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夏季清热祛湿小秘籍

2017/5/22 11:22:41

夏季清热祛湿小秘籍

1、百合绿豆汤

材料:鲜百合100克,绿豆2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洗净,百合掰开去皮,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煲至绿豆开花百合破烂时,加入冰糖即可食用。每食适量。

功效:清热解暑。用于暑日心烦、口干、出汗者。亦可用于防治感暑。百合补中益气,性味甘微苦,能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绿豆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毒食品,还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湿热体质者的天然良药。

2、薏米赤小豆汤

材料:薏米、赤小豆、片糖

做法:薏米,赤小豆洗净泡2小时。把材料到进电饭锅煮开。煮开后继续煲2小时。加入片糖煮2分钟。焖多10分钟就可以吃。

功效:薏米赤小豆汤的功效主要就是祛湿,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非常适合夏季及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能当饭吃,是祛湿健脾的佳品。薏米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3、冬瓜汤

材料:冬瓜、葱花、姜米、盐、食用油。

做法:冬瓜洗净切片备用。 姜米和葱花入冷水烧开,放入冬瓜片;大火烧开,转小火焖煮2分钟。调入食盐,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功效:冬瓜性寒味甘,清热生津,僻暑除烦,在夏日服食尤为适宜。维生素C较多,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较低,高血压、肾脏病、浮肿病等患者食之,可达到消肿而不伤正气的作用。

4、青椒炒鸭块

材料:青椒150克,鸭脯肉200克,鸡蛋1个,黄酒、盐、干淀粉、鲜汤、味精、水淀粉、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鸭脯肉劈成2寸长、6分宽的薄片,用清水洗净后淋干;将鸡蛋取清和干淀粉、盐搅匀与鸭片一起拌匀上浆;青椒去籽、去蒂洗净后切片。锅烧热后加油烧至四成热,将鸭片下锅,用勺划散,炒至八成熟时,放入青椒,待鸭片炒熟倒入漏勺淋油。锅内留少许油,参加盐、酒、鲜汤、烧至滚开后,再将鸭片、青椒倒入,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多少下装盘即成。

功效:温中健脾,利水消肿。

上述四款食谱是盛夏不可多得的清热祛湿的家常菜谱,在这炎炎盛夏何不妨为家人备上一份营养餐呢。

祛湿的方法

岭南特色的汤水,很多时候是拿来当药用的。除了本身的鲜甜味道之外,炖了至少三个半小时的汤水中充满了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因此春季调理,炖汤必不可少。这里举了几种针对抗流感和祛湿进行调理的炖汤,有心的读者也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搭配。

冬瓜味甘、淡、性凉,含蛋白、糖类、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粗纤维和钙、磷、铁,且钾盐含量高,钠盐含量低。清热解毒、利水消痰、除烦止渴、祛湿解暑。用于心胸烦热、小便不利、肺痈咳喘、肝硬化腹水、高血压等,具有润肺生津,化痰止渴,利尿消肿,清热祛暑,解毒排脓的功效。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

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斑雀、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良好疗效。

鱼腥草具有特别的抗流感菌的作用,与猪肺一起炖汤,可以清热、清肺,还有止咳的效果。

花旗参补气,云苓和白术都祛湿,此汤的作用除了补气和祛湿,还有健脾的作用。

 有湿气的症状

中医将一年分为五个季节,除春、夏、秋、冬四季外,还多了一个长夏。长夏之季的主气为湿,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时期。

从气象学上说,长夏正处于夏秋之交。此时,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中医认为湿邪有两种,一种是外湿,一种是内湿。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所致。长夏湿气最盛,故多湿病。另外一种湿气是内湿,内湿是疾病病理变化的产物,多由嗜酒成癖或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内侵、脾阳失运,湿自内生。像经常喝冰啤酒、冷饮等导致脾阳受伤,这样湿气就重了。

不论是哪种湿邪,都会让人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功能减退的症状,还常伴有精神委靡、嗜睡、身体发困、肚子胀、不想喝水、舌苔白腻等,这一系列症状都与“湿浊内盛”有关。

从中医角度看,当湿邪侵袭人体后会有下列八个较为典型的症状。如果您最近2—3,周常有这类表现,就说明机体已被湿邪侵袭,需要祛湿治疗了。

口中发黏,舌苔白腻湿性黏滞,湿邪致病具有黏腻停滞的特点。所以感受湿邪一般会表现出一些具有黏滞性的症状。最典型的就是口中发黏,舌苔白腻。这是因为湿邪侵犯人体后伤及脾脏,导致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调,所以导致食欲的改变和口味的异常,吃饭没什么胃口,又由于“脾开窍于口”,故出现口中发黏,若是伸出舌头一看,会发现舌苔是白腻的。

胸腹胀满,小便短涩由于湿为阴邪,进入人体后留滞于脏腑经络,易阻滞气机,使得人体内的气运行不畅,从而引起多种不适。如湿邪停滞在胸膈,则会引起胸膈的气机不畅,出现胸闷;湿困脾胃,脾胃的升降失常,气机阻滞则出现脘腹胀满;湿邪停于下焦,气机阻滞,气化不利则小便短涩。

头部沉重,四肢困乏湿性重浊,其致病表现的症状一般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又由于“脾主肌肉”,若是湿邪侵犯肌表,可出现全身困重,四肢困重、倦怠乏力,头重头沉犹如被布包裹。若是湿邪留滞在经络关节,则可见关节疼痛重着。

下肢浮肿,经常泄泻湿性属水,水性趋下,所以湿邪致病具有趋下,易损伤人体下部的特点。常表现为下肢浮肿,泄泻,一般大便稀但黏而不清利,便完后感觉不爽。若是痢疾,便一般为黏液。性脓血便。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