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这样回答孩子的问题最有爱

转载 来源: 心灵咖啡 2012/11/20 10:28:45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个巨大的挑战。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

  问题1:“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欢你,所以跟着你走。”这样的回答,总比你对孩子说“你还太小,爸爸告诉你,你也不懂”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问题2:“鱼为什么会有鱼鳞?”

  “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问题3:“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动力学原理来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的上述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睡觉了。”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应的心理满足。

  对策二:培养宝宝的爱心与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教育孩子不要把墙壁搞脏,不要把小凳子弄坏,你可以说:“小凳子如果被摔了,一定会很痛的;如果把它的腿弄断了,走起路来多难受啊!”孩子听了以后,一定会非常注意,还会擦擦凳子,掸掸墙壁上的灰尘。这样,孩子爱护物品、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就很容易形成。再比如,教育孩子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爱护其他小朋友,我们都可以利用其泛灵心理,使之对相应的人或物产生移情心理,进而形成同情心,使其爱护他人和物就像爱护自己一样。

  提醒:平时不要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泛灵心理影响,它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或形象和现实生活混淆,对恐怖的画面内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视节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幻觉。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被伤害的内容外,还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进而有益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注意: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带孩子的成人往往会一边抚慰孩子,一边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条。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条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因为事实上,孩子跌倒不是“木条碍事”而是他自己不小心,应受到责怪的是他自己而不是木条。

(责编:颜健龙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两个月宝宝正常体温

幼儿什么都问,其实却不一定是真想知道什么,有时他们也会利用问问题的方式,来确定大人(尤其是母亲)对自己的反应、感受是如何,他们可从大人愉快的态度中感到安心,也会从厌烦、否定的态度中,对大人失去信赖感,造就阴暗的性格,因此,大人应答的态度将深深影响孩子的情感发展。  在人的一生中,幼儿时期属于大脑迅速发育时期。相应地,会带来语言与智力上的迅速发展。因此,问问题是个关键的时期,父母对孩子的问题应答得当,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健康发展。  孩子发问时,父母应以诚恳的态度回答,但不要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孩子不管什么事。都问爸爸妈妈就不好了。比有问必答更为重要的是,使孩子养成心中有疑问先自己思考的习惯。孩子在发问时,父母别忙于回答,必要时反问一下孩子。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情绪也易变化。孩子在发问时,是因为对当时该事物有强烈的印象。如果不马上回答孩子的问题,过一会儿,也许连孩子自己也会把问题忘得一干二净。即使记得,隔一段时间再回答,效果也会降低。  当你对宝宝说“妈妈现在忙,别吵,等一下再问”时,孩子会认为问了也没用,反正得不到回答,于是再也不想发问。另外,如果不及时积极地回答,孩子还会以为其中一定有古怪,使得父母如此拐弯抹角。所以,你要做到的是平时教会孩子有礼貌,在你打电话、有急事时不能打搅你,但是孩子已经提出问题以后,你必须对此很关注并真正用心记下来,一会儿再告诉孩子。子提出的问题,大人有时会觉得可笑或者完全回答不出,但爸爸妈妈必须首先接纳孩子的惊讶心理,如孩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父母应该说:“是呀!多美的天空,为什么天空是蓝的呢?”如果父母不接纳孩子的问题,只是一笑置之,那么,久而久之孩子就不再想提问了。即使爸爸妈妈一时答不上来,也应认真思考并说:“我们来查一下书本吧!”孩子受到鼓励,以后才会继续发问。当孩子提问时,我们首先应持鼓励的态度,回答时要尽可能地简明、准确、浅显易懂。3岁前的宝宝,对事物往往是从具体的、自身的、直观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的。因此,要想给宝宝讲清一个问题,回答时要考虑到宝宝的理解能力。提问是孩子求知欲的表现形式。在生活中,父母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孩子提问,也可对孩子提的问题进行深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当孩子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高兴得又叫又蹦,在欢快兴奋的同时,他也有了自信心,有了成就感。这自信心将伴他长大成人,伴他一生。  幼儿是用提问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及好奇心,而这种好问的行为也是幼儿求知欲的一种表现,藉由问与答的互动过程,孩子将学会思考,思想也将越趋成熟。  

Q:孩子三岁了总是消化不好,如何调理肠胃?

调理脾胃多种方式不一定非要服药,例如中药外用,例如中医手法,例如合理饮食等等各种方式都可对肠胃调整,孩子肠胃不好,体现了父母的体质和父母,孩子是父母的缩影,中医治疗身体不是光对于病而治,在中医整体观的帮助下:除了对病症考虑之外,也要对造成病症的环境进一步治疗,人之所以生病,是由于不只一个体系出了问题,以病论病机械思考问题罢了…

Q:如何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

相互信任。家教是父母在和子女的共同生活中,通过语言和情感交流来进行的,双方的互相信任是成功的关键,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孩子充分信任,不干涉他的自由,不强迫他干不愿干的事,要他做事前先说明理由,充分建立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孩子有什么烦恼都愿对父母说,从而真实地了解他的感受,对症下药,效果更佳。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促使孩子涉足各项领域,从中寻找他的强项和成功点,并及时进行鼓励,从而提高他的自信心,勇于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教会孩子思考。在孩子很小时,父母应注意经常向他提出一些需要简单推理判断才能回答的问题。在孩子稍大些时,父母经常围绕着一物多用,一事多因来为孩子编问题,让他思考回答。孩子上小学后,父母开始训练他从不同角度想问题,培训其思维的多样化,并学会解决问题的程序。 鼓励孩子提问题。好奇才会提问题,这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来说,这正是培养孩子求知欲和思考力的大好时机。在日常生活中,每逢碰到新鲜事物,父母需要鼓励孩子提问,引导他提问,帮助他解决问题,和他一起研究,查阅资料,找出答案,从而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会孩子交往技能。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是家庭的中心,自我意识较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教育儿子轮流、协商、谦让和合作,要东西时必须请字当头,有了好东西时要注意和他人一起分享。在与小伙伴、大人的交往中,学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正确认识自己,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好的基础。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