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爱吃甜,似乎是天生的。
研究显示,出生三天的婴儿给他糖水的时候,他露出的表情是高兴、开心的。而给他苦味时,他却很不喜欢,可见人对甜味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经常用“甜蜜”来比喻生活、事业、爱情的美好。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对甜食产生了恐惧。
人们普遍认为:糖导致肥胖,糖导致糖尿病。糖成了人们心目中导致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
甜食到底该不该吃?怎么吃?吃多少为宜?
营养误区
误区一:糖没有任何营养
认为吃糖不好,有一个论据就是,糖不具有任何营养,糖只会产生热量,因为糖是一种纯能量的食物,它没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所以它只是单纯的产生热量。
这种认识是不完整的。
建议: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不可缺的营养素之一,与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理上起到产生热能、减低蛋白质消耗的作用。
第一,人体维持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热能,60%以上是糖提供的。可以说,糖是人体能量的最主要和最合理的来源。如果用蛋白质代替糖来提供人体必需的能量,那么便会明显增加肝脏和肾脏的负担。如果用脂肪来代替糖,那么我们的脑力将明显减退,因为脑组织必须由葡萄糖提供能量,而且稍不当心就可能患脑血管病。
第二,糖类是维持人体血糖的生力军。可以说,没有其他任何一种营养素能像糖类一样快速、有效地提升和维持血糖。
第三,糖类是保护蛋白质的护航队,糖类是避免脂肪过度动员、酮体过多产生的有效武器。
第四,对女性而言,进食糖果还可改善经前忧郁症症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临床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甜食能减轻经前综合征的症状,含糖量高的食物对忧郁、紧张和易怒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研究者分析认为,这可能是当人们进食了碳水化合物后,大脑里的血管收缩素5-羟色胺增加,改变了人的情绪。
误区二:吃糖导致肥胖
这种认识也是偏颇的。
在一些人眼中,糖和脂肪一样,是饮食的“禁区”。
不吃糖,主要是担心吃糖会长胖。其理由是:糖含有能量,吃糖的过程就是积蓄能量的过程,就是长胖的过程。因为有能量的东西会有饱腹感,大家有过这种感觉。从理论上说这是对的。根据这个理论推断,就开始流传糖是造成超重和肥胖的根源。甚至于不但胖人不敢吃糖,尽管很多人很喜欢吃甜味食物,怕发胖就不敢吃了。不太胖的人也不敢吃糖,其实,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没有任何科学能够证明,某个人的肥胖就是因吃糖所造成的。当问很多发胖的人时,他们反而会告诉你:“我不怎么吃糖。”
建议:糖的确是一种产能营养素,但比起产能“大户”脂肪,单位糖氧化燃烧产生的能量(4千卡)还不及脂肪(9千卡)的一半。糖果的产热功效更多地表现为“短、平、快”,这就是出现低血糖反应时吃糖果要好过吃肉的道理。但糖的整体产热功效远远不及脂肪。加之糖类在体内不能大量储存,在需要能量时,肝脏和骨骼肌中蓄积的少量糖分仅够24小时的需要,其余则全部需要脂肪的援助。后者是人体在饥饿时动员产能的生力军。因此,可以认为,在长胖方面,糖的“贡献”要远远逊色于脂肪。
误区三:糖导致糖尿病
一些朋友一提到“糖”,马上联想到“糖尿病”。其实,迄今为止,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据表明吃糖多就会得糖尿病,正如同不能认为不吃糖或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一样。糖尿病的发生原因极为复杂,涉及遗传、感染、基因变异、环境、饮食等,至今未被医学界完整清晰地阐明,诸多悬疑尚待解答。简单地将糖和糖尿病联系到一起,不是科学的态度。
从营养角度看,能量摄入超量,加之运动过少,是导致肥胖、诱发2型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但能量摄入超量绝非糖一己之过,往往是“糖类+脂类”结合作用的结果。并且,比起产热“大户”脂肪来,糖的产热还是小巫见大巫。因此,只要合理吃糖,在为机体提供必需能量的同时,并不存在导致肥胖,进而导致糖尿病的风险。
建议:这里要澄清一个概念,糖尿病不是吃糖多引起的。也就是说,吃糖多少不是引发糖尿病的决定因素。但是得了糖尿病以后确实不能多吃糖。所以,不要鼓励糖尿病人像正常人一样吃糖,但如果他很喜欢吃的话,又不是很严重,少量的吃一点也是可以的。
出版社合作文章,严禁转载。出版社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