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心累指数自测:职场心理疲劳度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1/11/17 10:08:05

心累指数自测:职场心理疲劳度

  调查显示,从高管到专业人员、再到体力劳动者,有68.2%的人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其中有58.5%的人身上正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职业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据美国研究机构调查:每年因员工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超过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而在中国,据业内人士估计:职业压力带给企业的损失每年至少在亿元人民币以上。

  日本企业面对此问题创造了一种被称为“爱抚”管理的模式。一些企业为此设置了放松室、发泄室、茶室等来缓解员工的紧张情绪;或者制订员工健康修改计划和增进健康的方案,帮助员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还有的是设置一系列课程进行例行健康检查,进行心理卫生的自律训练、性格分析和心理检查等。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员工易产生心理疲劳症呢?

  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对于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提高,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员工造成了压力。

  另外,在个人奋斗目标遇到发展瓶颈时会产生心理疲劳。而且调查显示,由于女性白领压力不比男性小,而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却比男性大,女性白领身心更疲劳,面对工作压力,女性白领更容易表现出情绪上的疲劳反应。

${FDPageBreak}

心累指数自测:职场心理疲劳度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她们的状况吧。

  心累指数测试(注:以下10项测试可以使你对于自己的心理疲劳程度有个大致的了解,测试分数仅具有临床心理学的参考意义,限于篇幅不能充分测评严格意义上的全方位指标)

  1、在处理一些重要或是紧急的公务中,我经常掌心冰冷或出汗:

  A 常常如此;B有时如此;C极少如此

  2、晚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时,我也会拖到很晚才睡:

  A从不如此;B有时如此;C常常如此

  3、当同事的意见和我发生冲突时,我:

  A感到恼火,甚至有时愤怒;B介于A、C之间;C冷静考虑对方的观点和立场

  4、当被通知领导找我时,我总会一下子紧张起来:

  A是的;B不一定;C不是的

  5、办事拖延,我似乎也不太担心由此产生的后果:

  A是的;B介于A、C之间;C不是的

  6、最近我发现我对于以前喜欢的娱乐活动其实并不太感兴趣:

  A是的;B说不准;C不是的

  7、在下班时间接到显示公司号码的来电时,要很久才接听或者干脆不接:

  A是的;B 有时如此;C从不如此

  8、我被不是很熟的人认为干得不错,我也竭力保持别人这种对我的印象:

  A我总是如此;B介于A、C之间;C几乎没有这种想法

  9、在休息日总是昏昏沉沉睡到下午,然后担心时间过得太快:

  A是的;B介于A、C之间;C不是的

  10、计划表开始变得不重要,我不再往上填写各种安排了:

  A是的;B偶尔也写;C不是的

  好啦!算一下,看看得分高低。分数低的很好,你还没有产生心理疲劳;分数一般般的开始注意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分数偏高的情况不妙啊。也许真的到了改变你工作环境和方向的时候了,这样或许可以避免心理疲劳程度的加重。

  但此时也要当心,毕竟心累可能已经对你产生了影响,再加上你的判断力和信心可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客观,建议你请专业的职业顾问机构帮你进行分析评估,这不失为帮助自身职业发展的明智之举。

(责编:余莎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克服心理的低迷状态?

安抚、发泄、调整,黑暗中寻找希望。经济萧条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深刻的重创,工作压力变成生存压力,大众的安全感和信心都严重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职业的丧失感和生存危机。金融风暴是个低谷,但从长远的人生角度来说,也是一次自我反省和提高的机会,使人们可以从浮躁、以物质为主的生活层面,转移到关注亲情、爱情和友情的精神生活层面。 找出方法,冷静应对职业压力。虽然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心理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扩大、加深,但与其天天担心被辞退,不如多想想该如何增强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应注意整合自己在职场的多年历练,看清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在职场上重新自我投资的契机。只有强者才能真正捧稳自己的饭碗,保持自信和积极心态。第一,在自己的领域里保持专业度。第二,未雨绸缪,成为多面手员工。第三,加强与领导的沟通,理解而不是抱怨公司境况,能使你获得更多机会。

Q:职业倦怠,职场人如何自救?

你好,很客观的分析告诉自己辞职以后,未必可以找到像现在这样各方面都理想的工作;或者辞职不干去选择另外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Q:在职场怕人怎么办特别怕紧张,老在乎别人的感受

你好,这个心理原因引起的症状恐惧症。需要看看心理医生进一步脱敏治疗 。这个不需要担心。一般慢慢接触以后可以改善和痊愈。不需要担心。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