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基础胰岛素的临床应用

家庭医生在线 2012/7/6 11:38:52 举报/反馈

  IDMPS研究(国际糖尿病治疗实践研究)中的2型糖尿病数据显示,66.9%的患者仍单纯以口服药物治疗,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达标患者仅有32.7%,表明目前临床上存在大量以口服药物治疗为主、血糖并不达标的患者。

  由于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国际上三项大型临床研究已经给出我们深刻的启示:ACCORD(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行动)研究和ADVANCE(强化血糖控制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转归)研究对病程长达8~10年、已经具有明确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干预,均能将HbA1c水平降至6.5%左右,但是心血管终点事件减少没有显著差异。而UKPDS研究(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对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0年的强化降糖,随访10年的数据显示,心血管终点事件和死亡风险都显著降低。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模式

  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模式往往在首次确诊时建议从生活方式干预开始,而后根据血糖水平给予口服药单药或多药的联合治疗,随着血糖进一步恶化,才予胰岛素治疗。但此时患者的病程已近10年,由于血糖在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很多患者此时已经出现并发症。因此在这种阶梯模式下,每一环干预措施都滞后于控制疾病的需求,形成“临床惰性”,一方面导致患者血糖控制长期不达标,大血管和微血管风险都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胰岛B细胞得不到充分保护,随着B细胞的功能减退,血糖控制更加困难。

  积极的控制策略

  更加积极的糖尿病控制治疗策略之一是,患者一旦确诊为2型糖尿病即进行饮食干预+口服药物治疗,若血糖仍不达标,应及时加用胰岛素,使口服药物治疗不理想的患者血糖尽快达标。2008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共识指出,当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仍不能达标时,积极加用基础胰岛素疗效最佳。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同样指明,在口服最大剂量单药治疗后,HbA1c水平仍不达标者即应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一般情况下基础胰岛素是口服降糖药治疗失败后进行联合治疗的首选。

  2型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2型糖尿病的基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中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但相对病人的高血糖而言,胰岛素分泌仍相对不足。此类病人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在明确诊断之前就可发生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多可有效。另一部分病人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临床上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胰岛素的类型

  外源性胰岛素根据起作用的速度和维持时间长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餐前5分钟或进餐时即刻皮下注射,吸收速度很快,通常在注射后15分钟起效,作用高峰为注射后30~70分钟,持续时间为2~5小时。可控制餐后高血糖。

  慢作用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即甘精胰岛素。起效时间为1.5~2小时,持续24小时没有峰值,可使夜间症状性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适合基础胰岛素分泌较低患者的胰岛素治疗。

  短效胰岛素: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起效快,作用高峰时间为2~4小时,维持时间6~8小时。

  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注射1小时后开始起作用,高峰时间为6小时,持续18~24小时。

  预混胰岛素:目前常用的有70%中效人胰岛素和30%短效人胰岛素的混合制剂或两者各半的混合制剂,使用前应先摇匀。

  基础胰岛素有何作用?

  基础胰岛素通过对空腹血糖的全天控制,可保护胰岛功能,减缓B细胞功能的衰退,另一方面也推动了HbA1c(糖化血红蛋白,反映患者2~3个月的血糖控制水平)和餐后血糖水平达标。已有多项研究证实,空腹血糖达5.0~5.4 mmol/L时,胰岛素的Ⅰ相分泌即开始受损;随着空腹血糖升高,内生胰岛功能损害加重,餐时胰岛素分泌受损也逐渐加重。同时,空腹血糖与HbA1c也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且HbA1c水平越高,空腹血糖对其贡献越大,控制空腹血糖对高HbA1c患者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实现空腹血糖正常化也是针对餐后血糖增高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基石。

  对于需要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补充胰岛素主要是替代持续的生理性基础胰岛素释放,因此要选用符合生理分泌模式的基础胰岛素。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理想的基础胰岛素替代物应可持续作用24小时且无明显峰值出现。

  市售基础胰岛素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基础胰岛素包括:NPH和甘精胰岛素。

  NPH又叫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中效胰岛素),是由30%的人胰岛素加上70%的中性低精蛋白锌混合而成的,注射后起效时间0.5~1.5小时,达峰时间4~6小时, 作用持续时间16~18小时,每次注射需要一定技巧的混匀,注射方式可1天1~2次注射,使用过程中要监测血糖,尤其是夜间2、3点的血糖,避免发生低血糖。

  甘精胰岛素是胰岛素类似物,具有长效作用,每天只需注射1次。甘精胰岛素的用药剂量应因人而异。2型糖尿病患者也可将甘精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一起使用。

  综上所述,积极、早期、合理地开始基础胰岛素治疗有助于长期、持久、安全地实现血糖控制目标。

(责编:刘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2型糖尿病吃什么药

二型糖尿病主要还是由于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和胰岛素的抵抗作用,而导致患者的血糖会出现增高的情况发生,一般会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增高的情况,在治疗时是需要给予降糖的药物来治疗,主要是抑制葡萄糖的吸收或者是给予胰岛素的增敏剂,和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来积极的控制患者的血糖。

Q: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

我国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及《灵枢》中就记载了“消渴症”这一病名.汉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之消渴篇对“三多”症状亦有记载.唐朝初年,我国著名医家甄立言首先指出,消渴症患者的小便是甜的.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在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  其中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  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胰岛素的分泌量并不低,甚至还偏高,临床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够敏感,即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  胰岛素是人体胰腺β细胞分泌的身体内惟一的降血糖激素.  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  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量的增加病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  夏天是老年糖尿病人并发高渗综合征的多发季节,由于该病的病死率较高,可达40%左右,男女发生率相仿,相当一部分病人在起病前可无明确的糖尿病史,或仅仅是轻度的2型糖尿病,故应引起病人及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血糖≥11.1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二)可排除糖尿病:  1,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减;如空腹血糖6.1-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2,若餐后血糖

Q:2型糖尿病要怎么治疗?2型糖尿病吃什么药?如何选择2型糖尿病降糖药?

大部分糖尿病人每天都要吃不少降糖药,也接触过很多种类的降糖药,根据作用机制不同,有以下几种降糖药。  一是促进胰岛素分泌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这类药物作用于胰岛β细胞,可以促使胰岛释放胰岛素。磺脲类临床使用数十年,种类较多;而格列奈类则是新型降糖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适用于病情不是很严重,体内尚有一定胰岛素分泌的人;一般不与胰岛素联合用药。代表药物有优降糖、格列吡嗪、格列美脲等。格列奈类代表药物有瑞格列奈。与磺脲类类似,也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控制餐后血糖的效果比磺脲类好,低血糖发生的机会也比磺脲类低,但降空腹血糖的效果格列奈类没有磺脲类强。  二是抑制肠道葡萄糖吸收(糖苷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减慢葡萄糖在小肠的吸收使餐后血糖降低;不吸收到血液中,这样可以控制血糖的量,不需要肝肾代谢;适合中国人以淀粉为主的饮食习惯。代表药物有拜糖苹。  三是促进葡萄糖利用(双胍类)。双胍类降糖药主要是抑制肝生成葡萄糖,增加肌肉、脂肪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食欲,让患者吃的更少。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四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噻唑烷二酮类)。作用于肌肉、肝脏、脂肪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常用的胰岛素增敏剂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