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12/1 8:34:24


  从陈琳跳楼谈起

  2009年10月31日清晨,歌手陈琳走了。谁会想到,这个青涩,努力,幸运的重庆女孩,一路坚强打拼到北京、并登上了中国流行乐坛的高峰,竟会用这种极端的方式——坠楼身亡,告别了年仅39岁的人生,令人唏嘘不已。

  无独有偶,今年11月10日,德国足球明星罗勃特·恩克以撞向火车的极端方式自尽,结束了他32岁的人生之旅。

  许多人认为,明星们的竞争令生存压力很大,普通民众生活相对简单、平淡,自杀这个极端行为与普通人似乎远些,其实不然。普通百姓的生存压力和竞争氛围并不比明星小,有时甚至更大,只是普通百姓受到的关注没有明星高,因此容易被忽略而已。

  今年曾发生过两起十三四岁少年因学习压力过大、父母的期望过高而导致的坠楼自杀事件,就充分说明,面对当今升学、就业、升职、婚恋、置业、失地、破产、疾病等等压力和竞争,每个人都会面自临心理危机,同时,我们也会面对亲人、朋友、同事、邻里的情感失衡,需要自我调整或者帮助别人。

  人人都有死亡冲动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人都有死亡冲动,如:跳楼、溺水、刀割等,不过,这只是在脑海里瞬间出现的意向,并不可怕,绝大多数人不会付诸实际。

  对于自杀,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做法太过分,并非常人所为,但咬指甲、文身这类的想法在我们周围是比较常见的。很多年轻人喜欢文身,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时髦的表现,其实,追求时髦可能只是借口,这种人可能是具有边缘人格的人。他们能够通过自伤或者自残获得快感,并且有难以抑制的冲动;而死亡的冲动正是通过这种形式得到了释放,他们是用这种较轻的伤害来稍稍满足一下对死亡的向往。至于咬手指的行为,可能也是死亡本能的一种隐蔽表现。咬手指的成年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儿时缺乏母爱,长大后沿袭了用大拇指替代吮乳头的快感,但另一方面,咬手指同样是一种自虐行为,这是一种痛并快乐着的特殊感受,与其说他们是通过咬来避免孤独,获得满足,不如说他们是用咬手指这种轻度的自虐来满足自己潜在的死亡本能。

  另外,“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应该是许多人说过的话。其实,这也是一种心理上最轻度的潜在死亡本能的外在表现。

  在心理学专家眼中,以上三类似乎毫不搭界的现象在本质上其实毫无差别,至少从产生的心理层面上看,它们都是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同一种能力——死亡本能。

  我们脑海中一刹那的自杀冲动是否有一天会付诸行动?尽管我们也会被自己突如其来的极端想法吓一跳,但这种可能确实是存在的。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公布的数字,全国平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数字。

  自杀的原因和应对

  社会学者对引致自杀行为的因素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可能是求助者面对突发危机时所作的一种冲动行为;有人认为自杀可能是求助者面对一连串压力而无法克服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自杀行为可能是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疾病。

  自杀普遍存在着下列十种特点和表现:

  1.自杀的共通目的是一种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

  2.自杀的共通目标是终止个人的感觉或意识;

  3.自杀的诱因通常是来自心理上不能忍受;

  4.自杀的压力普遍来自不能满足的心理需要;

  5.自杀者的情绪状态通常是无望及无助;

  6.自杀者的个人认知状态通常是充满冲突和矛盾;

  7.自杀者的理解力或领悟力通常是变得狭隘;

  8.自杀者的行动通常是单向出路(不能回头);

  9.自杀者共通的人际交往行为是传递自己(自杀)的意向;

  10.自杀者通常利用自杀作为一种一贯应付问题的方法。

  不过,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自杀毕竟是低概率事件,绝大多数人都懂得珍爱生命,知道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又乐于帮助和开导周围想不开的人,而且,有关部门和众多志愿者也一直在该领域努力工作,并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有轻生念头者在关键时刻应该多想想父母,想想亲朋好友,想想你的离去会给多少爱你、关心你的人带来巨大的悲痛和伤害,起码也应该在最后关头打个电话给你最信任的人,哪怕打给电视台、电台主持人,甚至打给110、120,这也许是你一生最正确、也是最重要的选择!

  心理健康应排首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已经从温饱进入小康,全国人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如今,老百姓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最讲究的是饮食健康,最重视的身体保健,最关心的是医疗改革。

  “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健康的四大基石已经脍炙人口。不过,随着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社会竞争的逐步加剧,遵循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这四大基石的次序似乎应该有所调整,“平衡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这三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心理平衡”却不是我们能够轻松做到的。原因非常简单:现在连七八十岁的农村妇女都了解吃饭要讲究营养,烟酒多了易生病,不运动可能会肥胖。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果心理失衡,轻则心情郁闷,工作效率降低,家庭和睦受累;重则罹患身心疾病,诱发癌症,甚至自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心理健康应该排在首位。

  即使我们将心理健康排在首位,而真正做到心理平衡仍然非常难。俗话说:“不如意事十八九”,形象地说明了人们的心理失衡之多、之经常;“心里明白,就是扭不过来”,准确无误地表明了人们心理调节之难、之艰巨。加之我们这个民族相对内向的性格,心理障碍羞于求医的习俗,以及专业的心理医生较少,专科医院更少,社会舆论相对滞后,均成为现阶段缓解公众心理疾病、救助有自杀倾向人群的瓶颈。

  面对近些年青少年自杀事件增多的现象,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对现行教育体制、升学机制进行反思之外,学校、教师、家长也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目前,我市许多中小学、大学都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这很有必要,但不能流于形式。

  我们必须认清:心理健康伴随着人们的一生,生命之舟应该由心理健康护航,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扬起快乐、事业、财富的风帆,冲过急流、避开险滩,颐享天年。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