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理学实验:喝一口VS喝一瓶心理学

转载 来源: 壹心理 2012/9/28 10:05:47

  我有时候特别羡慕“实验心理学家”和“行为经济学家”。他们常常能以非常直观的逻辑,在大学里找一帮学生受试者做一些特别方便的“实验”,写成一篇简明易懂的论文,证明的不过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然后还能经常发表在 Science 之类的顶级刊物上,并且被媒体和博客大肆报道。相比之下,物理学家们就算投入几百万美元做实验,加上外行根本看不懂的理论推导,结论完全不显然的情况下,也未必能确保一篇 PRL 和十五分钟的名望。

  比如2007年 Scinece 上有一篇被报道了无穷多次的论文,“Are Women Really More Talkative Than Men ?”研究的问题是人们都说女人话比男人多,多么?这篇文章的研究方法是在八年的时间跨度内选取了6个大学,每个实验进行4到10天不等,总共考察了男女共396名大学生,让他们只要是清醒的时候就佩戴一个录音机记录所说的话。这样直接统计的结果是女生平均每天说16215个词,男生每天说15669个词,相差7%,因此女生似乎并不明显比男生唠叨。我对这个研究的评论是如果一个物理学家这样搞科研的话早没工作了。就算给他们八年时间,他们都不知道重点考察中年以上妇女。

  但是人们就是喜欢心理学。本文并不是为了抒发怨念,其实我也喜欢心理学 — 我从来不在博客上谈论自己写的论文,却经常谈论心理学实验。本文要说的是这些心理学实验的一个重大弊端。

  最近中文媒体上流传非常广泛的一个心理学实验是德国人做的,说护身符的确能给人带来好运,因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个研究的方法是:

  在德国科学家进行的一场实验中,数十人被叫来进行一场高尔夫比赛,其中一半人被告知使用的是在多场比赛中给选手带来好运的幸运球,而另一半人则被告知使用的只是普通球。比赛结束后,科学家发现使用“幸运球”的选手的击球入洞率要比使用普通球的选手高出近40%。

  首先这是心理实验庸俗化的一个典型例子,因为关于积极心理暗示效应的实验早就汗牛充栋,比如在 Predictably Irrational (《怪诞行为学》)这本书里就介绍了好几个。其中一个说传统上人们都认为亚洲学生数学好,而女生的数学不好,那么亚洲女生呢?在试验中找一帮亚洲女生分成两组做数学测验。测验前心理暗示其中一组在强调她们是亚洲人;另一组则强调她们是女生。结果果然,第一组的成绩好于第二组。

  另一个更有意思的实验则在考试之前向学生卖 SoBe 饮料(这是一种比较贵的饮料,我喝过,味道倒在其次,瓶子做得挺好),只说这个饮料可能会有效果,但不一定是对脑力有好处(其实没好处)。结果那些拒绝买和花全价买了 SoBe 的学生在测验中成绩相同,都是15道题平均答对9道,而那些被允许以一个折扣价买了这饮料喝的学生则只答对了6.5道。

  据此,我们是否应该佩戴护身符,应该在参加数学考试之前提醒自己是个亚洲人,并且千万别喝减价饮料呢?很可能不是这样。

  这些实验的弊端在于只做一次,而且还是在实验室里。如果让那些受试者每天都来参加这种考试,每天都是用幸运球比赛,积极心理暗示还有用么?

  Tim Harford 在 The Logic of Life 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个在我看来重要得多的实验。在实验室里,受试者们分别扮演雇主和雇员,实验发现如果雇主给雇员一个比标准工资高一些的工资的话,雇员也会自觉的干比标准要求多一点的活儿。实验结论显然是,意外的涨工资会带来员工更努力工作的善意回报。但这一次经济学家并没有满足于此!

  他们决定把实验在生活中再做一次。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广告招来一批工人,然后随机地给其中一些工人比广告上说的更高的工资。一开始似乎验证了实验室的结论,那些获得意外高工资的人的确干的更加卖力—— 然而这种卖力只持续了不到半天。半天之后,所有工人都只干他们“该干”的活了。

  这个实验使我想起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之争。这两种可乐的味道非常接近,但如果你仔细品的话,会发现百事更甜一点,而可口可乐略带一点酸味。可口可乐公司曾经做过实验,在不公布品牌的情况下把这两种可乐倒在小杯里,找一帮受试者品尝。结果是大多数人选择百事可乐更好喝。

  在实验结果的刺激下可口可乐决定改良配方,使得味道更像百事可乐,结果是惨遭失败!消费者抗议新配方。怀旧因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实验室里喝一口和拿回家去喝一瓶,感觉是两码事。其实如果只喝一口的话,可能很多人认为汽水比茶好喝。

  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学实验,是“喝一口的心理学”,而不是“喝一瓶的心理学”。佩戴护身符的第一天也许会充满正面的情绪,第二天可能就不好使了,时间长了反而成为累赘,一天不戴可能还会恐慌。所谓“积极心理暗示”,其关键也许就在于让受试者感到新鲜想不到。

  那么如果一个人每天都能想象到一个不同的“积极心理暗示”,总能变着法地鼓励自己,他是否会在长期尺度上比别人做的更好呢?我猜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为了把这些个人看法变成无可争议的结论,我们需要的还是,设计得非常合理的心理学实验。从这个角度说实验心理学毕竟还真有可能是一门科学。

(责编:颜健龙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理暗示能治疗抑郁症吗?

能做到,首先要了解暗示,了解心理暗示的原理,并理解唯心主义哲学。第二,要了解抑郁症的病因,找出自己的病因。最后每天暗示自己没有抑郁症。这个前提是你必须了解心理学,相信自己,才能摆脱抑郁。一般人还是要找心理医生,药物治疗比较好。平时多与家人沟通,多聊天,多走动,多参加活动,有利于缓解症状。

Q:心慌高血压心悸快是什么症状

你好,心慌高血压心悸快可能有胸闷症状。心理暗示在自调整不良情绪时,是非常有效果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的情绪快速的好起来,人们常说“阿Q精神胜利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暗示。祝你健康!

Q: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简介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现代心理学的各主要流派所形成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上都有其特定的影响、作用和局限性。用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提高研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心理学家们正重新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测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查普林(James P. Chaplin)曾指出:“任何科学发现或概念的有效性取决于达到该发现或概念所采取的程序的有效性”。虽然这个定义只是特指操作主义而言的,但它的确坦诚地表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对科学发展,其中也包括了心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的发展史在实质上就是科学方法论的演化史。所谓方法论是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积累和形成的一种研究工作的模式,托马斯·库恩(T.S.Kuhn)称其为“范式”。因此,“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进展,几乎都伴随有研究方法的重要进展;反之研究方法的每次发展又总是使人类对自然规律普遍性的认识更深化一步。”科学的发展和体系的形成就是在新旧方法论的交替和进化中实现的,心理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也同样如此。科学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是以实验科学作为其特征和标志的。因此,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百多年中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而达到了目前这样的水平。由于研究的方法论指导对于心理科学的实践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因而很有必要对心理学的研究中有关方法论的问题进行回顾、比较和探讨。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 科学心理学所沿用的研究方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自我观察法--一种对经验的主观主义研究方法;
2.实用主义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思想;
3.以操作主义和实证主义为方法论基础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4.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现象学和场论
5.以信息论作为主要方法论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6.以整体论作为主要方法论指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二、当前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现状与问题 纵观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指导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演化。从研究的对象来看,从意识到行为,又回到了意识,似乎转了个大圈子。但是,通过这一循环过程,研究的方法论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冯特的自我观察报告和现代认知心理学有关表象研究的心理操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冯特的结构主义心理学所确定的研究对象并没有错,但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没有适当的手段去研究人的内在心理活动过程,只能依赖被试的自我观察这种原始的方法,显然缺乏科学的依据,效果也不可能理想。行为主义心理学作为一个学派已经成为历史,但它给心理科学留下的一大笔财富,即它的研究方法、仪器、测量手段等,今天的心理学家们还有不少人在使用着,行为主义的大量研究成果仍是我们教科书里广泛引用的内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是在心理过程的方面;而有关个性心理和个体心理与发展的研究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王国。从这个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哲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之上的。纵然有良好的愿望和确定的目标,如果缺少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是“欲速则不达”。但即使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展研究的技术手段,若不能及时修正和调整研究的目标、对象和范围,甚至在指导思想上“以偏盖全”、“以点代面”的话,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一个前车之鉴。 时至今日,心理学的学派之争已基本结束。心理学对基本的感觉研究似乎已经有了较一致的结论:有关知觉的研究正在向更深的层次发展;而记忆和思维的研究则侧重于对信息加工过程的探索;至于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发展看来困难更多一些,正在寻找更有效的测量和评价方法;情绪心理学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着研究,从认知、生理、发展和社会等不同的角度以各自的特定方法和手段去解开人类情绪这个复杂之迷。关于动机和意志的研究,似乎仍然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赫尔的驱动递减论、勒温的场论、麦克米兰的成就动机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海德、凯利以及维纳的归因理论等主要流派所占领。但以马斯洛为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则更加强调了对人性、人的价值与人的潜能的研究,并力争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马斯洛特别强调了整体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反复研究法,即以整体观为前提,通过实验来理解各有关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他还特别重视对个体的研究,认为一般规律不能直接推论个体的特点,而由个体的研究却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规律。一般规律只能帮助我们去理解个体,但解决个别的问题仍需要用个案法的整体分析手段。由此可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就目前来说仍尚未达到一致的认识,各个发展阶段、不同研究领域中所产生的各种方法论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共存于当今的心理学研究之中。即使在同一个研究领域中,由不同方法论所指导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常常同时并存。首先应该说,这是一种好现象,也是心理学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结果。在对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上,就像对待任何科学一样,不应该也不可能用单一的研究模式去人为地强制性地统一所有的研究工作,心理学的研究尤其需要如此。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实在是一种最复杂的现象,它有着许多不同的水平、层次、方面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现象,我们的研究决不能简单地以某一种方法去处理。但也不应该用“随心所欲”的态度去对待。那末,怎样才能寻找到一种在当前可以为我们所共同接受、理解并更加有效地运用到心理学研究中去的新方法论呢?这就是当前心理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在心理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建构新的方法论 无论是否意识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总是在研究者一定的方法论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学的研究同样也不例外。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是如此的重要,它决定了我们的研究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所需手段的选择。并非任何研究目的都可以找到研究的手段。当技术还不能提供必要的手段时,原有的目的就必须考虑加以重新选择,寻找某些子目标以现阶段可实行的手段先予以解决,然后再对总的目标进行系统的、整体的、辩证的研究、分析和归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史已经给我们上了一课。鉴于心理学的历史经验,心理学家们已经在探索一些新的研究方法。例如,朱智贤等人曾提出过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构想。在其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体系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
2.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论;
3.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技术。
研究心理现象,首先要对人的心理有一个基本的观点,这就是心理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的哲学方法论并不能替代具体的研究工作,但是任何具体的研究工作是不可能摆脱一定的哲学方法论的指导和制约。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已经告诉我们,过去的许多学派,虽然曾经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都由于他们在哲学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而在其后为新的理论和方法论所取代。特别是在当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时,就更有必要对我们原来习以为常的传统的指导思想进行周密的反思,修正原有理论的错误,弥补不足和空白,才能使研究工作不至于重犯类似行为主义的错误。同时,也能使科学研究的哲学方法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有了正确的科学研究哲学方法论的指导,还需要形成心理学的一般科学方法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科学发展的水平并受到研究工作可能具备和达到的条件的制约。在经历了科学研究的微观阶段(主要是分析的研究)之后,科学的发展已经出现了向宏观阶段(主要是综合的研究)认识的趋势。有关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贝塔朗菲的系统论、香农的信息论和维纳的控制论,即所谓的“老三论”。而在此之后又出现了所谓“新三论”: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理论和托姆的突变理论。所有这些理论都为现代科学的一般方法论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虽然这些理论并非出自心理学,但对心理学的研究工作同样具有深刻的意义和指导作用。而且,正是由于心理学派系林立、众说纷纭的状况,就更需要用像系统论那样的思想方法来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这个本身就具有客观系统性的研究对象。正如哲学方法论不能代替科学的具体研究那样,这些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的思想和理论并不能代替心理学的一般方法论指导。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建构符合心理学科学发展的一套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 最后是有关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与技术问题。可以说,心理学现在已经涉及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每一个领域,因此在具体研究的方法上和技术上必定有相当大的差异和跨度。具体的方法是与具体的研究问题相联系的。我们略微了解一下就可以看到,心理学在各个不同的领域中几乎运用了所有各种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其中包括了物理的、生物的、药理的、临床的、数学的方法;心理学本身又有实验的、准实验的、非实验的、思辨推论的各种各样的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长处,但又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多元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需要在某个局部问题上对各种心理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微观的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体的、系统的和动态的思想理论与研究方法,归纳和综合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心理学的理论和学说不能仅仅停留在一种描述性的初级水平阶段,而应该是可操作的、有预测力并有控制力的。这样才能使心理学成为一门既有自己较完整、较一致的理论,包括研究方法的体系;又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具有更为广泛实际应用价值、作用和效果更为显著的现代科学。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观察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儿童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和行为的变化,并且根据观察的结果判断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实验也是一种观察,只不过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即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特别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儿童心理特征的变化。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教育心理实验和实验室实验。 除了观察和实验两种主要方法以外,还同时运用其他一些辅助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谈话法、问卷法和作品分析法。 谈话法是通过谈话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因为言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外部表现之一。采用这一方法的时候,首先应当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谈话对象的特点拟订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谈话的话题和内容要求是儿童能够回答和乐于回答,并能从中分析出他的心理活动的;跟儿童进行谈话的时候,必须随机应变,随时提出足以了解有关儿童心理状态的具有灵活性而又恰当的问题;谈话的过程和结果应当由研究者本人或共同工作者作详细的记录,如能用录音机记录,则更为方便、可靠。 问卷法是用书面问题表让儿童填写,从而了解儿童心理的一种方法,如小学生阅读兴趣的调查或中学生理想的调查等等。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比较简单易行,且同时可以研究很多儿童。但缺点也比较多,儿童的回答往往不能代表真正的心理状态;且仅仅依靠书面回答来判断儿童心理发展情况,常常是不可靠的。 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儿童的作品很多,如日记、作文、绘画、各种作业、工艺制作等等。通过这些作品,可以分析儿童某一方面的心理活动。如通过作文、日记,可以分析儿童思言语的发展,也可以分析儿童的兴趣和理想的发展。 进行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经常不是单独地采用一种方法,而是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某种方法为主,以其他方法为辅;或者交错运用几种方法。例如,儿童心理学上常常采用的追踪研究,就是以长期观察法(日记法、传记法)为主,而以其他方法为辅。又如,在个案研究中,可能是观察、问卷、谈话或访问教师或家长、作品分析、鉴定材料分析、教育心理实验等各种方法互相配合运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