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2/4 0:27:24

  “你幸福吗?”这个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社会调查问卷上。近年来,很多国家都提高了对国民“幸福感”的关注度,创立了不同模式的幸福指数。如英国新经济学基金会提出的“幸福星球指数”,不仅考察人的寿命,还对人们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以及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情况。澳大利亚生活质量研究中心从2001年开始每年公布“国家幸福指数”,包括家庭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对政府和企业满意程度等方面。中国北京市统计局则从2006年开始每年公布“北京市国民主观幸福感调查结果”。

  “人类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幸福,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也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对幸福感的关注,从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扩展到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直至政府部门,归根到底是一种社会进步。

  幸福,是一种个人的心理体验,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自我判断。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心理体系下的国民幸福感,其构成因素非常复杂。学术界普遍认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教育背景、价值观、性格等等经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在过去较为封闭的社会中,教育背景、价值观、性格等因素对个人幸福感的影响比较大;而在现代开放社会的背景下,收入水平、社会地位等因素的比重就增加了。由于幸福感因素的复杂性,在目前形形色色的国民幸福指数测量中,至今还没有达成一个共同认可的标准测量模式。

  根据各项幸福指数研究,可以看出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升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有密切关系。美国一个研究机构将1998年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中的54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相比较,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7。也就是说,某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越高,人们的幸福感水平很可能也越高。因此,在人均收入相对较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经济增长改善国民收入,仍是提高人们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研究也显示,人均GDP的排序和幸福指数的排序并不完全一致。在“2009年度幸福星球报告”中,位居前列的并不是发达国家,而大多是收入水平不算很高的小国家。其中人均GDP约为6000美元的哥斯达黎加成为全球“最幸福的国家”,85%的哥斯达黎加居民认为自己很幸福。更多的财富不见得会带来更大的幸福,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伊斯特林悖论”。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财富收入增加所形成的幸福感的边际产出是存在临界点的,在超过一定临界点后,就可能是递减的。只有继续追加非财富因素的投入,才有可能使幸福感继续增长。

  幸福,不再仅仅是一种个人体验。幸福指数与GDP一起,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和谐与进步的重要参考因素。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为什么有的年轻爸爸不感到幸福?

很多年轻爸爸并不能感觉到做爸爸的幸福和骄傲,相反,他们感到困顿,甚至被焦虑和抑郁所笼罩。年轻爸爸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与其耐挫能力差有很大的关系。 在心理学的概念中,挫折心理是指人们在有意识的活动中,受到了无法克服的阻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满足所产生的一种紧张心理和消极反应。但是,挫折带来的后果却是因人而异的。对于承受力强的人,挫折可以提高他的认识水平,增强他的承受力,激发他的活力;而对于承受力差的人,则可以减弱他的成就动机水平,降低他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水平,减弱他的自我控制力,使其发生行为偏差。而挫折的承受力,又与一个人的以往经历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讲,在过去的生活中承担责任较多、遇到困难及解决困难的经历较多的人,对挫折的承受力相对较强,反之亦然。 70末80后的一代,所处的成长环境相对比较顺利,受到的呵护也比较多,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中独立面对困难以及承担责任的机会较少。因此,生活中一旦出现了具有考验性的事件时,他们就会感觉到无助和慌乱。而孕育和抚养孩子的过程,会改变已有的一些生活方式,比如,可能要打破比较清闲浪漫的生活规律,要承受经济的压力。这些变化,都是对他们的承受力的一种考验。 因此,对于年轻爸爸来说,在做爸爸之前先作好相应的准备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准备包括物质上的准备及心理上的准备。比如说,通过合理理财,让自己增强抚养孩子的经济能力,同时,从心理上接受爸爸的角色,明白做爸爸即使要承担责任,也是很光荣的。其次,掌握一些疏导压力的方法。善用“外脑”是很不错的方法。也就是说,遇到问题之后,不要独自一个人去解决,而是能够利用良好的人际支持网,包括父母、朋友、同事等。他们的帮助将有助于新爸爸的角色过渡。另外,新爸爸要善于体验做爸爸的快乐一面,比如说,下班回家后,可以多陪孩子玩耍,体验做爸爸的乐趣。这些快乐体验将是帮助新爸爸们克服困难的最佳动力。

Q:怎样识别对方是同性恋?

首先,同性恋是指那些在性爱,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之上,只对同性发生兴趣的人.同性恋的关键是只对同性产生性吸引或性冲动,而对异性则不感兴趣.同性恋倾向则是在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之上偏重于对同性发生兴趣,而无性吸引活性冲动;其次,同性恋在与同性的性爱,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之中,他们所体验到的只有幸福,愉悦和快乐,所以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没有痛苦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同性恋倾向虽然在与同性的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之中也能体验到幸福,愉悦和快乐,但是事后又对自己的行为产生烦闷,焦虑和痛苦的情绪和情感. 最后,同性恋的人认定自己的性取向是同性,而同性恋倾向认定自己的性取向是异性.

Q: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问题能拖着不看吗?会有怎样的结果?

谢谢邀请!假如心理问题已经发展成心理问题,说明已经是必须妥善处理的关键时刻。这并不是说初期感觉有心理问题就可以听之。大多数人的心理问题都是这样推迟造成的。身心健康是我们体验生活中幸福和幸福的基础,是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现在看来,很多人对此有错误的认识,觉得只有精神病人才需要心理治疗和干预,所以与自己无关。这样的认识会塑造和重视自己的心理素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