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乱补雌激素最易诱发乳腺癌

转载 来源: 汉网 2012/12/19 9:45:35 举报/反馈

  昨天,第七届全国乳腺癌论坛在重庆召开,专家们表示,在女性肿瘤中,乳腺癌排名第一,重庆也不例外。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乳腺癌的发病率达万分之五,相当于每2000人就有一名乳腺癌患者。

  每年新增万例乳腺癌

  “虽然和北京、上海、广州相比,重庆乳腺癌的发病率略低,但它目前也成为重庆女性发病率最高的肿瘤。”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癌学组组长、西南医院乳腺中心主任姜军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市乳腺癌的发病率达万分之五,且发病率越来越高,每年有1万余名女性患上乳腺癌。

  姜军表示,目前,乳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导致其高发的原因与这几大因素相关,如家族性遗传,长期大量摄入高脂高蛋白饮食,雌激素过高,精神压力过大。

  很多人认为乳腺癌的发病高峰期是40岁以后,年轻人不必预防,但目前,各大医院的临床收治中,乳腺癌患者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女性也不少见。

  雌激素补充过头易发病

  偏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几率更高。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表示,在女性群体中,较为肥胖的女性因为脂肪堆积过多,易导致雌激素增加,多余的雌激素被脂化后会贮存于脂肪组织内,并不断地稀释进入血液,对乳腺组织产生刺激,久而久之,便更易诱发乳腺癌。

  此外,有些女性很注重保养,喜欢服用雌激素类的补品,一旦补过了头,也容易诱发乳腺癌。孙燕说,她就曾遇到过一位42岁的女患者,平日吃了很多蜂蜜、蜂胶、蜂皇浆等蜂类产品,并用胎盘类补品来补充雌激素,但吃了一年后,查出乳腺癌,这与乱补雌激素有一定关系。

  喜欢穿紧身衣的女性也得注意了,紧身衣会压迫乳房附近的淋巴管,使其受压后的淋巴管丧失排毒功能,毒素在体内会刺激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癌变。

  男性患乳腺癌占1%

  乳腺癌也并非只发病于女性,孙燕表示,目前,男性乳腺癌发病率虽只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的1%,但恶性率却比女性高很多。“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可能患乳腺癌,但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发病率较低。”

  家族性遗传、精神压力过大,或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是导致男性患上乳腺癌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男性的乳房组织太小,肿瘤无需太长时间就能扩散到乳房的皮肤和肌肉组织,治疗难度往往更大、更容易转移。

  “尽管目前乳腺癌发病率走高,但它也是所有肿瘤中治愈率最高的,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关键在于早发现。”孙燕建议,40岁以上女性每年应做一次专业乳腺检查,若有乳腺癌家族史,35岁以上的女性和男性,都需每年进行乳房检查。

肿瘤频道更多热文推荐》》》

细数那些容易“恋星”的癌症

乳腺癌低龄化6诱因 7妙招来狙击它

每天步行90分钟可防癌 乳腺癌预防=饮食+锻炼

微波炉致癌无根据 微波炉使用谨记3点

爱吃酸菜食管癌易光顾 饮食如何预防食管癌 

(责编:果果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男性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你好,男性乳腺癌发病的原因一般与遗传和激素水平有关系,雌激素的蓄积就会导致男性乳腺发育。男性乳腺癌发病率是比较低的,其临床症状是乳房内有肿块儿。这样的肿块儿一般是比较硬,而且逐渐增长。如果出现乳房肿块儿,最好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明确是乳腺癌还是乳腺发育症。

Q:哺乳期乳腺癌症状有什么呢

哺乳期乳腺癌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点、乳腺内有硬性包块。
第二点、乳腺皮肤出现桔皮样改变。
第三点、硬性包块移动度非常差。
第四点、硬性包块并没有疼痛感。
可以到医院做病理化验检查来明确是良性还是恶性。一旦确诊为乳腺癌,就需要及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Q: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一)发病年龄一般乳腺癌好发于40~59岁之间,平均为51岁。而妊娠或哺乳期的乳腺癌发病年龄平均为35岁。(二)病程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症状期较短,最短的仅为数日或数十日。(三)症状与体征妊娠期或哺乳期由于整个乳腺生理性的增生肥大,在此期乳腺中的乳腺癌肿块往往不易发现。同时此期体内的女性激素分泌旺盛,乳腺癌的发展比较迅速,因此,多数病人就诊时已属晚期。1.乳腺肿块妊娠及哺乳期乳腺癌初期乳腺内的肿块妊娠期及哺乳期乳腺癌的表现不伴有疼痛,质硬,形状不规则,但肿块常不易触及,即使肿块被查觉,临床上也往往误诊为乳腺炎症或积乳而延误诊治,一般发展较快,有些在短期内出现皮肤水肿,可有发红及触痛,临床酷似炎症。2.腋窝淋巴结肿大本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高达79.5~80.6%。3.全身表现一般很少发生体温升高或白细胞增多。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