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面上黄橙橙的赣南脐橙,被爆出是经过催熟、染色打蜡后上市。相信广大消费者都有一个顾虑:这些被催熟的水果究竟对人体会产生什么危害?一起来看看吧。
案例回顾
“现在赣南枝头上挂着的脐橙都是青绿色,而市场上却出现了黄澄澄的赣南脐橙,那些都是经过催熟的。”赣州果农张军前不久告诉北京晨报记者,他家共种植了数百亩赣南脐橙,“赣州市每年都会统一确定采摘期,今年确定的日期是10月15日。不过有人为了提前占有市场,卖得好价钱,9月份就私底下偷偷采摘收购青果,将脐橙催熟后再推向市场,其实橙子压根就没熟。”
张军告诉记者,鉴别脐橙是否为催熟的最直接方法就是看橙蒂。“若橙蒂是青绿色的,表示果实没有被催熟;若橙蒂干枯,且一触碰就容易掉落,则肯定是被催熟的。”他透露,“催熟的果皮有可能会出现色泽不均的现象,若催熟失败,色泽不理想,那些人还会对橙子进行染色处理,如果果实口感酸涩,还会往果肉内注射增甜剂。鉴别脐橙是否染色的方法也不难。”
张震军告诉记者,只要将橙子浸泡在温水中5分钟左右,取出后用纸巾擦拭,若纸巾上出现红色,则证明橙子被染色,如果橙蒂本身就是红色,说明橙子也经过染色。
催熟的水果有哪些危害?
不正当的催熟方法
目前市场上有些不正当的催熟方法,比如在水果生长过程中使用催红素、膨大素,水果使用着色剂、打蜡、染色等,甚至用硫酸、盐酸、工业柠檬酸、明矾、硫磺等工业原料对水果保鲜催熟,食用这些水果对人体肯定是有危害的。
保鲜剂属于农药,种类繁多,每一种保鲜剂的使用限量都有相应规定,药品包装上也都有说明,一定要控制好用量。农药店老板推荐的咪鲜胺属低毒杀菌剂,在毒理性实验中,对大鼠皮肤及眼睛无刺激,但对兔皮肤和眼睛有中度刺激。而2,4—D及其钠盐,目前在水果上禁止使用,高剂量有一定的致癌性。增甜剂和染色药品也不允许使用,对身体危害较大。
“乙烯利”过量使用危害健康
现在市面所用催熟剂中最常见的是乙烯利,乙烯利一般稀释后喷洒或者浸泡果实,释放出乙烯,从而促进果实成熟。而催熟是果品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国内外多年来的通行做法。只要规范使用,用乙烯利催熟的果实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但如果使用过量,对人体是有很大的危害的。
营养专家教你四招挑水果
望:大小、形状、色泽
挑水果应选择中等大小、色泽均匀的。水果上出现差别太大的两种颜色(比如深红和深绿),这样的果子吃起来不是偏酸就是偏涩,也有可能是甜过头。若水果上有黑斑、褐斑,最好还是放弃。
举例来说,芒果要看果皮,自然成熟的芒果,外观颜色不会很均匀。而催熟的芒果大多数是在小头顶尖处呈现翠绿色,其它部位果皮均发黄。闻果香,自然成熟的芒果比催熟芒果的香味会更加浓郁。个别催熟芒果还有异味。用手摸,自然成熟的芒果有硬度、有弹性,催熟的芒果比较软。熟透的香蕉皮有明显的“梅花点”,催熟的一般没有。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匀,香蕉芯是软的。催熟的香蕉芯是硬的,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打过针的西瓜拍打时声音不脆亮,西瓜籽小而白,甜味不均匀,靠近瓜蒂处甜度较浓,远离瓜蒂部位甜度降低。使用催熟剂、膨大剂的西瓜,皮上的条纹不均匀,有异味。而自然熟的西瓜籽黑而饱满。
闻:香气
成熟的水果会散发出特有的香味,可闻闻水果的底部,香气越浓表示水果越甜。
问:生长期
对自己常吃的几种水果进行资料收集,了解其生长期和生长条件、环境等,在挑选水果时能提高辨别能力。
切:触、压、水试
主要针对一些需要去皮的水果,比如柑橘类和西瓜要用手仔细触摸。过于粗糙的表面代表着皮厚,因为粗糙是果皮组织增生所致,但过于光滑说明果子可能还没成熟。挑选时可轻压水果,一方面可以判断皮的厚薄,一方面可以判断成熟的程度。
也可以通过水的浮力原理来辨别水果新鲜度。随着水果成熟过程中果胶和果酸的降解,细胞间隙会变大,水果的体积也会变大,而且空腔中还会充满气体,所以密度是会下降的。放在水中,未成熟的果子会沉下去,而熟了的会浮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