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9/20 8:21:29

  不知不觉已过了立秋,人们在享受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同时,也别忘了它还带来了时令主气——秋燥。何为秋燥?秋燥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影响?该怎么应对?为此,我们走访了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各科,并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杨少山主任医师为我们谈谈该如何安然度过这个多事之“秋”。

  何为秋燥?在初秋的早晨,人们起床时往往会感到嗓子发干,皮肤干燥,即使喝下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秋燥。因此,可以把秋燥“名词解释”为:在秋季出现的以干燥为特征的病变,好发于初秋,有头痛、少汗、口渴、心烦、鼻腔干燥、咽喉疼痛、干咳少痰等症状,其一些症状极易与上呼吸道感染混同,但秋燥的病情一般都比较轻。个人的护理和家庭的调养十分重要,否则病情可能会迁延不愈。

  在杭州市中医院门诊各科,我们了解到秋季咳嗽、便秘、鼻腔干燥出血、皮肤皲裂等疾病纷纷登上了近期疾病“排行榜”。杨老按照中医理论对诸症作了解说。杨老同时指出,面对秋天的“燥”气,市民们还应该注意调节空气湿度,保持环境中的水分。在庭院、室内可养些能净化空气、涵养水分的绿色植物,睡前亦可在卧室里置冷水一盆,以缓解燥气刚烈劲急之势。同时秋高气爽又是健身的大好时节,人们在立秋伊时就应尽早到户外锻炼,呼吸吐纳,藉以提高肺脏生理功能,并使燥气不侵人体。

  “秋咳”声声

  秋季气候干燥,由于肺主气而司呼吸,与外界大气直接相通,若因秋季久旱无雨,则燥热之气多从口鼻入侵于肺,耗伤津液,致使肺阴受伤,导致秋燥咳嗽的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日久不愈,痰少黏稠,或痰中带血丝,或干咳无痰,咳甚则胸痛。由于秋燥咳嗽多迁延难愈,因此治疗时针对秋燥咳嗽的病因病机,对症采用清热化痰、宣肺润燥、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的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出现“秋咳”可以酌症服用“热咳清”、“宣肺饮”等中成药制剂,并在日常饮食上加以注意,梨、甘蔗、荸荠、柿子、百合、银耳等能够润肺清燥、养阴生津的水果和食物都是首选。

  难言之隐是便秘

  便秘症列为初秋疾病排行榜上第二位。本病虽四季都可发生,但因秋季燥热内结、津亏肠燥,所以此疾多见,而中、老年人尤易好发。便秘并非大病,但若是治疗不当,甚至滥用泻药,虽可取效于一时,久则反而加重病情。特别要提醒一些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由于排便困难甚至会有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的危险。

  中医理论认为,便秘症主要可分为热结津亏型、血虚肠燥型、浊阴凝结型3型,运用祖国传统中草药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但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也是行之有效的。首先注意饮食有节,蔬菜、水果及含油脂多的食物,多能润肠通便,可适当多用;而辛辣干涩之品,则多加重便秘,应少食之。其次应注意精神起居,因为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气机郁滞,这样就会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使腑气不通,导致便秘加重。因此,便秘病人应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鼻腔干燥出血是大麻烦

  秋天气候干燥,人们经常会感到鼻腔干涩,鼻塞不通,甚至会引起鼻出血。这是因为鼻腔内粘膜较薄,特别容易干燥,而粘膜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干燥后发生脆变,易致破裂而出血。中医则认为主要是机体阴亏血虚,加上初秋之季秋阳暴晒,伤津耗液,鼻咽肌膜失于湿润而发生。

  预防干燥性鼻炎首先应注意体质调养,尤其是入秋时节,多食生津润燥之品,如新鲜水果蔬菜,尤其是梨、杏、百合、芝麻、芦根等。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洁和一定湿度,必要时洒些水。也可用复方薄荷油之类滴鼻,以滋润鼻粘膜。中医中药以养阴生津润燥为主,如清燥救肺汤、增液汤,或用鲜芦根30—60克煎汤代茶饮等。

  当秋燥缠上了皮肤

  人们常以秋高气爽和风高物燥来形容秋天的气候。入秋后,人们常会觉得皮肤干涩、发紧,干燥脱屑,甚至出现多处皮肤皲裂等症状,这主要是秋季干燥的气候特点所致。此季节稍不注意调理,皮肤极易老化起皱。中医学则认为,外界燥邪过甚,侵入体内,损伤津液,津液亏虚,不能润泽四肢、皮肤,故出现了秋燥的一系列症状。

  秋燥是四时气候的自然现象,也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是可以运用具有滋阴润燥、灌溉脏腑功效的中药,来调理机体特别是皮肤出现的偏差。中医有一称为“增液汤”的名方穴玄参15克,麦冬、生地各12克雪,能润一身之燥,秋季可水煎代茶常饮。

(责编: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乏?

不少人一入秋就表现出睡意连绵、呵欠不断,这便是常说的“秋乏”。“秋乏”乃是燥邪耗损津液导致血气受损,加之暑邪未尽,暑多夹湿,湿为阴邪,具有重浊、粘滞的特点,易阻碍气机,从而出现头生困重,胸脘脾闷,周身酸痛等不适,易加剧疲惫。 缓解“秋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注意劳逸结合,切忌熬夜。每天可比夏季多睡1个小时,同时保证适度的锻炼,帮助人体收敛神气,利于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Q:秋季养生如何预防秋乏

预防秋乏:多晒太阳,充足的阳光可以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然而,当秋季来临,阳光的照射便不再像夏日那样强烈,雨天也会增多,这样人体的褪黑色素就会增多,从而抑制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使人感觉心情低落。所以,适当的多晒太阳可以让人心情变得开阔,显得更精神。每天多睡一小时,夏天昼长夜短,很多人养成了晚睡早起的习惯,当秋天来临,这种习惯就要加以调整了。泡花旗参,从中医角度来讲,秋乏是因为秋天干燥,致使人阴液不足,阳热旺盛所致,那么养阴润燥就是关键所在了。此时,泡上一杯花旗参,既可以提神抗疲劳,还可以滋阴补气。

Q:女性秋季养生有哪些小常识?

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升,天气变凉,女性应适时加衣,不应春捂秋冻,避免受凉感冒。秋天天气较干燥,易出现皮肤干燥缺水,注意皮肤保湿。秋燥伤肺耗津,注意饮食调理,可进食一些生津的食物,如莲藕、梨等新鲜瓜果蔬菜。秋天宜清心宁神,保持心情愉悦,多听一些愉快的音乐,做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瑜伽 。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