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人参进补有哪些误区

2017/3/13 14:38:45

细数吃人参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很多年以来,中国民间流行一种滋补方法,那就是入冬时用人参炖鸡汤喝,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滋补最佳的方法。最近几年专家研究发现,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这几种人不宜喝鸡蛋汤。

其实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这些吃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误区二吃人参上火

很多人都认为“吃人参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极其偏颇,是对人参的最大误解。很多人吃完人参后上火最大的原因就是吃的过量了。

但人参的药力大,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千万不能超量服用,这样的话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就会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现象。那吃人参每天定量多少适合呢?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园参和野山参不一样,体弱的和体强的不一样,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滋补和治病不一样,轻症和重症不一样,只吃一次和天天吃不一样。

纯野山参的用量,比园参要少许多。成人每天用干野山参不能超过0.3克,如常吃野山参,则要更少,一般0.1克即可。

误区三夏天不能吃人参

有人说,夏天不能吃人参,否则上火,这种说法非常偏面。专家认为,夏天是可以吃人参的,只要在服用人参的时候,注意种类和数量上跟冬天服用上略有区别就行。

人参有以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参须、人参粉以及人参皂苷片为代表的人参制品。夏天可吃的人参种类比较多,例如:鲜人参、生晒参、参须、人参粉、人参皂苷片等等。红参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它的数量。例如:冬季吃红参的量是5克以内,夏天则控制在3克以内。

这一点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而定、不同疾病等灵活掌握。例如,南方人经常吃人参,只要不超量,一般是不会上火的;而东北人常吃人参,即便是与南方人相同的量,也会有一部分人会上火。具体讲,南方人每人每次服1.5克人参的话,东北人每人每次服1克即可。每天可服两次,冬季服三次。如果用人参泡水喝,每天可多喝几次,但夏天每人每天不超过3克,冬天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

误区四中国人参不如高丽参和西洋参

中国人参主产区在长白山西坡及余脉,高丽人参主要产区在长白山以东和以南余脉,他们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不是太大。我国专家曾用中国红参和韩国高丽参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参各项指标含量大多高于和接近高丽参。

有人认为西洋参价格比中国人参高,所以认为效果肯定会更好,其实并不然,韩国一家人参科研机构研究各种参的有效成分如下:日本人参19种,西洋参28种,中国人参30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中国人参有效成分达56种。

误区五儿童和青年人不用吃人参

儿童能不能吃人参,要因人而宜。体质好、发育健全的儿童,是不用吃人参的。但是如果体质弱、发育存在一定问题的儿童就可以吃人参,但要严格控制用量。

南方地区,秋冬季的时候,大人往往会主动给孩子服用一些人参汤之类,这样就会起到了抗潮湿、抗寒冷的作用,效果不错。

(责编:苏雅婷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秋季养生进补需避免哪些误区?

很多人知道进补的重要性,却不知科学进补的方法。 1、忌过量进补 补品虽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过量服用反损伤身体。进补应遵循“阴阳调和”的原则,过量进补会打破人体生理机能的平衡,导致流鼻血、头晕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因此,强调“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这一理念并不科学。 2、忌无病滥补 “补法”是中医疗法之一,通过药物的功效,使人体脏腑或气血阴阳之间的失调重归平衡,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对于健康人来说,用药并非进补的唯一途径。规律的作息、良好的心态、适当的运动以及均衡的饮食均能起到“进补”的作用。 3、忌乱配药材 中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辛、甘、酸、苦、咸五味之说,配制药膳须根据药物属性决定。药膳讲求合理配伍,如果乱配药材会降低药效,万一药性相左反而会加重病情。此外,用药剂量应严格控制,剂量小药物不起作用,剂量大了则会产生副反应。如人参每人每次服用不宜超过5g,每周1-2次。若一次便用20g人参煨汤,服用后引起流鼻血等问题,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应引以为戒。

Q:冬季进补有哪些误区?

误区1:体质不虚也大补:不少老人吃了补品,反而觉得心烦意躁,安定不下来,甚至出现鼻子出血等现象。这往往是滥用补品所造成的。“补”要对“虚”,如人参补气、当归补血、燕窝养阴、鹿茸温阳,各有所长,但针对的是虚症体质,不“虚”者补了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2:不辨类型随意补:一些人一有头晕、乏力、气短等症状就想大补特补;一有病就要让医生开补药调理;一到冬季就盲目地吃膏方进补,根本不管是否可以进补或有无必要进补。虚的人可以补一补,但男女老幼可能需补的因素不同,因为他们的体质一般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体“虚”本身有不同类型,不能一概而论,须辨阴阳,阴虚补阴、阳虚补阳。   误区3:名贵药品能大补:中药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供求关系。通俗地讲“物以稀为贵”,不是越贵就越补,更没有吃一补百的事。以冬虫夏草为例:中医认为,冬虫草只入肾、肺经,也就是说只补肾和肺,只对肾虚病人(常感疲劳者)、免疫力低下者(经常感冒发烧的人)、肺气虚者(常感冒、一受凉就咳、说话细声细气的)效果明显。   误区4:药补不如用食补: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食补安全,一般没有副作用,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另外服食方法多样:炖、煮、蒸和煲汤,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补深受人们的喜爱。但食补也具有局限性,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还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补,因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而药补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

Q:补肾有哪些误区?

中医认为腰酸腰痛、尿频肢冷、性功能下降等症者,的确可能与肾虚有关。进补时对症用膳,方可取得显著效果。肾阳虚可选服温肾壮阳之物;肾阴虚宜选服滋补肾精之品。进而言之,壮阳要看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阳虚的人壮阳没问题,阴虚的人壮阳,越补火气越旺,适得其反。大量进补时,先听医生建议。否则效果不明显,甚至适得其反。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