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旬的李奶奶是广州本地退休人员,多种慢性病缠身,肾移植二十余年后肾衰竭再现,近日又被查出乙状结肠恶性肿瘤。所幸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及时救治下,成功进行了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肾衰竭患者遇上肠癌,多学科讨论制定手术方案
24年前,李奶奶曾因肾功能衰竭同时血肌酐飙升进行了肾移植手术,术后状态良好,但长期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加之年龄增大带来的脏器负担加重,就在4年前医院复查,李奶奶的移植肾功能已经完全丧失,血肌酐浓度再次升高,为寻求转机,她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肾内科专家的指导下再一次行“右上肢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术后的生活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然而,幸运之神会并未一直眷顾李奶奶。7天前,李奶奶如厕时无意中发现大便上零星带有血滴,便后擦屁股纸巾上也明显可见血迹。她将情况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管医生孟宇教授汇报。
孟宇马上安排了进一步的检查,粪便常规提示潜血阳性,红细胞(++),肠镜检查发现距离肛门23cm的地方长了一颗大小有3.5cm长得像菜花一样的肿物,最终病理回报是中分化腺癌。转到胃肠外科后,李奶奶继续完善了检查,明确乙状结肠恶性肿瘤,同时还伴有周围肠系膜多发肿大的淋巴结,身体其余部位未见明显转移迹象。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杨景哥主任分析道:“李奶奶不仅高龄,同时还并发慢性肾病5期(透析状态)、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增加了手术风险;二十多年前的肾移植手术,也部分改变了患者的解剖结构,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确保患者术中安全及获得更好疗效,杨景哥组织了多学科会诊来协助诊治,包括影像科、内分泌科、肿瘤科、心内科及麻醉科。经过充分的讨论,在多个学科的协助诊治下,最后达成统一意见:根据患者目前身体状态,做好围手术期准备,可以进行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在保证安全及手术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从而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脏器负担。
杨景哥主任手术团队
历经90分钟,精准腹腔镜手术为生命护航
手术当天,杨景哥手术团队在4k腹腔镜设备的加持下,充分显露盆腔的血管、神经及周围组织,从而避免术中的损伤,保障了术后患者的控便和排尿功能,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历经9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肿瘤组织完整切除,淋巴结清扫干净,术中出血量极少。手术团队平时默契娴熟的配合及丰富的经验,在这台手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术后一天查房,李奶奶精神状态良好,复查血肌酐未见明显异常升高;术后3天,逐渐从全流饮食过度到半流饮食;术后5天,就拔除盆腔引流管,下床活动自如。
“这对于一位伴有慢性肾病5期、很高危级别的高血压,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也是十分可贵的。”杨景哥表示,当今时代下,腹腔镜手术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了以往的开放手术的效果,用几个“锁孔”大的孔代替了以往腹壁长长的伤口,达到了切口小、痛苦小、恢复快的目的。特别对于伴有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多个学科的协助下,腹腔镜技术可以完成以往想做而不敢做的手术。
同时,杨景哥也呼吁大家,当出现大便习惯改变时,包括黑便、便血、便不成形、便细等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及早发现疾病,早治疗才是根治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