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的日子,喝一口热豆浆真是惬意极了,它不仅暖胃祛凉,细腻爽口,让人百喝不腻,而且还能健身祛病,可称得上物美价廉,但它的营养保健价值却远超过花费几倍甚至十几倍金钱购买的饮料。
秋天话豆浆
豆浆是中国人民喜爱的一种饮品,又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在欧美享有“植物奶”的美誉。中医的理论就是认为:豆浆性平味甘,滋阴润燥,“秋冬一碗热豆浆,驱寒暖胃保健康”。很多著名书记上都有豆浆的记载:《本草纲目》中“豆浆—利水下气,制诸风热,解诸毒”。《延年秘录》中“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可见,常饮豆浆,对身体大有裨益。
豆浆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和磷脂,还含有维生素B1.B2和烟酸。此外,豆浆还含有铁、钙等矿物质,尤其是其所含的钙,非常适合于各种人群,包括老人、成年人、青少年、儿童等等。另外,鲜豆浆四季都可饮用。春秋饮豆浆,滋阴润燥,调和阴阳;夏饮豆浆,消热防暑,生津解渴;冬饮豆浆,祛寒暖胃,滋养进补。
豆浆四大功效
1、富含维他命,让你瘦得漂亮
大豆中的维他命B2有助于维持皮肤和头发的健康,维他命E促进新陈代谢,可以让你保持水当当!
2、具洗净作用,使肠道顺畅
大豆配醣体使肠壁表面光滑、排便顺畅。此外,大豆寡糖不被胃吸收会直送到大肠,帮助比菲德氏菌活化肠道。
3、降低胆固醇,使血液清澈
豆浆中含有可以降低、排出胆固醇的大豆蛋白质和大豆卵磷质,所以可以使血液清澈,维持良好的代谢状态
4、具高热效应,能升高体温
血液循环不良和肌肉不足,都会造成低体温、低代谢。豆浆中所含的蛋白质,是高热效应、暖身的营养素。
怎么吃?
把黄豆放在水中浸泡约3至8个小时,黄豆泡发后呈椭球状,然后将黄豆磨碎或用粉碎机打碎,接着用纱布将豆渣分离,即得到生豆浆。将生豆浆加水烧开,持续5至10分钟,即可食用。生豆浆必须完全煮沸,以破坏会引发过敏的黄豆皂碱。榨豆浆得到的副产品豆渣也可食用。
下面就来给大家介绍几款滋润豆浆:
一、花生豆浆奶
原料:黄豆45克,花生45克,牛奶200克,水1200毫升,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黄豆浸泡6~16小时,备用。
2、把浸泡过的黄豆、花生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打碎煮熟。
3、最后,再用豆浆滤网过滤后,即可食用。
这一款豆浆有润肤、去肺燥、补虚的功效,非常适合女性在秋季饮用哦。
二、莲子红枣豆浆
原料:红枣(去核)15克,莲子15克,黄豆50克,白糖50克,糖适量
做法:
1、首先,将黄豆浸泡6~16小时,备用。
2、将莲子泡至发软,备用。
3、隔天,将红枣洗净与泡软了的莲子肉和黄豆一同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水,打碎煮熟。
4、再用豆浆滤网过滤,倒入杯中,趁热加入适量的糖,搅匀即成。>>>秋季养生多“设防” 遵循六条重要法则
这款豆浆具有滋阴益气、养血安神、补脾胃、清热解毒的作用。
三、蜂蜜豆浆
原料:绿豆35克,黄豆40克,蜂蜜适量
做法:
1、首先,将黄豆浸泡6~16小时,备用。同时绿豆也要稍微浸泡发软。
2、将以上的材料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打碎煮熟。
3、放凉之后,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即可饮用。
这款豆浆具有美容润肠、滋润五脏、补气益血的功效,女性朋友可以适当多喝一些来滋润哦!
不过,在人手一杯豆浆开怀畅饮的同时,你也许忽略了豆浆中含有的一些特殊物质。因此营养专家建议:豆浆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宜,在饮用时看看以下这些注意事项,让豆浆变得更为营养和可口。
喝豆浆的7个禁忌
1、忌喝未煮熟的豆浆:很多人喜欢买生豆浆回家自己加热,加热时看到泡沫上涌就误以为已经煮沸,其实这是豆浆的有机物质受热膨胀形成气泡造成的上冒现象,并非沸腾,是没有熟的。没有熟的豆浆对人体是有害的。因为豆浆中含有两种有毒物质,会导致蛋白质代谢障碍,并对胃肠道产生刺激,引起中毒症状。预防豆浆中毒的办法就是将豆浆在100℃的高温下煮沸,就可安心饮用了。如果饮用豆浆后出现头痛、呼吸受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绝不能延误时机,以防危及生命。
2、忌在豆浆里打鸡蛋:很多人喜欢在豆浆中打鸡蛋,认为这样更有营养,但这种方法是不科学的,这是因为,鸡蛋中的黏液性蛋白易和豆浆中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一种不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大大降低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3、忌冲红糖:豆浆中加红糖喝起来味甜香,但红糖里的有机酸和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后,可产生变性沉淀物,大大破坏了营养成分。
4、忌装保温瓶:豆浆中有能除掉保温瓶内水垢的物质,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以豆浆作为养料,瓶内细菌会大量繁殖,经过3~4个小时就能使豆浆酸败变质。
5、忌喝超量:一次喝豆浆过多容易引起蛋白质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
6、忌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浆的同时吃些面包、糕点、馒头等淀粉类食品,可使豆浆中蛋白质等在淀粉的作用下,与胃液较充分地发生酶解,使营养物质被充分吸收。
7、忌与药物同饮: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