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29日为“世界肠道健康日”。我们吃的食物,从进入口腔经过肠道到变成便便,需要24-72小时。肠道犹如一部精密的机器,将食物里的营养充分吸收,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因此,肠道就是我们的能量补给站,如果肠道吸收出现了故障,轻则身体有小恙,重则危及生命。
有统计发现,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都与肠道有关,所以肠道健康与否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怎么判断自己的肠道是否健康呢?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肛肠科李胜龙教授,李胜龙教授表示判断肠道健康与否可以从日常的大便来判断。
正常健康人的大便为固体成形软便,色棕黄,气味有硫化氢性和吲哚性臭味。量约150~200克,每日排出1~2次,水份约占3/4,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异常大便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的特殊改变。观察异常大便可以从以下几种情况来判断:
(1)大便性状。大便稀薄似水样,内含有未消化物,或是小肠炎,食物过敏,胃肠瘘等;大便干硬为便秘,痉挛性便秘大便呈羊粪状;粪便形状变细,有沟状缺损,可见于严重的内痔,肛管术后狭窄或直肠癌。
(2)大便颜色改变。一般情况下与饮食及所用的药物关系较密切。婴儿以乳汁为食,粪便为黄绿色;吃丰富的蔬菜,如菠菜为绿色;食入动物血,肝等可为暗黑色;食入肉、鱼类大便多呈深棕色。在异常情况时,上消化道出血,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下消化道出血,大便呈暗红色;梗阻性黄疸病人大便呈灰色陶土样;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病人大便呈果酱样;大便呈血水样,可考虑为出血性小肠炎、急性肠系膜栓塞、过敏性紫癜等;脓血粘液性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或结肠癌;大便带有鲜红色血,可见于肛裂、直肠息肉、内痔出血及部分低位直肠癌等。
(3)大便气味改变,正常时与进食有关,食肉食大便臭味浓厚,婴儿吃乳汁无明显臭味。异常时,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柏油便有腥臭味;直肠癌脓血便有难闻的尸臭味。
(4)大便排泄量的改变。大便排泄量多而稀薄为溏泄,多见于急性腹泻;大便量少稀薄带脓血多见于慢性痢疾。
(5)肉眼还可看见寄生虫虫体,节片及误吞的各种异物等。
李胜龙教授提醒,在观察大便性状时,一定要注意到临床症状与排便之间的关系,而且摄入的食物和服用药剂也可引起大便色形改变,切不可大惊小怪。大便一般性观察只是作为及早发现某些胃肠疾病的临床参考,需要时一定要做进一步的如肠镜、活组织病理及大便常规、潜血化验检查,方可明确疾病。
对于肠道疾病的预防,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梁东辉主任建议:
1、保持膳食结构平衡,一日三餐,粗细搭配,尤其是要常吃些土豆、番薯、芋头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为避免便秘,尤其需要注意多喝水,每天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接下来的一整天至少需要补充7杯水。然后,多吃蔬菜和水果,由于蔬果等膳食纤维有较强的吸水性,可增加粪便的体积,使粪便成形,利于排便。而且吃足够的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养成每天都排便的习惯,这可是避免肠道问题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3、运动不仅能够预防骨质疏松症,而且给人愉悦的心情。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还能促进肠道蠕动,以加速排便,防止肠道老化。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