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3/20 16:12:01



  2月9日是上海中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上海一名5年级女生从阳泉路童的梦实验小学六楼走廊坠落身亡。第二天,一位来自安徽的16岁男孩也跳楼重伤送至长海医院急诊,多处骨折,幸无生命危险……

  新学期开始的学生跳楼事件给人们心头蒙上了阴影。有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这么漠视生命?更有人在反思,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做出哪些努力,遏制类似悲剧的不断发生?

  关注特殊时段的青少年心理波动

  有媒体报道,2月9日上海跳楼的5年级女生品学兼优,来自单亲家庭,跳楼之前曾经与母亲在当日早上发生过矛盾,课间从学校6楼跳下,送到医院时已经心跳呼吸全无。

  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坠楼事件频频发生,2008年9月秋季学期开学短短的两天内,上海4名初中生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跳楼这种十分极端的方式,欲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或死或伤。

  还是含苞预放的生命刹那凋零,一个孩子的离去,带给整个家庭的是刻骨铭心的伤痛,也对教育界和整个社会产生影响。上海市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淮海教授指出:必须重视开学等特殊时间节点的青少年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问题,此外还有考试、遭遇突发事件等。

  青少年的突出特征是具备行为冲动性和模仿性,“在开学或考试前,许多家长会严厉要求或‘提醒敲打’孩子,如果孩子本身‘心里有事’再加上一下子难以适应或接受,就很容易发生这类不幸事件。”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张海音教授说:“开学只是一个诱因方面,发生这样的事件肯定平时有不良情绪积累,例如持续对学校课程、家庭关系、自我实现等方面存在不满,一旦受到轻微的批评、测试成绩不佳,就可能会导致极端事件。我们不仅要关注‘导火索’,更要关注日常不良情绪化解。”${FDPageBreak}

  三方作用催生青少年心理问题

  在游戏中可以“死亡”无数次,但是生命只有一次。审视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自杀等极端事件,有的起因非常琐碎细小,且看似原因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却多与来自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作用有关。

  面对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对他们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叶斌博士表示:“校园难以隔绝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如果缺少一定的是非鉴别能力,就会受到一些负面信息误导。”

  家庭和学校对青少年的影响更加不可忽视。上海一家著名重点高中的王校长曾经对学校内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过研究:“他们大多数属于这两类情况,一是家庭不健康的,例如单亲、父母不和,二是交友不慎、陷入‘坏’圈子无法自拔。这两种情况大致要占到80%。”

  他也坦言,此外也有少数同学会因为学习压力大产生厌学甚至抑郁等更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们发现一年级的同学多是人际交往不顺利、难以适应环境,而高三则是学习压力过大导致的各种心理问题高发期,此外,每个学期的开始阶段也是最容易产生心理异常的时期。”

  在学业、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或影响下,再加上普遍缺乏有效的宣泄渠道,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日益凸显。上海2004年的一项统计结果至今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上海教科院普教所调查了上海8个区、2500多名中小学生,发现有24.39%的孩子曾经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在有过自杀闪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经认真考虑过自杀。5.85%的孩子曾经有过计划,其中实施而未遂者达到1.71%。绝大多数的父母对此一无所知。${FDPageBreak}

  用宽容与交流,去呵护那些稚嫩的心灵

  看似成熟实仍稚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这段人生的懵懂阶段,良好的亲子、师生、同学关系无疑是最好的心理防护墙。老师和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细微异常,发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早疏导。

  杨浦区处于上海高校云集的东北角,区域内有复旦、同济等10多所重点高校,还有不少市级重点中学,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院长陈圣麒告诉记者:“我们曾经做过调查,发现现在许多孩子的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他们可以在虚拟世界中游刃有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向同学、老师和父母打开心扉。个别孩子长期以自我为中心,很容易看问题极端,无法包容别人,个人受到一定伤害就耿耿于怀,自杀或者伤害别人。”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杜亚松教授所在的医院每年都要接待1万人次儿童青少年就诊,他说,相对于老师,同学之间的交往、游戏、沟通应该是一种非常自然而有效的减压阀和宣泄口,可惜现在的孩子“玩”得太少了,能主动去关心别人的太少了。

  专家一致认为:在与孩子交心的过程中,有两类人是不应该缺位的,一是父母,二是班主任老师。曾有媒体报道一个班级的同学在目睹破腹产手术后感悟到母亲孕育生命的艰难、许多人失声痛哭,上海一位胸科专家曾经把肺癌切除手术视频与一所中学讲堂连通进行现场直播,致使观看学生的吸烟率明显降低……在日常的教育中,生命教育往往好似点睛之笔,不仅能激发学生中普遍缺乏的感恩情怀,更能激发对生命健康的敬畏和珍惜。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么自杀不痛苦怎么自杀不痛苦? 怎么自杀

自杀都是痛苦的,没有痛苦就不自杀啦,需要正确对待,多交流多沟通,避免不良刺激。

Q:自杀行为是什么病

自杀行为分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自杀行为是指有意识,自愿地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广义的自杀行为是指包括故意自伤行为和吸毒酗酒等自我毁灭的慢性自杀行为。人们通常说的自杀行为常常指狭义的自杀行为。自杀的分类自杀观念,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Q:如何阻止自杀行为?自杀行为如何治疗?

自杀行为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主要包括对自杀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自杀未遂者在综合医院救治时心理干预以及自杀死亡亲人的心理指导。 抗抑郁药治疗:自杀观念、自杀行为是抑郁的组成部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极高,因此,对自杀者进行抗抑郁药物只来说有效的措施之一。这些药物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西酞普兰、舍曲林等。其他新型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文拉法辛等。 心理稳定药物:锂盐除保护抑郁症患者不再发作外,可通过加强中枢5-HT功能,对自杀者发挥有益的作用。 电休克治疗:抗自杀效应明显,3-5次电休克治疗后即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 抗精神病药物:精神病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仅有助于降低自杀的风险,而且对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有效。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