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节俭究竟是美德还是自我惩罚?

转载 来源: 心理月刊 2012/7/24 10:54:10

  节俭,原本是个公认的好词。但是时代变迁,这个词的感觉变得有点五味杂陈。克尔凯郭尔说“你怎样信仰,就怎样生活”。对节俭的理解不同,这个词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也不同。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对这个词的理解,审视一下我们的生活。

  “最高发的老年病可能不是心脑血管病,而是节俭病。”苏瑜无奈地调侃。新婚不久,她就发现公婆比自己父母还要节俭,于是和共同生活的公婆玩起了“猫鼠游戏”。“如果准备逛街,我就会背一特大号的包,尽量把新衣服藏在包里,进自己的房间后才秀给老公看,或者先把东西放车里,等我公婆出门时才偷偷拿进屋——他们俩退休工资加起来有一万多,可是我婆婆还在穿30年前的衣服,给她买新的她还不同意,要是让他们看见肯定又得说我乱花钱了——万一看见了就说是商场大减价;K歌、做美容,我都得找工作的理由;我还得经常偷偷把他们放在冰箱里的剩饭菜给倒出去,问起来就借口说晚上觉得饿当夜宵吃了。真是搞不懂,他们那么节俭有必要吗?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让大家过得舒服一点儿呢?”

  一种心理惯性

  和长辈共同生活的年轻人中,许多人有与苏瑜类似的经历。为什么在对待节俭的态度上,两代人如此不同?

  “生活方式决定消费习惯。”中科院心理所咨询中心主任高文斌说,“传统中国是农业社会,只有半年产粮食,另外半年必须精打细算着过日子, 老一辈大多保持着这种自耕农思想;而现代社会生活是以交换为主,有消耗才有生产,超市天天有食物供应,国家也鼓励消费,习惯现代生活的新一代纷纷加入到‘买房运动’、‘买车运动’的大潮当中。”

  “上世纪70年代,我父母两人工资加起来80元,要养一家6口,还可以有积蓄买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等。过去的生活经验告诉他们,只有节俭能让生活更好。相反,对现在的孩子来说这些好东西来得太容易,不懂得珍惜。生存、成长的环境不同,形成的行为方式、观念也不同。”北京精神卫生中心教授丛中告诉我们,“人的观念、行为方式,往往是年轻时根据周围的情况产生并逐渐内化的,这种价值观在多年的生活中是有效的,所以一旦成型就很少再思考。然而,心理观念的更新速度往往跟不上时代发展。”

  过去的节俭生活,往往需要人们压抑自己的欲望。久而久之,甚至让人感觉不到自己的欲望。42岁的严桦月收入超过2万,但没有一件衣服超过500元,除了银行存款增加,生活方式和月收入2000元时几乎没有不同。直到某天朋友聊天时跟她说到“以你的收入,生活其实可以有很多选择……”,她才如醍醐灌顶:“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穷,生活就应该是这样,从没想过有其他可能性。”从此她也开始学着花钱,给自己买漂亮衣服、首饰,把家布置得更舒适。“心理惯性,往往让人们看不到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心理咨询师谭洪岗说。

  “穷怕了”和“月光族”

  我们是否节俭,与收入高低并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身边都有每笔支出都思虑再三的有钱人,也有许多购物狂、月光族、房奴。高文斌认为:是否节俭,与对未来的预期有关。

  中国经济是近30年才开始真正大发展的,在此之前,中国人穷了很多年,许多人是“穷怕了”。在中国生活了54年的美国传教士史密斯在《中国人的人性》中讲到当时的中国,民众生活水平低到只能用“为生存而挣扎”来形容,普遍“节约持家”:不仅剩菜剩饭,就连变质的食物、病死的牲畜也要吃掉,每张纸片、每个布头都不丢弃。

  这样的画面距离今天并不遥远,我们的父辈就可能经历过。“他们节俭、攒钱,很多是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比如万一孩子病了……当时社会保障系统比较薄弱。到现在他们又进入老年,逐渐失去工作能力,面临老病死的威胁。”丛中说。

  从小经历过或者看过周围人因贫穷而窘迫的人,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观念:只有钱才能赶走烦恼,过上好日子。如果把节俭当作不得不接受的生活方式,也会不由自主地排斥节俭。就像网友阿蛇说的:“不喜欢别人告诉我怎样节俭,有时候节俭是迫不得已!”当生活需要节俭时,他们就可能会感觉痛苦。逃避节俭,让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购物狂、月光族。他们对生活的享乐态度曾经令人羡慕,但是2009年初金融危机的突然降临,让这些年轻人认识到现代社会也有风险,有些人开始学习节俭。于是这一年,网络记账开始流行。

${FDPageBreak}

  要不要像父母那样?

  如果真的像苏瑜说的存在“节俭病”,那么这种病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遗传的,越是对父母认同,遗传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像严桦,处在姐弟三个中间位置的她一直渴望得到妈妈的肯定,也像妈妈希望的那样努力学习工作、勤俭生活。“她的节俭里,还有女儿对母亲的忠诚——我要变得和你一样。表现在性格、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上对父母的无意识模仿。”谭洪岗说。对父母的忠诚也可能导致孩子有“不敢超越父母”的想法。丛中举例说:“有些人会认为,我不能过得比父母更奢侈、更好;我的享受超过了父母,就是不孝敬。”

  也有许多人,过着和父母截然相反的生活。中国许多“富一代”过着俭朴的生活,但他们的子女“富二代”在生活上却极为奢侈。“富一代大多经历过穷苦日子,他们中许多人会觉得对孩子好就是要提供给孩子一切好的东西,‘我不能再让孩子吃苦’。”

  谭洪岗说。如果父母通过钱物来表达爱,孩子也自然学会了不开心的时候用钱、物的方式补偿自己。有些过分奢侈的消费行为,也是孩子对父母表达的另一种忠诚——不让自己吃苦。她又说:“其实吃苦有时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而给孩子再多钱也不如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从小老师、父母都说节俭是美德,我们观念上也这样认为,但是在心里也会禁不住有相反事物的渴望。过分奢侈的行为中,有些是源于对父母的反向认同。“他们就是要与父母相反。”丛中解释说。“小时候受到过于严厉的管束、过于压抑自己的人,成年以后,内心的反抗力量逐渐增大,直到无法约束,有可能会走向节俭的反面。”

  自我价值感的体现

  丽虹又失恋了。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对他那么好,结果还是被抛弃。她在给自己买东西时总是尽量节省,但是给他买东西时从来都是买最好的。“有些人的节俭是出于自虐,是一种自我惩罚。他们往往有自我贬低倾向,觉得自己不配享受生活,不值得被爱。这往往是小时候太缺少关注、关爱,或者被忽略、批评太多的结果。”丛中说。

  钟蕊不会像丽虹那样对自己抠门,但是她几乎不买贵重东西。“我看上一件2000多元的羊绒大衣,特别喜欢,但是没舍得买。可是出商场的时候,我发现我买的那几件不那么喜欢的衣服加起来也2000多了。我经常说我妈水果也不肯买好的,其实我也一样啊,为自己多花了钱就跟犯错似的。”为什么凭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会有负疚感?“在我们接受的教育里,节俭、艰苦朴素是美德,而奢侈、浪费就可耻。尤其是那些来自大家庭的人,从小就被告知要互相谦让。许多人宁愿自己受点苦,提高道德感。”丛中也承认,“当然,这个时代的标准可能变了,现在受苦变成了没出息,不会享受生活了。”

  早些年坊间流传着“等咱有了钱……”的段子。“豆浆喝一碗倒一碗”背后,以浪费的方式来炫富的心态在现实生活中也不罕见。谭洪岗说:“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节俭与低社会地位和身份感联系在一起,就会产生对节俭的不必要排斥;把奢华与高身份地位联系在一起,就可能会摆阔,甚至装阔。”

  一人有一种节俭

  那么,到底什么是节俭?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用钱等有节制。如果仔细衡量,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方面节制,在另一方面不节制。一些行为是节俭还是奢侈,有时难以辨别。

  刚工作的咪咪省吃俭用半年,倾囊买下心仪已久的奢侈品包包;她的同学晓棠也攒了半年的钱,却选择到马尔代夫晒了一周的太阳。晓左贷款买了套房,自愿当起了房奴,节俭度日;而林琳的决定是把买房首付款省下来,换十年的美容卡和健身卡。吴非买了辆车,因为这样可以省下不少打车费和因为等待而浪费的时间,还可以增加与朋友的交往频率;他的父母就觉得这没意义,有钱不如买些保健器材和保养品,健康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我们都在自己认为“应该的”地方付出。在何处节俭或奢侈,往往与我们所处的生命阶段、对生活的理解紧密相关。高文斌说:“节俭与否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稍微运动一下就会出汗,读小学一直这样。别的同学一滴汗都没出,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四岁 28号早上突然呕吐,喝水也吐,腹痛,肠鸣,胀气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2个月月经没有来,期间有一天中午来了一点点,之后就没有了,不 女儿10岁,上厕所总是开着门不关门,穿裙子的时候喜欢把内裤脱 每次进行手淫时不会分泌球腺液正常吗 左侧脸颊部位黑毛痣,1.6CM,有毛,突出皮肤一点点。 经常性想死,但是怕死了父母劳累,白养我,算抑郁嘛 一个星期前吃了紧急避孕药。今天去办健康证检查,能不能查出来。 眼睛不舒服,闪彩色形状,休息后缓解 办公室打算7月份新换办公桌和书柜,办公室面积小,办公桌比较密 瑜伽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提高身体平衡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骑自行车可以帮助帕金森患者提高心肺健康和加强肌肉? 帕金森患者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减轻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骶骨肿瘤切除术,3和4节骨头拿了,现在大小便功能没有,怎么办 手抖是帕金森病最常见也是最容易发现的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患病老人越来越多? 情绪低落,总是闷闷不乐,莫名其妙的哭,焦躁,有自残行为 震颤是特发性震颤的唯一症状? 显示全部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