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易新闻报道,4月8日晚23时,下帅乡东西村委会营后村村民麦某向下帅派出所报警:其侄女麦某花和同学麦某淇在其住处后山身亡。经核查,死者麦某花(女)、麦某淇(女)两人均是当地初二年级学生。在调查中,警方发现了两女孩微信相约到山上自杀的聊天记录。综合尸检和相关调查情况,警方得出结论:两人为自缢身亡。死者家属对警方结论无异议。两人自杀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相约自杀,对死亡的无知、生死界限的模糊是中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死亡对于他们而言,是去到另外一个世界:虚拟的网络世界营造了一个生死可以来回转换,人死后可以实现时间穿越的神话,仿佛死亡是一个通道,通到一个没有烦恼的世界,只有在那个世界里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既然生死是相通的,对一些中小学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最好方式。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导致中学生自杀呢?
父母关爱不够
爱与关心是维系情感的桥梁。只有爱存在,生活才会融洽,现在很多中学生自闭自卑、不善交流沟通,也与父母没有及时引导有关。
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尚可理解,但对孩子的关心却不仅应该仅停留在学习层面,还应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的发展。只有融于集体之中,抱有积极向上态度的中学生,才能像沐浴着雨露的花朵,向阳积极成长。
对生命教育缺乏
缺乏对生命、生命教育的开展形式、生存技能的正确认识。其实,连大学生自杀的问题,主要也是源于中小学阶段心理埋下的隐患。很多老师、家长只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忽略了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了一些青少年走极端以自杀处理问题的后果。
学业压力
从对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最后一根稻草。中国孩子的学习任务是超负荷的,这必然引发思维短路、冲动、脆弱。这三者是“自杀”的向导,将中小学生带入死亡。
自身性格上的弱点
青春期的青少年容易走极端,看问题绝对化,一旦遇到点儿挫折打击,便觉得承受不了。有的青少年性格过分内向,甚至有些忧郁。有这种性格的人多爱钻牛角尖、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便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这些性格上的弱点都有可能成为青少年自杀的内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