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警惕豆腐不宜过多食用

转载 来源: 健康饮食网 2013/2/21 9:17:36

  正面形象:抗癌明星

  近10年来,许多研究发现,东方人罹患乳癌、大肠癌、前列腺癌的几率仅为西方人的1/4。研究者认为,东方人嗜食豆腐是原因之一,因为黄豆蛋白中含有高量的异黄酮素(一种抗氧化剂)。

  营养师表示,除了含有高量的异黄酮素外,豆腐的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一块豆腐中,40%是蛋白质,25%是碳水化合物,20%是油脂,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也很高,营养价值确实不输给肉类。

  营养师建议,市民每天食用100~150克的豆腐,再喝一杯240毫升的豆浆,就可以摄取到30~50毫克的异黄酮素,达到人体需要的保护量。除了预防癌症,多吃豆腐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减少罹患心脏疾病的几率以及预防老年痴呆症。

  负面形象:过量食用损健康

  豆腐虽好,但过量食用也会危害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以及肾病、缺铁性贫血以及痛风患者,要控制食用量。

  专家表示,在中医观点中,豆腐性味偏寒,胃寒者和容易腹泻、腹胀、脾虚者以及经常遗精的肾亏者都不宜食用。因为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一次食用过多不仅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会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正常情况下,人体摄入的植物蛋白经过代谢变化,最后大部分成为含氮废物,由肾脏排出体外。但人到老年后,肾脏排泄能力下降,此时若大量食用豆腐,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会导致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导致肾功能进一步衰退,不利于身体健康。

  在制作豆腐的黄豆中,含有一种叫皂角苷的物质,它不仅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还能促进人体内碘的排泄。医生强调,若长期过量食用豆腐很容易引起碘缺乏,导致碘缺乏病。而且,豆腐含嘌呤较多,嘌呤代谢失常的痛风病人和血尿酸浓度增高的患者,若食用过量也易导致痛风发作。

(责编:吴燕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豆腐有什么治疗功效?

豆腐的主要成分为黄豆,另含有少量石膏(为豆腐制作过程添加者)。中医认为,石膏性味辛、甘、大寒,具有清热泻火、止渴除烦之功效,对机体有保护、收敛、祛腐和生肌作用,主治热性疾病所致的高热、大汗、烦渴,以及中暑、牙痛、湿疹和疮疡溃疡不敛等病症。

Q:吃什么可以降血压


1、豆腐常吃豆腐能降低人体内的胆固醇。常用豆腐煮芹菜叶吃,—有降低血压的辅助作用。
2、芹菜有保护血管和降低血压的功效,且有镇静作用。常食芹菜炒肉丝,既能防治高血压,又能补充营养。
3、洋葱有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的功效;常食亦能使血压有所下降。
4、葱能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积累。
常食葱煮豆腐,有协同降低血压作用。

Q:豆腐和什么一起吃最营养健康?

豆腐,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不仅美味,而且营养价值很高,可与动物性食物媲美,素有“植物肉”的美称。那么,豆腐和什么一起吃,营养健康“更上一从楼”呢? 其实,要想豆腐的吃法营养健康,就要注重搭配的食料与豆腐营养互补,以锦上添花。 1、豆腐+白菜。白菜富含水分、膳食纤维、维生素C,能弥补豆腐膳食纤维不足的缺陷。白菜炒豆腐、白菜炖豆腐都是不错的选择。 2、豆腐+萝卜。豆腐属植物蛋白,多食会引起消化不良,白萝卜有促进消化的作用,若与豆腐拌食,有利于豆腐的吸收。豆腐含有丰富的钙,白萝卜不含草酸,不会阻碍钙的吸收。 3、豆腐+鸡蛋。豆腐搭配鸡蛋可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味道更加鲜美。而且,豆腐和鸡蛋搭配还有利于钙的吸收。 4、豆腐+鱼。豆腐蛋氨酸含量较少,而鱼类含量非常丰富;鱼类苯丙氨酸含量比较少,而豆腐中则含量较高。这样两者合起来吃,可以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5、豆腐+海带。豆腐含有皂角苷,有助于抑制脂肪吸收,促进脂肪分解,对预防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但皂角苷会促进碘排泄,容易引起碘缺乏,因此将豆腐与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一起烹调便两全其美,如豆腐海带汤。 6、豆腐+青菜、木耳。豆腐虽然营养丰富,但膳食纤维却比较缺乏,单独吃豆腐可能带来便秘的麻烦。而青菜和木耳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正好能弥补豆腐的这一缺点。另外,木耳和青菜还含有许多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抗氧化成分,搭配豆腐食用,抗病的作用更好。需要注意的是,菠菜、苋菜等绿叶菜中草酸的含量较高,应先焯一下再和豆腐一起烹调,以免影响豆腐中钙的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豆腐味美而且营养价值高,但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会影响肠胃消化,出现腹胀、恶心不舒服的症状。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