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数据和实验表明,健康人群通常每周保证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有效提升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与健康人群相比,癌症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同时面临癌症复发的风险。那么得了癌症之后,到底还能不能运动?癌症患者运动是否有特殊的危险?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吴文主任、贺沛辰治疗师为您科普!
吴文主任表示,《中国恶性肿瘤患者运动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提出,规律性的体育运动能够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长的生存期,保持运动的肿瘤患者比不运动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减小超过1/3。此外,美国运动医学学会(ACSM)发布的《癌症生存者运动指南》,也对运动在癌症预防、控制和康复中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并提供运动指导。
运动前应进行运动评估与测试
由于癌症患者所患癌症的类型、程度、治疗方法不同,其出现的症状、副作用以及对运动耐量产生的影响也会不同。因此在开始运动之前,有必要进行运动评估与测试。
一般运动风险评估包括:评价当前体力活动水平和病史、常规医学评估,如心率、血压、心电图、血脂、血糖等。
个性化的评估内容还包括:心肺能力、肌肉力量和耐力、身体成分和柔韧性、不同癌症的特殊注意事项。
对于大多数癌症患者而言,不需要进行评估就可以开始低强度的有氧训练,即步行或骑自行车,进而逐渐进行阻力训练或制定更灵活的计划。
运动处方应灵活调整
一般来说,癌症患者的有氧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共150分钟,强度为中等,即在运动时可以完整地说话的程度。快步走、骑车、慢跑、游泳等都是较合适的有氧运动方式。
除此之外,癌症患者在身体耐受的情况下,还应增加每周2-3次的抗阻力量训练,一般从低强度开始,即在运动时可很轻松说话的程度,然后小幅度地慢慢增加强度。可以着重选取肢体的大肌肉群,如大腿、小腿、手臂进行负重训练。
每周还可进行2-3次的柔韧性练习,静态拉伸身体的大肌肉群,使身体各主要活动关节保持灵活度。
不管何种运动,都应基于患者的耐受性对运动处方进行调整。可调整的变量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以及运动方式。
考虑到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机体功能减退状态和疲劳情况,短时间的抗阻运动可能更有益。其中抗阻运动中可调整的变量包括每个肌群的训练组数、负荷、同等负荷下的重复次数以及每组之间休息的时间。
要遵从不同的运动禁忌证
患者首先应保证手术伤口愈合的时间。由于放化疗以及手术的长期影响,通常需要8周时间,这期间患者可能经历发热、疲劳或运动失调等阶段。
不同的肿瘤患者的运动禁忌证也需特别注意。
1.由于放化疗以及手术的长期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运动中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同年龄段人群,因此同样需遵循美国运动医学会为心血管疾病和肺部疾病患者制订的运动禁忌证。
2.乳腺癌治疗后存在上肢和肩部问题的患者,应在参加上半身运动之前就医治疗。
3.结直肠癌造瘘的患者需经过医生的允许才能参加接触性运动和避免参加负重运动。
4.妇科肿瘤伴有腹部、腹股沟或下肢肿胀或炎症的患者应在参加下半身运动之前就医治疗。
5.骨转移患者有病理性骨折和脊髓压迫的情况不适合锻炼。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运动禁忌证还包括未经治疗的高钙血症、骨髓发育不全、肾功能不全。
还需特别注意,倘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中重度心绞痛、头晕、胸闷气短以及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必须立即终止运动,由医生检查并排除危险后再恢复运动。
一起运动康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