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用颜色 不必说话也能交流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2/10 10:25:10

  颜色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人们也常借颜色传达心情好坏。美国研究人员系统研究颜色与“传情”联系后发现,这或许能帮医生了解言语交流存在障碍的患者的情绪。

  助医疗

  研究人员发现,心情抑郁或焦虑的人更可能将心情与灰色联系在一起,快乐的人更喜欢用黄色表达心情。通过让患者挑选颜色,医生可能由此判断患者心情。

  “这是一种评估(心情)焦虑或抑郁的方法,不必借助语言,”研究主导者、美国南曼彻斯特大学医院胃肠病学家彼得·霍韦尔告诉美国趣味科学网站记者,“非常有意思的是,相较于提问,这事实上可能是一种记录患者情绪的更好方法。”

  以胃肠疾病患者为例。霍韦尔解释道,由于人们会因胃肠系统症状受窘,不通过言语获知信息有时比交谈更可取。这同样适用于儿童患者或其他言语交流不方便的患者。

  这项研究成果8日发表在美国《生物医学中心医学研究方法》杂志上。

  寻联系

  霍韦尔介绍,以往没有人系统研究过颜色与表达情绪之间的联系。为此,他和同事挑选红、橙、绿、紫、蓝、黄、粉红和褐色作为基本色,每个基本色由浅及深再分4种,加上黑、白以及4种深浅渐变的灰色组成38个色块,列成色环。

  他们把色环图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105名健康人、110名焦虑症患者和108名抑郁症患者,让这些成年人挑出最喜欢的颜色、最具吸引力的颜色以及能描述最近数月日常情绪的颜色。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怎样教孩子认识颜色?

刚出生的宝宝世界是黑白的。随着宝宝视觉系统的发育成熟,到三四个月就有了对色彩的感受力。宝宝会通过认识色彩、感知色彩,来享受美的世界。  年轻的爸爸、妈妈也要抓住这最早时期,带宝宝认识颜色,培养敏锐的色彩感觉,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和培养绘画兴趣都大有裨益。不过,宝宝对颜色的认识是逐步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爸爸妈妈经过不断训练和培养。专家在这里告诉你宝宝认知色彩的过程,并指导一些正确的办法。  宝宝出生0-4个月1、在宝宝刚出生的0-4个月里,他的视觉还不敏锐,对彩色概念模糊,反而对黑白很敏感。过度绚丽色彩的刺激,可能令宝宝更不安。所以要在宝宝床周围放放一些黑白几何图案,黑白人物头像,棋盘图形等等,吸引宝宝追视。  2、这段时间,宝宝床头的床饰和悬挂物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使宝宝一睁开眼,就能看到有一个彩色的环境,但又不至于过杂过多,以免扰乱宝宝本不成熟的视觉系统。  3、亲密家庭成员的衣着,包括宝宝衣着,床单等,应多些色彩变化,最好不同的色系、色调都要有,让宝宝看到不同颜色,以免因长期看同一色系,引起视觉迟钝。柔和,温暖的颜色最适合此时的宝宝。  宝宝出生4-12个月4个月开始,宝宝进入了彩色世界,视觉神经对彩色的东西非常敏感。这时候,爸爸妈妈就要重点对宝宝进行色彩感知度和认识度的培养了。  1、现在开始,把宝宝的生活空间布置成多彩的世界。在宝宝的居室里贴上一些色彩调和的画片挂历,在宝宝的小床上经常换上一些颜色温柔的床单和被套,甚至墙壁上画上七色彩虹都是很美妙和温馨的。  2、在宝宝的视线内摆放些色彩鲜艳的彩球、塑料玩具、彩色图案的布书等,如果是能发出声响的彩色玩具,宝宝会更喜欢。这不仅对宝宝进行视觉刺激,也对大脑发育有良好的刺激作用。  3、到6、7个月大的时候,宝宝已经能盯着某种颜色或转动头部看到别的颜色时,爸爸妈妈要经常指着这个玩具对宝宝说:“这是红气球”,“那是小白兔”,“这是黄花”等用语言加以描述,加深宝宝对颜色的感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都是宝宝色彩认知的好道具,随时随地都可进行培训

Q:皮肤偏黑穿什么颜色好看?

肤色偏黑的理想情况是穿深色系或浅色系:深色系显得大方绮丽,浅色系显得健康阳光。恰到好处地运用色彩的两种观感,不但可以掩饰肤色偏黑的的不足,而且能强调突出的大方阳光的优点。  肤色偏黑的人相对来说肤色的纯度较高,适合选择饱和度高一点的颜色、既我们常说的纯正的颜色,如:正红色、正绿色、亮蓝色、及各国的国旗色等。而不适合一些色彩倾向较为模糊的颜色(混色效果),如:灰绿色、芥茉黄色、水蓝色、玫瑰棕等。最适合黑皮肤的色彩有:银灰色、亮蓝色、深玫瑰红色、橙色、紫色、深蓝色、森林绿色等纯正饱和的颜色。最不适合黑皮肤的色彩有:驼色、灰绿色、芥茉黄色、水蓝色、玫瑰棕色等模糊、混浊的颜色。

Q:女儿对色彩不太敏感,不太认得颜色,应该怎么教孩子认识颜色才...

亲宝宝的在这个时间的只要多多的锻炼的比较好点的了,多多的告诉宝宝的其他的颜色慢慢的宝宝的是会知道的了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