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自杀——青春上空的阴霾

家庭医生在线 山人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 2010/3/31 14:29:20

  

  定下这个题目的时候,心情是沉重的。近年来,大学生自杀呈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自杀问题也愈来愈受到社会的关注。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大学生走上了自杀这条不归路呢?情感的纠葛、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压力之重、内心的脆弱、经济的贫困……种种的原因最终无情的吞噬掉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不过,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大学生自杀原因并不是这些经常提及的因素,而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已经忽略的因素。那好,就让我们从自杀的传染性说起,来展开今天的话题。

  在有关自杀的研究中,自杀的传染性是一个受重视的现象。不少研究都介绍过因影视、广播等媒体详尽报道一些自杀事件,而使社会上自杀或企图自杀者增加的事实。日本曾出现一位走红女演星跳楼自杀事件,此后的几个月中,连续不断出现采用类似方式而自杀的事件,其中女学生居多;筑波大学发生过一男性教师从理工大楼7层跳楼自杀,一年中在同一地方先后以同样的方式自杀3人。

  研究表明,自杀的模仿性现象及潜意识引导确实存在。对1973年~1979年美国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的研究报告指出,电视报道自杀事件确能导致青少年自杀率上升,越多媒体报道,内容越详尽,则引致自杀率上升幅度也越大。青少年女性自杀率上升约13%,男性上升5%。

  学者们认为最容易引发模仿性自杀的新闻报道有以下特征:详细报道自杀方法;对自杀而引致的身体伤残很少提及;忽略了自杀者生前长期有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将引发自杀的原因简单化;自杀者知名度高,社会影响大;使人误认为自杀会带来好处等。

  为减低自杀的传染现象,学者们强调大众传播媒介注意在报道自杀事件时应该持谨慎态度,应尽量指出自杀者实际有很多其他可以选择的途径,自杀不是唯一出路,以便尽量减少那些有自杀意念的人认为自杀是一种正确处理困难的方法,自杀是一种可以理解的选择。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自杀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个大学生自杀的成功,经过媒体的报道后,会才产生相当严重的连锁反应。很多已经有自杀的想法,或者正徘徊在是否自杀关口的学生可能会因为媒体报道其他人自杀成功的案例而强化自己自杀的想法。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本来已经准备自杀,但是还没有想好具体的自杀方式,通过媒体报道,知晓他人通过某种方式自杀成功后,便加速了自己自杀的进程。

  自杀作为一个新闻事件,媒体对其进行报道并没有错,但报道的时候,应该把握一个尺度,防止其他大学生因为自己的报道而从此走上不归路,同时,也让自己不致成为大学生自杀的幕后推手……

  最后,我们也衷心的希望当代的大学生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增强自己抵抗压力的能力,不要让自己的生命再留下遗憾!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姚星光 )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压力?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按程度大小排列依次为前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适应压力、学习与个人能力压力。其中大学生前途压力感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即越接近毕业,前途压力越明显。 大学毕业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上述现象,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会使大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写下压力是一种将自己的压力抒发出来的做法,从实用心理学的角度讲是一种宣泄行为。而匿名的宣泄更可以将平时不敢表露的苦闷真实地表现,从而得到舒缓压力的效果。而压力“从小抓起”,则更能平衡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产生焦虑心理在所难免,老师和家长对此要宽容和理解。但要实现顺利就业,大学生就必须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以平常心面对,冷静选择,排除诸如不满、嫉妒、焦虑、恐惧等负性情感对正常思维、决策的干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从一而终”的旧观念。另外,可多参加一些减压活动。

Q:大学生可以纹眉毛吗

大学生一般可以纹眉毛。纹眉毛属于微创技术,通过纹绣主要是采取注射的方式将饲料注射到皮肤层,可以让眉毛变得更加浓密,而且比较有型。在做完以后对局部的皮肤损伤比较小,恢复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大学生可以纹眉毛。在恢复期间,如果出现结痂的情况,要让结痂自行掉落。

Q:在校大学生怎样治疗厌....[转自导医论坛论坛]

,在校大学生怎样治疗厌....转自导医论坛论坛那需要系统的接受心理治疗不是几句话能说如何治疗的要结合具体的情况具体和患者交流和疏导正式看心理医生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