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7/15 10:53:21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需要别的“爱”去取代。如果他们因此而哭,也千万不能责骂或甚至取笑;责骂或取笑,往往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或甚至打击他的信心。

  任何一个baby都曾经历“分离焦虑”的过程。   

  和妈妈温暖的怀抱、熟悉的体味和轻柔的话语分开,任谁也难以忍受,更何况是对这世界完全陌生的小娃娃呢?   

  皮皮一岁十个月前,皮爸、皮妈若外出,皮皮已显现紧扒不放的情形,他多么希望整天绕在爸妈身旁玩耍。   

  “爸爸,byebye!妈妈,byebye!”当我或皮爷抱着皮皮靠在二楼窗台,向楼下的皮爸、皮妈摇手,一开始皮皮把这个举动当做游戏,所以开心地晃着小手,等到皮爸、皮妈转身离去时,皮皮就哇哇大哭了。   

  这时,为了安抚他的情绪,皮嬷、皮爷就会使出浑身解数,一下子抱着他看鱼缸的鱼儿游来游去,一下子抱他打开房门或拉开衣橱,然后逗趣地说:“哇!没有,没有看到!”但一岁十个月后,以上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就不管用了。

  两段EQ带动过程

  由于皮妈在小学任教,担任高年级导师,往往清晨就得出门,待皮皮睡醒,见不到妈妈踪影时,他常三步并两步,蹬蹬地跑向门口,然后对着木板门,伸开双臂说:“妈妈,抱抱!”这时,用哄骗、用吓阻都不宜。   

  好吧!这是学习“面对”的好时机,让阿嬷陪你处理分离焦虑的情绪吧!   

  我通常是采取两段EQ带动过程:   

  一、接受宝宝的情绪。哭啦、闹啦、害怕啦,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所以,不阻止他掉泪,也不制止他出声。      

  二、重建宝宝的安全感。有时抱着他,以同理心的言词响应他的需求。如:“好想找妈妈哦!”或“皮皮爱妈妈哦!”接着告诉他:“还有阿公、阿嬷陪你玩!”让他感受到身旁仍有可信靠的大人围绕着。   

  像这样处理了约三五分钟,皮皮就可以安心地喝牛奶或跑到录音机旁听儿歌了。

  皮妈生了皮弟,除了需要做产后调养,多多休息,还需要半夜哺乳皮弟,所以让皮皮轮流和我或和皮爷睡觉。有一段时间,睡前常听到皮皮站在爸妈房门口,面对着紧闭的门板,小心翼翼地问:“妈妈,可以进来吗?可以吗?”   

  后来当我们把他抱开,他立刻放声大哭。为了让皮弟有恬静的睡眠,变成有时皮妈和他在另一房间的床上聊天讲故事,有时就更早带入另外的卧室谈天说地,让他忘了找妈妈。

  可是,妙得很,隔天一早,皮皮睁开眼睛立刻又跑到爸妈房门,对着门板问:“妈妈,可以进来吗?可以吗?”有时连半夜睡梦中,我也听过他喃喃呓语:“妈妈,可以吗?”   

  在坐月子到尾声时,皮妈已调养得差不多,爸妈的房门又可以为皮皮随时打开了,这种害怕分离、渴望亲密的呼唤就减少了。

  有妈妈味道的棉被和录音机

  “我要妈妈的棉被!”皮皮不论晚上睡觉或午睡,他最珍贵和亲近的棉被是一条彩色被单。   

  所谓“妈妈的棉被”,应该是指“有妈妈味道的棉被”,对我而言,并没有闻出什么名堂,可是对一个稚龄的宝宝,那可是“人生美味”,因为其中糅杂了妈妈的各种气味,对宝宝有安定情绪、建立联系的妙用。   

  因此,每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妈妈的棉被”就成了皮皮最好的朋友,皮皮往往抓紧着它睡得满身大汗,这时,只能轻轻松开他的手心,才能把棉被慢慢移开。   

  尽管皮皮不知道“妈妈的棉被”不在手中,然而,还不能挪到嗅觉的范围之外,因为那充满安全、亲近、熟悉的气味,仍不知不觉传递着一份安全感,让一个宝宝适时享受了甜美的午睡时光。

  皮皮约两岁半,经历暑假期间和妈妈亲密粘腻的日夜相处后,他很不能适应开学后,妈妈一早就去学校,直到下课才回来。   

  对他而言,早上睡醒找不到妈妈是生命里的一个冲突,任凭大人如何解释和劝告,都不能补足他因“找不到”所产生的害怕。后来有一天,皮妈把小型录音机摆在她和皮皮之间,一边对话一边录音。“皮皮早上起床看不到妈妈,妈妈去哪里呢?”“学校。”“上次妈妈带你去学校,你有没有看到许多大哥哥、大姐姐?对,妈妈就是他们的老师,以后你长更大一点,要不要去学校上课?”   

  就在这样共同经验的回想和“妈妈究竟去哪里?做什么?”的清楚表明后,每当皮皮问起妈妈的去向,录音机就成了贴心的保姆,只要妈妈耐心分享的声音放出来,皮皮通常听完一遍,就笑嘻嘻地去找玩具玩了。

  他的感觉没有发泄完毕  

  皮弟从小和皮妈的黏结很深,他常像小猴子一样紧抓着妈妈的背膀,也像小袋鼠一样紧贴着妈妈的胸部。

  由于黏得紧,皮弟的“分离焦虑”比皮皮拉的时间还长,皮皮从小就适应身边有皮爸、皮妈、皮爷、皮嬷、皮舅们,如果一时找不到妈妈,至少还有其他大人。

  然而皮弟就不一样了。

  皮弟就是习惯只找皮妈,认定妈妈是他唯一的“最爱”。所以,从小他的眼神就是紧追着妈妈不放,也像跟屁虫一般,妈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

  因为如此黏人,皮妈有时必须赶时间出门,只好在其他大人的遮掩下,才能顺利脱身。

  然而卡通总有时间到的时刻,玩具总有玩腻的时刻,这时,往往听到皮弟焦虑地询问:“妈妈呢?”

  当他一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屋子里又四处找不到妈妈的身影,于是就放声大哭。

  皮弟的放声大哭不像哥哥一般,皮皮在三分钟内发现“事实就是如此”,往往在大人转移注意的引导下,就挂着眼泪跑去玩耍了。而皮弟的哭就不一样了,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

  皮弟的哭声里有着紧张、有着焦虑,还有着深沉的愤怒。

  有一回皮弟转身见不到妈妈,他很生气地跑来对着皮爷和我说:“我不要妈妈了。”

  过去,我们可能会限制他不准讲批评妈妈的话,后来发现越是阻止,他越是愤怒,因为他的感觉还没有发泄完毕,这时怎么引导都无效。

  所以,当皮弟生气地说“我不要妈妈”时,皮爷和我对望一眼,我们很有默契地回问他:“为什么不要妈妈呢?”

  “我不要妈妈去上课。”皮弟发出了小朋友最自然的心声,但是接着他有了“暴力”字眼。他说:“我要打妈妈。”

  听到“打”字,我不免心生惊吓,但是这就是大人要适度引导小朋友的重要时刻。他们可能不知道“打”这种字眼的负面感觉,但想要消弭这种字词的威力,至少不是“以暴制暴”,又把他们骂回去。所以只有耐心聆听和正面引导。

  “我们不打妈妈,我们要爱妈妈。那你跟阿公、阿嬷玩,好不好?”我们又追问。

  “不要。”皮弟回答得斩钉截铁。尽管他“拒绝”了我们,但是我们明了这是他正在发泄情绪,并不是真的“不要”我们。所以,接着又问他:“那你现在最想做什么?”

  “我去跟哥哥玩变形金刚大战!”说完,他转身跑到客厅找哥哥,手上还捏着他最爱的“柯博文”(他的好人变形金刚)。

  情绪发泄完了,引导的过程也完成了,只见他又开开心心跑去跟哥哥玩了。

  用别的“爱”去取代

  孩子的分离焦虑是很正常的,需要用别的“爱”去取代。如果他们因此而哭,也千万不能责骂或甚至取笑,例如:“你都长这么大了,还为这种事在哭,会笑死人了!”这一类的话;这一类的话,往往会伤害他的自尊心,或甚至打击他的信心。

  【吴娟瑜老师的温馨叮咛】

  孩子为什么有“分离焦虑”?

  出生后的宝宝几乎和妈妈朝夕相处,“妈妈”等于是宝宝的“全世界”,睁开眼睛就看得到妈妈慈爱的微笑;尿布湿了,就看得到妈妈耐心的协助;肚子饿了,就看得到妈妈来喂他……

  长久之后,孩子和妈妈形成了情感的依附关系;妈妈是带给他快乐的源泉,妈妈是带给他安全感的保障;但是,从一岁多开始,妈妈需要逐渐培养孩子“短暂分开也很安全”的经验。

  例如,在同一屋内,但在不同房间,由别的大人来陪伴孩子,从两三分钟、到约五分钟、到约十分钟,渐渐地,孩子习惯不在妈妈身边也很安全的感觉时,他才有能力处理妈妈不在同一个屋子里的“分离焦虑”。

  家中如果大人多,孩子也习惯和不同的大人有互动,那么,和妈妈依附的情形会减弱,自然就比较少有“分离焦虑”现象。

  适应“分离焦虑”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比较能适应离家去念书,或爱人移情别恋的情形。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刚入园的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回事啊?孩子都上大班了还是这样子呢!

悦经过美希儿童教育的感统训练,孩子有了较大的进步,表现在以下方面:
1、性格较以前开朗,与同学朋友相处非常愉快;
2、学习上较以前爱思考了,作业正确率有所提高,跳题现象减少了;
3、情绪更加稳定,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情,学习时能更认真,平静了。
  

Q:宝宝不爱上学

如何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1.5——3岁的婴幼儿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千般宠爱万般呵护。在这期间,他们对家人产生强烈的依恋感。当他们脱离家庭,与家人分开,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园。让他们面对陌生的人——老师和同伴时,他们会感到无助、焦虑和不安。从而会出现许多反常的现象,有的孩子哭得呼天抢地吵着要妈妈,有的孩子不吃也不喝,还有的孩子大小便全都拉在自己的身上等等。这是因为孩子的不适应而造成许多家长为孩子入园而烦恼。入园后会很自然产生入园焦虑。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所依附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时,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是个体因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而使自尊心受损时所形成的-种紧张不安而又带有恐惧的负性复合情绪。分离焦虑每个孩子都有,但入园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的程度也不同。一、产生分离焦虑的原因1、普遍原因:教育专家指出,“幼稚园的环境跟家庭环境是不相同的,因引,当一个小孩来到幼稚园的时候,在他心理上就发生问题了。”确实,孩子从一个原本熟悉的环境来到月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离开自己所依恋的亲人,不能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在他心理上很自然的就会产生一种陌生的惧怕的情感。幼儿失去原来的舒适与满意,表现出苦恼的情绪和不安定的行为,也就是“分离焦虑”。这种现象在新入园幼儿身上表现尤为突出,而当幼儿后来所面临的环境、事件越来越熟悉,分离的焦虑就越弱,所以在中班后期和大班幼儿身上这种分离焦虑现象较少见。2、个别原因:有些父母自身的焦虑水平较高,如孩子走路时担心摔跤,吃饭时担心没吃饱,当孩子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父母预期孩子会紧张,首先自己就表现出紧张。当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时,他们感到忐忑不安,忍不住回头寻找孩子,看看他是否安全或者愉快。孩子在模仿父母行为的过程中习得了这种对事物高度的警惕性,在与父母分离时产生许多不必要的担心。特别是当幼儿入园后家长有偷偷躲在幼儿园的角落观察孩子的现象,一旦被孩子发现,受到父母对他入园这件事不放心的暗示,孩子的焦虑反应就加剧了。二、分离焦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分离焦虑对幼儿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有分离焦虑的幼儿,常常睡不好、做噩梦、讲梦话,平时烦躁不安、食欲不振,更有甚者头昏乏力、心悸多汗,有的幼儿在最初的幼儿园生活中还常常感冒、腹泻,这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幼儿与亲人分离后,因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他们甚至毫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发生危险,会发生意外事故,会和亲人失散或者自己会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离开亲人,也不愿去幼儿园,甚至以哭闹和挣扎表示反抗。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分离焦虑影响着幼儿创造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比较严重的幼儿还会因此降低智力水平。在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人数不断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大部分幼儿可以基本上渡过焦虑期,但有些幼儿仍有很强的焦虑情绪,这与有些家长过分呵护、娇惯幼儿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使得幼儿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亲人,便不知怎样应对各类事情。三、如何减少幼儿入园焦虑老师们说:1、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关键是让幼儿接受教师,和教师建立起感情,让他觉得老师是可亲的人,要想和他接近,必须从“家”开始,在这期间教师可以有意地进行家访活动,一方面是为了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一方面也是为了情感上的接近,使幼儿感受到老师也是朋友,也是亲人,老师和幼儿进行有意识地游戏活动,慢慢地他们会欢迎你的加入,对你不再陌生,和你建立良好的感情。2、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用微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3、在开学初,我们会选择一些会动、会响、颜色鲜艳的玩具,让幼儿看看,听听,玩玩,转移幼儿的念家情绪,尽量把注意力分配在每个孩子身上,和孩子们说说心里的话,让幼儿感受到对他的爱。4、通过游戏、故事、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入园的兴趣与愿望,及时表扬鼓励,为幼儿树立典范,对他们的需要给予及时帮助,促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通过研究,老师们还有更多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1)用多种方法缓解幼儿分离焦虑入园准备亲子班是有效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法。因此,小班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开学初的一周内采取更多样的方法,如用色彩鲜艳、新奇的玩具转移幼儿的注意力,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帮助幼儿交朋友,采用正面鼓励和侧面引导的方法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快乐,满足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需要,给幼儿创建安全、温暖的氛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和减少幼儿的分离焦虑。(2)家园配合做好入园准备工作孩子进入幼儿园,就要由家庭个体生活转而去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应主动配合幼儿园,改变幼儿家庭生活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技能等,缩小家园生活的差异,使幼儿更适应幼儿园生活,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3)注意消除家长的分离焦虑情绪孩子进入幼儿园会有分离焦虑,家长同样存在着焦虑的情绪,并且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幼儿的情绪。因此,在做入园准备时,老师也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家长。老师们首先用自己耐心细致的工作建立起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第一次家访时,老师们衣着得体,语气和蔼,态度亲切,认真倾听家长对自己孩子生活习惯和脾气禀性的介绍,然后善意地提醒家长为幼儿做一些入园准备,如准备一些替换的衣服、准备一样心爱的玩具等等,家长感到了老师工作是非常细致周到的,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的信任度,进而缓解心中的焦虑。此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体验幼儿园生活、及时向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等,都能有效地缓解家长的分离焦虑。家长了解了幼儿园,就能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如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用实例和浅显的故事给孩子讲道理、倾听幼儿说话以便了解幼儿在园活动情况和感受等,这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使他们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四、幼儿入园早准备1、精神准备提前参观幼儿园,在教室外让孩子看看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的情景。看到老师与其他孩子做着有趣的事情,他自然心里向往。然后带他再去看看幼儿园的各处,并给他讲述这些地方的用途。当孩子看到幼儿园到处都有花花绿绿的装饰和图画时,心里便清楚幼儿园的确是个好玩的地方。如果你能再带着他玩玩幼儿园里的大型游乐玩具,这时你想把他拉走都没那么容易了。接下来的日子可利用在家里模拟上幼儿园、倒计时的方法来激发他上幼儿园的兴趣(倒计时的天数为3~4天较好)。只要父母肯用心做些细致的引导,孩子对上幼儿园就会充满渴望。2、能力准备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具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么他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1)教孩子独立吃饭。学会用勺子自己舀饭菜。即使是吃得满地都是饭粒也没关系,到了幼儿园里老师会想办法,帮助他吃得干净些。(2)想小便的时候,跟老师说。有些孩子刚入园时不会自己大小便,没有爸妈提醒,又不敢告诉老师,因而憋着,或干脆拉到裤子里。因此在入园前,必须训练孩子需要大小便时会主动向成人讲出,并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3)训练孩子在口渴时会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4)训练孩子当感到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部位(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5)会穿脱简单的衣裤,不会也没关系。但孩子要有配合老师的意识。(6)教孩子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在犹豫什么,还在考虑什么?家长们,赶快行动吧!

Q:小孩不肯上幼儿园

入园焦虑妙招应对九月份开学,宝宝们马上就要步入幼儿园了。科学地讲,幼儿第一次走出家门全天候生活在陌生的幼儿园都要历经“分离焦虑”这个阶段,专家把新生入园这段时期称做“分离焦虑期”。每个宝宝来自不同的家庭,顺利度过分离焦虑的时间长短也不一样,那么怎样让宝贝能较快度过分离焦虑期呢?家长的态度要明智为什么先谈到家长的态度要明智呢?因为同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宝宝很快就能适应环境,是因为他的父母态度坚决。明智的父母会对宝宝说:“我们去单位上班,宝宝也要到幼儿园上班,下班了我们才能见面。”而且送宝宝入园时家长首先自己不能流露出难舍难分的情绪,给宝宝一个坦然的微笑,不能自己对宝宝依依不舍。每天宝宝离园后,父母都要用积极的情绪影响宝宝,“宝宝今天有没有新的朋友,和朋友一起玩什么了?今天最高兴最有意思的事情是什么?”而不是要消极地问:“有没有人欺负你?”或者是用物质刺激来哄宝宝入园:“明天不哭我给你买个新玩具。”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方法。在第一个月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宝宝入园,这样能让宝宝在思想上认定上幼儿园是必须的事情,不能有侥幸心理。这样幼儿在近期能较快充分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结交新的同伴和接纳老师生活上的关怀和情感上的爱。由此,宝宝会对幼儿园产生情感,这种情感会渐渐从自己深深依恋的家庭情感中迁移出来形成归宿感,那么宝宝就不再会对幼儿园感到恐惧和陌生。熟悉环境是首要宝宝对幼儿园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的环境感到陌生,所以父母要牺牲上班时间带宝宝到幼儿园参加亲子活动,熟悉幼儿园的老师、活动室、寝室,还要及时在宝宝玩得最快乐的时候说:“今后你就在这张小床上睡,这个小床真舒服呀。”“妈妈爸爸去上班,你就跟小朋友在这里画画唱歌上课,记着要专心学,回家表演给我们看!”宝宝熟悉了环境,又有父母的叮嘱,今后生活在幼儿园后就会更加安心。他们会想这张小床妈妈摸过,这张桌子我和爸爸一起在这里玩过玩具。建立归属感是关键能让宝宝在幼儿园建立归属感的方法就是,给宝宝带上全家福的照片,让宝宝在游戏或吃饭的时候,能在墙上随时看到自己的家人,他们就会很快乐地微笑。同时老师要告诉宝宝哪个是宝宝自己的小床、毛巾、水杯、绘画作品、全家福照片,谁是你的同桌,老师的称呼等等,需要老师帮忙的时候,宝宝会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等等。有了归属感的宝宝会觉得有某些东西是归属自己的,觉得自己是这里的小主人。入园前宝宝要热身每个宝宝都有各自的家庭氛围,有的父母是自己带宝宝,而有的则是把宝宝寄养在老人家,有的则是六比一,即:四个老人、两个父母、一个宝宝。在一个大家庭里,老人对宝宝惯宠和帮忙较多,宝宝难免会娇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那么自然会导致宝宝能力差些,如果入园前期,给宝宝热身,让宝宝自己学会穿衣、穿鞋、吃饭,那么当宝宝看见老师和同伴赞许的目光时,他会信心倍增,宝宝入园的积极性会有很大提高。勤于和老师沟通新生入园,老师对宝宝的情况不了解,那么父母可以用宝宝简介方式,把自己宝宝的性格特点、兴趣、弱点、强项、身体有什么过敏的地方,都写在一张纸上交给老师,让老师充分了解宝宝,会对宝宝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有所帮助。和老师口头交谈时能及时把握宝宝一天的情绪行为表现。但是一定不能长时间和老师聊天,因为入园离园的时候,老师跟家长说话时还要照顾其他宝宝的安全。家长要认识到,宝贝出现刚入园期间的不适应、哭闹等都属于正常现象,每个宝贝都要经历这一过程,这并不是宝贝的错,对宝宝的哭闹要理智地对待,急不得,更打不得。对宝宝每一天进步都要表扬肯定,面对宝宝提出“在家歇着不上幼儿园”之类的想法,家长一定不要妥协,要坚持去幼儿园。针对宝宝的现象,灵活采取不同策略,对症下药,相信宝宝一定能较快地度过分离焦虑期,每一天愉快地上幼儿园。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