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经到了高考的最后阶段,考生们在日以继夜地复习,做最后冲刺。家长们也无绞尽脑汁地给孩子“补”营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副教授接受家庭医生在线采访时表示,其实只要能够做到合理搭配膳食,给孩子充足的能量,就已经可以了。但这样的道理却不是每位家长能听进去。因此,每年总有一些高考生,因为感冒或肠胃炎等急症,与好成绩擦肩而过。
三大饮食误区家长需注意
其实,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考生饮食走进了误区所致。为此,陈超刚教授向家庭医生在线编辑表示,家长们应注意这些饮食误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情况。
误区一:盲目相信保健品
临近高考,为了给考生快速补充营养,不少家长纷纷把希望寄托在了保健品的身上,把保健品视为补充营养的最佳途径。保健品的确可以起来一定的保健作用,但绝非万能,而且并非所有的考生都适合“享用补品”。考生和家长不要期待那些标榜提神醒脑的产品会产生“特异功能”,如果考生不吸收、不适应的话,还会导致腹泻、过敏、感冒上火等病症。因此,陈超刚教授建议家长最好通过食补的方法来补充孩子的营养,不要盲目相信保健品。
误区二:天天大鱼大肉
由于考前学习紧张,体能消耗较大,不少家长担心孩子营养不良,于是变着花样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不惜整天大鱼大肉,更甚者天天下馆子。其实,每天的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孩子的肠胃并不一定习惯,弄不好,反而导致腹泻、胃不舒服、食欲不振等现象,而且吃得过杂反而容易造成肠胃疲劳,而吃的过饱,食物在肠胃中消化需要大量血液,脑内血液供氧减少,会导致大脑迟钝,思维不敏捷,影响学习和复习。
误区三:饮食变化太大
有的家长喜欢在大考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事实上,考前大换食谱是考生饮食的大忌。原因在于食谱变化大,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
建立良好饮食习惯保证饮食质量
其实,考生日常的生活规律最好不要改变,尽量保持平常饮食,尤其考前三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以免引起身体不适,影响考试。另外,陈超刚教授表示,饮食上还要注意一下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一日三餐的质量。要按照“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基本原则,早餐要吃好,不吃早餐或不重视早餐,容易发生低血糖甚至晕厥现象。
二、要符合夏季的特点。要适当增加水分含量高、有一定清热祛暑功效的瓜果、蔬菜,如番茄、黄瓜、西瓜、茄子、冬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熬些绿豆糖水、银耳莲子羹等既美味可口又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要注意平衡饮食,做到粗细搭配、干稀搭配、主副食品搭配、荤素搭配、菜的颜色搭配。不要大鱼大肉,要以素菜为主,荤菜方面,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多吃鱼、瘦肉和鸡鸭。荤菜不要吃得太多。不喜欢吃肉的学生可多吃些豆腐、豆花、豆腐脑等豆制品,同样可以补充蛋白质。要注意烹调方法多样化,力求做到色、香、味、形俱佳。
四、要以“杂”、“平”为宜。好的营养是“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都应满足人体的需要。营养摄取的关键在于“平”——不过剩,也不过少。
最后,还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购买新鲜食品最好当天制作当天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品一定要重新加热后再食用,以防引起腹泻及其他的肠胃疾病。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可以在淡盐水中浸泡一会儿,最好能用开水烫洗或消毒。外出时不要随便吃小摊贩出售的食品。家中的食具要消毒,饭前便后要洗手。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副教授 陈超刚
专家简介:
陈超刚,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专业,研究生学历,现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广东省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营养教育、营养治疗和饮食调配。对减肥、增肥、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血脂、高血压等病症和肠胃和肝胆疾病,有独到的营养诊治方法。在孕妇营养、婴幼儿喂养和营养不良的调理方面,具有丰富的营养诊治经验,还可熟练地运用肠内外营养支持。擅长以下病症的营养治疗:减肥、增肥、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高血脂、高血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