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7个关于糖尿病的谣言

2020/10/11 8:33:43 举报/反馈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发疾病,患病率和发病率在急剧攀升,是心脑血管疾病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属于非常严重疾病,错误的相信各种有关糖尿病的谣言,以至于在患病之后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那么有关糖尿病的谣言都有哪些呢?

1、糖尿病就是吃糖太多引起的

很多人都认为糖尿病就是吃糖太多造成的,这种想法完全是错误的。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有关,最主要的就是胰岛素功能障碍。吃糖太多并不会引起糖尿病,只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几率。

2、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是并不代表糖尿病一定会遗传。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有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其中1型糖尿病属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糖代谢障碍有关,2型糖尿病是后天因素造成的,比较常见就是饮食因素和疾病因素。

3、糖尿病的患者不能吃大米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在患病之后能否吃大米,其实糖尿病的患者是能够吃大米的。那边患者在确诊之后需要少食用淀粉类的食物,要控制摄入的总量,可以少食多餐。

4、糖尿病的患者不能吃水果

大部分糖尿病的患者在确诊之后,都认为长时间吃水果会引起血糖增高,其实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水果中含有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中必不可少的。患者在食用水果时只要血糖控制达标,是可以进吃少量水果的。在水果的选择上可以多吃一些糖分较少,有助于胰岛素消化的水果。

5、只要血糖控制好就没有事

糖尿病的患者认为只要血糖正常,身体就没有事,反而忽略了慢性并发症的检查,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糖尿病的病发症比较常见,所以患者在控糖的同时还要对糖尿病的并发症进行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6、年轻人不可能得糖尿病

在大多人的认知里,只有中老年人群才会得糖尿病的,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轻人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也在逐渐提升,主要是与年轻人运动较少、饮食较多、压力较大等原因有关,所以为了身体健康,年轻人必须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对糖尿病的预防。

7、注射胰岛素会成瘾

糖尿病在确诊之后,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就是注射胰岛素,但是很多患者认为长期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胰岛素属于身体中分泌的激素,长期使用是不会产生成瘾性的。

糖尿病的患者在确诊之后,必须要明确有关糖尿病的各种知识,通过药物调理,饮食调理和运动调理积极的控制血糖。与此同时,患者还必须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

(责编:黄日金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关于糖尿病的谣言有哪些?

糖尿病的治疗不能单纯注重降血糖,而要长期稳定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胰岛素增敏剂是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新趋势。单纯降低血糖只是一种表面治疗,没有根本原因,不能达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治疗目标。因此,新的治疗指南提出了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使用来降低胰岛素抵抗,不仅从根本上降低血糖,而且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它代表了糖尿病综合治疗的新趋势。

Q: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误区是什么?

你好,糖尿病的药物治疗误区,对于普通人来说,粥是很有营养的食物,但糖尿病患者就不太适合吃粥了。这因为粥里的淀粉是完全化开了的,粥里的淀粉会更容易被吸收,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下降,经常吃粥很容易会导致血糖飙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还是少吃粥比较好。

Q:糖尿病患者容易陷入哪些心理误区?

误区之一:不以为然。一些症状较轻或根本没有症状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  误区之二:悲观沮丧。糖尿病患者几乎天天都要服药、打针或者上医院,于是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  误区之三:恐惧焦虑。由于糖尿病是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性疾患,而且并发症较多,糖尿病患者恐惧失明或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更恐惧减寿和死亡。    误区之四:药物万能。过分依赖药物或迷信药物。  误区之五:抗拒对立。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对用药或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对医务人员不理睬、不信任、不配合。  误区之六:矫枉过正。为了更快地“降糖”,便过量、过频用药,或过度节食、过度运动,最后造成低血糖,严重的甚至导致昏迷。  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良的情绪可使病情更加难以控制,而通过适当的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糖尿病知识有正确认识,积极配合治疗,良好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