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欧洲啃老族大增 或引发严重社会矛盾

转载 来源: 凤凰网健康频道 2012/4/19 10:05:41

  近日的一项调查表明,英国年轻人不大可能比他们的父辈生活得更好,这种现象近50年头一次出现。这是因为,老一辈人在享受既有的各项社会福利同时,年轻人的储蓄却在过去10年内处于停滞状态。长此以往,两代人的生活差距越来越大,英国将出现更多的“啃老族”,社会流动性将减少。

  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

  这份由英国《金融时报》进行的调查解释说,目前处于20岁~30岁年龄段的英国人,多数家庭储蓄在过去10年里基本停滞。这是因为,年轻人面临着家庭支出增加、福利减少的困境。比如,需缴纳的教育和保险费用在增加,而享受的社会福利(比如税收减免和子女福利)却在减少。相比之下,年逾6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滋润得多。这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免学费的大学教育、便宜的房地产价格以及可观的退休金,目前还在继续享受各种老年优惠:免费电视网络、乘车优惠以及冬季取暖补贴。

  该项调查是根据英国数据档案中心收集的数据得出的结论。该中心收集并分析了1961年至2010年的73万个家庭的经济数据,结果发现,在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子女生活水平是高于父辈的。而到了20世纪的末端,对于那些1985年~1995年出生的人来说,这种生活水平上升的趋势逐渐减弱。

  报告说,这种趋势的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远早于金融危机。这时,20岁~30岁的家庭收入首次被上世纪婴儿潮出生的家庭所超越。而如果将房屋成本算在内的话,两者的生活水平差距更大。

  两代人差距越来越大

  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生活差距在不断扩大。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表示,新一轮财政紧缩措施仍将继续保护老年人。前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就表示:“坦白地讲,年轻人不可能比他们的父辈们活得更好。这种趋势会持续数年。”

  年轻人和老年人生活差距扩大的一大后果是,年轻人只能更加依靠父母。有专家认为,英国将来会像西班牙和希腊一样更注重家庭观念,社会流动性少。

  伦敦经济学院的约翰·希尔斯认为,这种差距并不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因为上一辈的大量财富会传下来,或者已经传下去了。当然,如果没有这种家庭支持的话,年轻人的生活可能就更艰难。”

  希腊:老年人成家庭中流砥柱

  希腊民众的家庭观念很强,“啃老族”也不在少数,由老人支撑的家庭结构抗压能力强。在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中,希腊社会的这一特性恰恰成了希腊人克服危机的主观因素,也是希腊平民生存下去的希望。

  在希腊,老年人依然是社会中一股活跃的力量,尤其在维护家庭生活的稳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希腊传统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一直发挥着照看孙辈的顶梁柱作用。而对于没有结婚的人来说,他们常常吃住在父母家,房租和饭钱也就省下了,“啃老”也很自然。因此,尽管年轻人工资不高,还是有闲钱去咖啡馆消遣。

  这样的家庭结构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下显得抗压性更强。如今债务危机下,每个家庭的收入都大大减少,老人操持家庭事务,他们每星期去超市购物,都会攒下一笔零钱以备不时之需。在关键时刻,他们会想方设法出钱出力,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即使在退休金缩水情况下,老人也不愿向子女求援,而选择回到农村,养活自己。

  西班牙:欧洲最牛“啃老族”

  传统上,西班牙人的家庭观念也很强,“啃老”在西班牙也是颇为普遍的现象。受经济衰退冲击最严重的年轻人临危不惧,也正是因为家庭给他们提供了一张安全网。但是,能啃老,也给西班牙年轻人的进取心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受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西班牙这一代年轻人离家独立生活的平均年龄高达32岁,为欧洲各国最高,也成了欧洲最牛的“啃老族”。

  住在父母的安乐巢不愿离去的现象在西班牙很是普遍。很多过了而立之年的西班牙男女,都还住在父母家中。这背后,有西班牙房价高,年轻人买不起房的原因,也和西班牙人不愿意把钱浪费在房租上的传统观念有关,但是,西班牙父母对子女的庇护和溺爱是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同意子女留在家中,继续为他们提供一切舒适便利的条件,把成年人像小孩子一样呵护照顾。更有一些年轻人,自己买了房子,仍然和父母住在一起,因为他们单身,自己不会做饭不会收拾打扫,或者说是不愿意,所以又回到父母的安乐窝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意大利:年迈父母诉诸法律驱逐41岁“啃老男”

  根据统计,意大利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啃老族”状况,子女成年却依旧住在父母家,赖吃赖喝。去年9月,意大利威尼斯一对老夫妻曾向社会机构求援,将已经41岁的儿子请出家门,要他“离巢单飞”,不要再“啃老”。

  据报道,这对威尼斯老夫妇说,他们的儿子有工作,但仍赖在家中,不仅“茶来伸手、饭来张口”,还要年迈的母亲为他洗衣服、熨衣服。母亲体力不支已经住院,父亲因此向社会福利机构求援。

  福利机构的律师寄出一封信给这名40多岁的“啃老族”,要求他6天内搬离父母家,否则将面临法律诉讼。

  报道指,意大利福利机构2011年9月初才公布一起类似的案例,机构出面劝一名成年的“啃老族”搬走,当这名成年男子搬走后,他的父母亲立即更换门锁。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说“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

其实,“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是一句老话。中国传统社会,“男主外,女主内”。对男人的要求是“修齐治平”,一个男人先要修炼好自己,接着要管理好家庭,然后才能治国平天下。哪怕只是一个普通男人,至少也要有养家糊口的能力。所以,男孩要穷养,从小就要炼其心志,劳其筋骨,让其吃得起苦,经得起累。穷养的男人更经得起考验,承担得起大任。 女孩要富养,是因为以前女人的地位、处境、幸福是完全依靠男人的,她的前程全在于嫁一个好人家,而且女人是可以通过嫁人来改变社会层次的,所以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社会,大户人家的女孩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拿得起。富养的女孩心气和眼界都会比较高,行为举止也会比较得体。从小被很好照顾的女孩,心理会比较健康,个性也会比较随和,比较适合做大户人家的媳妇。再说父母在女孩身上投了资,也不会随随便便把她嫁给个穷人,富养的女孩就是为做大户人家的媳妇而准备的,她会有一个好人生。 现代社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经济变得越来越富裕,孩子变得越来越少,“穷养”独生子女已经不大可能了,反而很多家庭都对孩子娇生惯养。而惯养和富养是两个概念。 富养是有规范、有要求的,惯养则没有,所以惯养会惯出许多毛病来。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名牌服装,住的是高楼大厦,不要说担当大任,就连自理都成问题。如此也就娇生惯养出不少“月光族”和“啃老族”。 现代社会的女性等着男人给她提供富裕的生活是很危险的。她应该像男人一样学会自己承担自己,同时也不能丢掉自己的柔性魅力,这样才能与另一半和谐相处。 所以,现代社会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最关键的是让孩子快乐。孩子没有贫富的概念,只有开心不开心的概念。在物质上简单一些,管理上放手一些,让孩子从小学会自理。无论男孩女孩,只要童年是快乐的、安全的,与父母的关系是健康的,就一定是个能量充沛的人,将来就有可能去应对任何的人生挫折。

Q:大家帮我出出主意吧

我的情况恰好跟你相反,婆家条件一般,但是到处凑钱给我们还买房的钱,公公已经退2线了,还返聘去上班,很辛苦的.唉,,,看着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怨自己没能力啊.也只能以后好好孝敬他们了.娘家倒是有钱,只是他们说要给儿子,呵呵其实想想.把我们养这么大,供读书,上班,已经尽了他们的责任了,愿意出是当然好,不愿意出,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像你这种情况,付了首期,那以后还要很多的钱要花,装修,家具家电,等等.何况孩子还小,花销也很大,要不像楼上说的自己向小姑开口,估计她也不会拒绝,一般来说兄妹之间好说话.不象妯娌关系那么复杂.总之不要为这种事情跟老公闹矛盾,毕竟好不容易在一起,相信他对你的感情一定很深,不要因为家人的关系影响你们的关系.其实在中国像我这种啃老族很司空见惯,已经在脑子里边成了理所当然的观念了,想想将来我们的孩子大了,没钱的话,那就连儿子娶老婆都困难啊.补充;房产证即使写你丈夫的名字也是你夫妻共同财产,只要是结婚后所购置的任何不动产.都是.

Q:宝宝10个月送回老家给父母带对宝宝会不会有不好的影响

隔代教育,主体还是补充有一组不完全的数据统计,平均有50%的家庭是老人在帮着照看第3代;相关话题的争论热度也一直居高不下,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这个现象呢?隔代教育日益成为主体?隔代教育占据主导并非偶然。一些上班族父母们会觉得,每天朝九晚五的日子很是辛苦,又忙又累,根本没时间照看孩子,就更没法腾出专门的时间教育孩子。可是,与自己带孩子麻烦多不一样,年轻一辈的父母把孩子交给祖辈来看管实在是“方便实惠”多了,一方面时间腾出来了,另一方面也省下了把孩子“全托”给幼儿园的经济开支。因为是亲人照顾孩子,年轻爸妈们可以相当放心,除此之外,作为“过来人”的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上驾轻就熟,还可以替自己解决这个时期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何乐而不为呢?祖辈们对于年轻爸妈表示理解,儿女工作辛苦,这的确是事实,能帮他们分担些就尽量多分担些,毕竟养过孩子了就会感受到抚养一个孩子是多么的不容易了,再说还能享受天伦之乐。于是,越来越多的祖辈家长开始上岗“重操旧业”,给自己孩子的孩子当“爸妈”。隔代教育利大还是弊多?不可否认,隔代教育的确解决了年轻上班一族无法照顾孩子的难题。祖辈们从和孙辈们的一起生活、交流过程中也重温了自己年轻时期抚养孩子的乐趣,心态也因此变得年轻,享受当个“老小孩”的幸福和快乐,并且每天在和孙子孙女的相处中,一种融洽和谐的关系也在不知不觉地加深。另一方面,祖辈家长积累的生活经验、抚育孩子的经验,都是年轻父母所不及的。可是,在肯定隔代教育的积极方面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它的消极方面,大多数老人基本上对孙儿们的教育采取溺爱的方式,这无疑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无理取闹的孩子;有时年轻爸妈在责骂犯错的孩子的时候,祖辈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常常会出来干预,而这样无疑给孩子人为地制造了一个“避难所”,以后每次挨骂都会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参上爸爸妈妈一本,给自己的错误开脱,长此以往,祖辈和父辈不同的教育方式容易让孩子变得“两面三刀”;另外,祖辈毕竟年纪已高,一些老年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也会潜移默化给孩子,以至于让孩子养成“少年老成”的性格特征,间接剥夺了孩子玩乐的天性,越发的孤僻和冷漠。隔代教育最好是补充教育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上来说是祖辈和父辈教育思维模式上的差异。从社会层面上,面对着隔代教育盛行的局面,应该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或者对祖辈家长进行一系列的“育儿资格培训”课程,让爷爷奶奶辈的家长教育思维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转变一些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而这不仅是祖辈的调整,更是一个孩子成长形式的规范和调整。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方面,年轻父母必须要明确一点,隔代教育,自始至终只能是一个补充,自己该承担的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不能单纯靠“推”来解决,把孩子“推”给爷爷奶奶只能解决一时的困难,不会是长久之计。既然决定把孩子暂时委托给祖辈,那在教育孩子方面就要不断地和祖辈沟通、协调,不能“不闻不问,不管不顾”。减少一切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因素,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