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1/4 10:17:36


  有些时候,越担心失眠反而越容易失眠。

  “唉,年末事多,这两天,天天失眠。 ”沈阳市的曾先生已经连续多日失眠了。岁尾年初,很多单位都变得格外繁忙,一些人因此出现了失眠的症状。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一科主任关涛介绍,要想改善睡眠,首先要进行心理和习惯的调整,75%的人经过心理和习惯的调整,睡眠都能改善。

  失眠一个月可出现睡眠障碍

  当一个人在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入睡困难、睡眠不深、易惊醒、多梦、早醒、醒后乏力、白天思睡,并常常对失眠感到焦虑和恐惧时,如果持续一个月,那么就可能出现睡眠障碍。

  关涛介绍,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可能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躯体因素: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心肺疾病、关节炎、胃肠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还有瘙痒、喘息、吐泻等;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的改变、更换住所、声音嘈杂和光线刺激等;生物药剂因素:咖啡因、浓茶、酒精、茶碱和中枢兴奋剂、戒断反应等;生理因素:高速跨几个时区的旅行(时差反应)、由白班改夜班工作使体内生物钟适应不了新的昼夜节律。

  再就是精神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这两大因素目前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抑郁症、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焦虑症、强迫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失眠的发生;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如亲人患病、亡故、工作不顺、家庭不和、感情困惑、经济困难、子女问题、考试焦虑等。

  心理压力过大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为什么精神和心理因素会导致失眠呢?关涛说,生活的打击、工作与学习的压力、未遂的意愿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心情不愉快等心理和生理反应,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造成大脑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失眠。

  心理压力过大是最常见的病因。因失眠而烦恼的人,他们大多有共同的特点:性格敏感、多疑,自信心不足、固执、完美主义、易担心、焦虑,并对偶然的几次失眠大惊小怪,对头痛、注意力涣散、记忆下降忧心忡忡,上班时无精打采,抱怨一晚上没睡好觉,结果越想睡越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失眠要取消或减少午睡

  关涛介绍,对于失眠首先应进行心理治疗,要改变失眠者对失眠错误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预期性焦虑反应,减少对失眠的心理负担,避免恶性循环。要建立信心,对生活中偶尔遇到的失眠情况不必过分忧虑,相信自己的身体自然会调节适应。偶尔失眠之后,如不担心失眠的痛苦,到困倦时自然就会睡眠。越担心失眠,就越难入睡。

  同时,要矫正不良的睡眠习惯,调整生活方式,如取消或减少午睡,养成按时睡眠的习惯。

  其次,在环境方面需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睡眠应当在安全、舒适、安静和令人放松的地方,应仔细选择睡床和床上用品,避免外界打扰,保持卧房的空气和湿度,将卧室的温度保持在16℃至18℃。

  适当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加重躯体疲劳感,对睡眠有利,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过度疲劳反而影响睡眠。另外,入睡前辅助放松训练有助于症状的改善。如果采取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