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9个坑爹的认知偏差 害我们总是多花钱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2/1/11 9:20:22

9个坑爹的认知偏差 害我们总是多花钱

  下面是与经济决策有关的9种判断失准的情况,它们出现在所有人的身上,了解它们可以减少我们犯错的机会。

  1.现状偏见

  人们倾向于认为已知的东西是最好的。即使面对其他更好的选择,我们仍然会选择自己以前选择过的东西。投资决策的研究发现了人们的这种偏见:人们坚持旧的退休金计划,固执的持有同一支股票,即使其他股票表现更好。

  纠正这种偏见意味着否定我们之前所作的决定,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如果跟自己斗争一下,你会发现更好的选择就在那儿。

  2.购买后合理化

  我们会在做了一笔不划算的买卖之后努力说服自己这是正确的。大多数人会拒绝承认他们犯了错,尤其是大错特错的时候。营销人员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总是利用各种手段(比如无条件退换)诱使你先买了再说。一旦你做出了决定,你自己会说服自己这是正确的(请参阅: 认知失调 )。你会觉得这真是挺划算的,因为它已经是你的东西了,谁会说自己的东西不好呢。

  不要总是合理化自己的过错,如果对商品不满意,就把它还回去。谁让他们说可以无条件退换的,那就果断退货吧!

  3.锚定

  我们考虑是否购买一个商品时,通常考虑的是商品相对价格而不是它的价值。企业们太知道这一点了,所以他们总是先抬高价格,再进行打折促销。不知道你留意没有,京东和当当打图书价格战的时候,京东上有些书的价格反而比价格战前更高。餐馆也擅长使用类似的营销手段,菜单上总是有些菜贵得离谱,事实上这些菜昂贵的价格只是为了让其他菜的价格看起来更加合理。

  高价菜给我们的思维定了一个锚点,人们根据锚点改变他们的心理预期。锚定可以通过其他比价的方式克服。你可以和其他网站上同一商品的价格做比较,也可以尝试进行跨类别的比较:一盘菜真的值一周的伙食费吗半个月的零食钱吗一件新衣服吗?

${FDPageBreak}

9个坑爹的认知偏差 害我们总是多花钱

  4. 所有权效应

  我们认为自己的东西更加值钱,出售自己的东西时,我们倾向于把价格定得过高。这就是为什么你常会在二手版看到有人贴出搞笑的价格并被狂拍板砖(贬低别人的物品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业余的卖家把情感附加到了自己欲出售的物品上,因会此觉得它更加值钱(阅读6个关于所有权的恶心巴拉的怪癖的研究 )。

  所有权效应也表现在另一种方式中。当在eBay上竞拍时,还没成交你却已产生一种“这东西已经属于我了”的感觉,结果你最终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拍下了它。无论是购买还是出售商品,请冷静一点。

  5.“当下”偏差

  一般人都喜欢及时行乐,伤心的话留到明天再说,经济学家称之为双曲贴现。其实这种偏差中国古义有之,还是在猴子身上,朝三暮四讲的就是这样一个故事。Reed和Van Leeuwen在研究中发现,当为下周购买时,74%的人选择购买水果;当为今天购买时,70%的人选择巧克力。这就是我们这些人:今天先吃巧克力,下周再吃水果。

    我们也是这样对待“钱”的,销售人员知道我们贪图眼前的折扣,于是他们把痛苦埋到后面(比如话费促销)。一般来说先成交后付款的都不是很好的买卖。可以试试这种方法:购买前先仔细考虑一下几个月或几年后的你会怎么想,如果未来的你不喜欢现在的决定,那就别买了。

  6. 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其实算老生常谈了。人们往往在股价上涨的时候急于出售,下跌时宁死不屈。我们希望避免损失,这种心情非常容易理解。很多关于股票交易的研究都证实了人们的损失厌恶。股价正在下行,这是股票要跌的多么大的一条蛛丝马迹啊,你还在犹豫什么?

${FDPageBreak}

9个坑爹的认知偏差 害我们总是多花钱

  7. 熟悉性偏见

  广告起作用的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喜欢自己熟悉的商品,即使所谓熟悉只是隐约听说过商品的名字。在有明显的信号表明眼前熟悉的商品不是一个好商品时,我们仍然会选择它(里氏和斯帕思,2006年 )。

  思考一下你购买某个商品的原因,如果只是因为熟悉,那可能只是广告在起作用。小公司不大有能力负担昂贵的电视广告费用,但经常有些小公司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8. 免费!

  我们对’免费’这个词往往缺乏免疫,营销人员熟知知道它的魔力。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我们为了获得免费的东西而进行交易,从整体上衡量交易的结果可能是亏损的。如果有谁要免费为你提供服务可千万要谨慎了,便宜没好货,免费更没好货,要是倒贴(比如“香港”少妇开出重金借精生子这样的好事)……你觉得可能么?

  9. 约束偏见

  很多人对不起“钱”是因为缺乏自我约束的能力。我们以为能控制住自己,但面对真实的诱惑,我们往往就放纵了。Nordgren等人(2009)的研究发现人们在预测自我约束能力的时候实在是太tmd乐观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给自己面对诱惑的机会,觉得自己挥霍无度的卡奴同学就自觉剪信用卡吧。在自控力方面,我们比想象的要差很多,所以不要给自己诱惑。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理焦虑怎么办?

你好,不已任何人意志为转移,必定存在且唯一的,即为客观。 也就是说,任何人,任何方法,也无法使客观事物改变为其唯一以外的任何东西。按照这个定义,主观可以理解为,不是必定存在,且不一定是唯一的任何东西。 这里的唯一并不是说物理数量上的不重复,而是认知的不可变。比如,红色,不论任何人看,都是红色,色盲看到是蓝色,是因为他主观认知偏差,并不影响红色本身的客观唯一性。

Q:不知怎么办!

您好,从您所说的资料来看,您的老公是因为认知偏差而产生的抑郁症,我们建议您与我们联系,带他进行系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来调整他的这种认知偏差抑郁性神经症有哪些临床表现?(1)情绪的改变: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持久的情绪低落,表现为表情阴郁,无精打采,困倦,易流泪和哭泣.患者常用“郁郁寡欢”,“凄凉”,“沉闷”,“空虚”,“孤独”,“与他人好像隔了一堵墙”之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心情.患者经常感到心情压抑,郁闷,常因小事大发脾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多数时间情绪是低落的,即使其间有过几天或1~2周的情绪好转,但很快又陷入抑郁.尽管如此,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情绪反应依然存在,几句幽默解嘲的警句,能使之破涕为笑.一场轻松的谈话,能使之心情暂时好转.患者本人也能够觉察到自己情绪上的不正常,但往往将之归咎于他人或环境.(2)认知改变:患者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对各种娱乐或令人愉快的事情体验不到愉快,常常自卑,自责,内疚.常感到脑子反应迟钝,思考问题困难.遇事老向坏处想,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认为前途暗淡,毫无希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企图自杀.(3)意志与行为改变:患者意志活动减低,很难专心致志地工作,尽管他们可能有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很少脚踏实地去做.他们想参与社交,但又缺乏社交的勇气和信心.患者处处表现被动和过分依赖,心理上的症结在于不愿负责任.一般说,抑郁性神经症很少自杀,但也有部分患者感觉活着空虚,人生乏味,声称想死.(4)躯体症状:约80%的病例,以失眠,头痛,身痛,头昏,眼花,耳鸣等躯体症状为主向医生求助.这些症状往往给人体诉多而易变的感觉,有些症状可以长期存在,但无明显加重或缓解.这些症状多随着抑郁情绪的解除而消失.

Q:怎样与精神病患者沟通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间以药物治疗为主,其认知能力下降,而且因为有些猜疑、妄想的患者,沟通起来非常困难。在交流中注意避免刺激性的言语,尽量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表述,以抚慰和鼓励为主,给以社会心理支持。如果患者认为所有人对她都不好,要告诉她这是疾病导致的认知偏差,应该让本人了解疾病、了解疾病的进展和治疗,增强康复的信心与治疗的依从性。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