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仙谷灵芝孢子粉灵芝抗癌100问

化疗药物所致的皮肤毒副反应及其防治

家庭医生在线 06月27日

化疗可引起皮肤改变,最常见的毒副反应是皮疹、脱发。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直接作用于增殖较快的毛囊和上皮细胞,产生毒性反应,也可由于免疫调变或过敏反应引起。那么常见化疗皮肤毒副反应症状有哪些,该如何治疗?

化疗皮肤毒副反应常见症状

1。皮肤色素变化:化疗常引起色素变化,如局限性病变、独特的色泽和奇异的模式。黑色素细胞对许多化疗药物敏感,口腔粘膜和指、趾甲是色素沉着的好发部位。不同的抗癌药物引起的皮肤色素改变也有所不同。①5-Fu引起两种独特的反应,即静脉注射5-Fu而无外渗或静脉炎表现时,沿静脉径路出现迂回线状色素沉着;晒黑反应使患者迅速晒黑而无灼痛或红斑。②博来霉素导致三种类型的色素沉着:鞭打状色素沉着使躯干呈现奇异的色素沉着线,压迫性色素沉着伴膝、肘部色素变深,甲皱色素沉着。③白消安可引起弥漫性青铜色色素沉着,酷似艾迪生病。

2。指趾甲营养不良:指、趾甲易出现非特异性损伤。指、趾甲出现横嵴较常见,反应甲母质的周期性损伤;指、趾甲色素沉着极为常见,其发生机制未明。

3。变态反应:化疗药物可引起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或过敏反应,常发生于第一疗程期间,提示其为一种对肥大细胞的毒性作用而非介导机制。环磷酰胺和门冬酰胺酶亦可激发特异性抗体,产生速发性变态反应。L-门冬酰胺酶所致的剧烈局部反应称为“假性蜂窝织炎”,约2/3患者应用L-门冬酰胺酶后发生荨麻疹。

4。肢端红斑:许多化疗方案可引起肢端疼痛、灼热感和红斑。肢端红斑常以特定的方式分布,可能与化疗药物引起小汗腺的毒性作用有关。最常见的化疗药物有5-Fu、阿糖胞苷、多柔比星和卡培他滨,而5-Fu和左旋眯唑联合治疗结肠癌时也可发生。肢端红斑为剂量依赖性,发病的危险性随单次和累积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长期注射5-Fu很可能发生肢端疼痛和红斑。此种反应一般在数日至数周内消退,伴有脱屑和色素沉着。

5。接触性皮炎:许多化疗药物有高度刺激性,接触皮肤时可引起直接损伤。丝裂霉素用于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时,约10%患者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好发于生殖器和手部,可能系膀胱内注射容易溢出和溅出所引起。氮芥和卡莫司汀外用可治疗蕈样真菌病,大多数患者对此药过敏,但这种过敏可能对治疗是有益的。治疗期间应避免日光照射。

化疗皮肤毒副反应的治疗

化疗药物引起的主要皮肤毒副反应的治疗原则是:先停用可疑的非抗癌药物,但接受多种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并无必要停用全部药物,而应特别注意常见的致敏药物;化疗药物的皮肤反应一般为非致死性,除非反应严重,常无需停药;常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支持治疗;防治并发症。

一旦发生皮肤毒副反应,可按如下方法处理。

1。皮疹少、无自觉症状者,仅予以观察,不必用药。

2。皮疹较多、瘙痒明显者,采用下述方案治疗。

(1)抗组胺药:选用H1受体拮抗剂1-2种口服。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苯海拉明25mg,每日3次;赛庚啶2—4mg,每日3次;氯苯那敏4mg,每日3次;阿司咪唑l0mg,每日1次;亦可先用苯海拉明(50mg)或氯苯那敏(20mg)肌注,而后改为口服制剂。

(2)非特异性脱敏药物:10%葡萄糖酸钙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每日1次,联用维生素C(1~39)静脉滴注。

(3)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瘙痒、阻止皮疹发展和促进皮疹消退,用于皮疹性药疹、荨麻疹、多形性红斑等。泼尼松,每日0.5一1.0mg/kg,分3次口服,直至病变停止发展时逐渐减量。

3。当皮疹广泛和伴有全身中毒症状及内脏受累时,如重症多形性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性松解症、剥脱性皮炎等,应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非特异性脱敏药物。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纠正酸碱代谢紊乱,如合并感染,则需采用副作用较小的广谱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磷霉素、红霉素等,剂量宜足、疗程不宜过长为其基本原则。加强支持治疗,必要时补充白蛋白、血浆,还应注意局部皮损的处理。

减轻肿瘤放化疗毒副作用—高浓缩灵芝孢子粉

(责编:顾虹恩 )
分享
相关资讯 更多
相关问题
相关健康数据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