。糖尿病患者应该在内分泌科医生的指导下采用适合自己的联合降糖方案。另外,当联用2种口服降糖药仍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时,可考虑3种药物联合应用。

总而言之,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一口服降糖药物效果欠佳时,应尽早联合应用降糖药物。在选择联用方案时,要紧密结合患者的自身特点,既要考虑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又要考虑到每类药物的特性、副作用、价格以及患者的依从性,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疗效。"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糖尿病都吃哪些药?

你好,糖尿病使用的药物主要是应用一些双胍类降糖药物,或者磺脲类降糖药物,或者糖苷酶抑制剂等进行调理,同时也可以应用胰岛素进行调理如果一种降糖药物效果不好,可以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降糖药物,同时也可以配合胰岛素进行治疗,饮食上注意不能吃甜的食物,多吃粗粮,少喝汤,配合运动疗法。

Q: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有哪些原因

在严格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治疗的同时,口服药物治疗药量已达到日最大剂量而血糖仍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则称为口服药失效,它可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当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不足以控制血糖,开始使用口服药物(主要是磺脲类药物)治疗,并已连续治疗4~6周,而空腹血糖仍然大于14mm0l/L,即为口服降糖药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占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5% ~10% ,多见于糖尿病确诊时间晚、胰岛功能已经衰竭的患者。  口服药物治疗一年以上,血糖控制一直尚可,最近2~3个月内,虽然口服降糖药使用量已经达到日最大剂量,同时一直配合饮食及运动治疗,而空腹血糖仍然大于7.8 mm0l/L,称为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 5%~10% ,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 年,有约30%~40% 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 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磺脲类药物对胰岛β细胞的过度刺激,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此外,不注意饮食控制、缺乏运动、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比如将同属磺脲类的两种降糖药物联用、存在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脑卒中、严重外伤、大手术等)或同时应用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等,均有可能导致口服降糖药物失效。为了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首先要早发现、早治疗,把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减缓胰岛功能的衰竭;其次,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证实,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第三,不要单一过量服用磺脲类药物,主张不同类药物早期联合应用。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 β 细胞功能有可能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几无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与医生一道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采用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治疗等。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通过调整治疗方案,血糖同样会得到良好控制。

Q:口服降糖药物失效有哪些原因

在严格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治疗的同时,口服药物治疗药量已达到日最大剂量而血糖仍不能得到满意的控制,则称为口服药失效,它可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当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不足以控制血糖,开始使用口服药物(主要是磺脲类药物)治疗,并已连续治疗4~6周,而空腹血糖仍然大于14mm0l/L,即为口服降糖药原发性失效。这种情况占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 5% ~10% ,多见于糖尿病确诊时间晚、胰岛功能已经衰竭的患者。  口服药物治疗一年以上,血糖控制一直尚可,最近2~3个月内,虽然口服降糖药使用量已经达到日最大剂量,同时一直配合饮食及运动治疗,而空腹血糖仍然大于7.8 mm0l/L,称为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每年为 5%~10% ,应用磺脲类药物治疗5 年,有约30%~40% 的患者发生继发性失效。长期高血糖对胰岛β 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磺脲类药物对胰岛β细胞的过度刺激,导致胰岛分泌功能衰竭,是磺脲类药物失效的主要原因。其次,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在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明显。此外,不注意饮食控制、缺乏运动、腹泻导致药物吸收不良、药物用法不当(比如将同属磺脲类的两种降糖药物联用、存在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脑卒中、严重外伤、大手术等)或同时应用具有拮抗胰岛素作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药、避孕药)等,均有可能导致口服降糖药物失效。为了延缓或避免口服降糖药物失效,首先要早发现、早治疗,把血糖长期控制在理想水平,减缓胰岛功能的衰竭;其次,国内外众多临床研究证实,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增敏剂有利于保护胰岛功能;第三,不要单一过量服用磺脲类药物,主张不同类药物早期联合应用。临床上有些继发性失效的患者,配合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后,胰岛 β 细胞功能有可能明显改善,并恢复对口服降糖药的敏感性,以至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当然,如果患者胰岛功能严重受损,几无分泌功能,则应完全换用胰岛素治疗。也有少数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者联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等药物后,药效又重新恢复,这可能与这类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有关。    出现口服降糖药失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与医生一道分析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联合用药、采用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治疗等。口服降糖药失效并不意味着无药可医,通过调整治疗方案,血糖同样会得到良好控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