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新人心理培训问题值得关注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8/4 11:22:48


  各高校2009年毕业工作已基本结束,大部分同学已开始进入工作岗位。而此前笔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高校的校园里都在毕业时期开展了关于毕业生心理调整方面的讲座,包括“如何平复毕业时期的焦躁心理”、“以更好的心态走进职场”等等。据了解,近年来不断凸显的大学毕业生心理问题是各高校开设这种心理讲座的主要原因。

  ●毕业时期心理问题引起高校重视

  7月份正是不少毕业生离校的时间,走在北京多所高校的校园中,随处可见各式悬挂的条幅,除了校园招聘会的信息外,最多的就是关于毕业生心理问题的讲座通知。据了解,毕业时期学生的心理问题现在越来越引起各家高校的重视。

  说起毕业生的心理问题,北京联合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晏宁老师谈起了06届毕业生中一位“村官”的经历。“这个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当‘村官’,由于工作出色,期满后被其所在区县定为事业编制,同时某科研院所也向她打开了就业的大门,经过考虑,她最终选择了进入科研院所。但没有多久,我就接到她的电话。”晏宁老师从这名学生的声音中听出她的情绪很低落,言谈中流露出对自己的选择有些动摇。“因为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学历层次都比较高,而这个学生只是本科学历,于是产生了自卑心理;此外,她原来在基层工作,面对的是朴实热情的老百姓,又有各种荣誉环绕,备受领导重视,而现在感到很大的失落。加之对今后工作业绩的不确定性,她思想压力就大了起来。”

  北京联合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常海斌表示,现在这种现象较为普遍,但很多学生都能进行自我调节去适应工作环境,但也有一些学生会因为初入职场,在面对一些困难与挫折时想不开,所以进入职场前的心理培养尤为重要。他告诉笔者:“针对毕业生就业心理调适这一问题,我们学校专门在毕业这段时间开展了一些专题讲座,主要围绕情绪调整、角色转换、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出初步规划等内容展开。”

  ●毕业生易有哪些心理问题

  晏宁老师告诉笔者,人生目标不确定、情感问题、自信心不足、整体社会环境的影响等方面都会造成毕业生有较大的心理负担。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前感到茫然,目标不确定,对今后人生没有规划,遇事就不知所措,人云亦云;还有一些恋爱的学生,面临双方就业去向不确定对双方交往带来的不利影响等,容易产生躁动心理,而且这种情况多为男性。”晏宁老师分析说,“还有一些困难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面临偿还学费的重大压力,在个人有限的能力下又想找到高薪工作的想法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压抑和焦虑。此外,不被用人单位看好、屡聘屡挫、自信心丧失,也往往使毕业生容易产生自卑感;还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自认为比其他同学各方面都强,但实际上却没被招聘单位所认可,看到别人已落实工作单位而自己仍在择业中,于是产生嫉妒心理,表现出情绪暴躁、看待事物偏激。”

  对此,晏宁老师表示,上述问题都是今年比较常见的几种大学生心理问题,同时他也指出:“有些北京生源毕业生,由于没有户口、家庭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缺乏竞争意识,招聘时不积极主动向用人单位展示、推荐自己,只是被动等待学校、家长的帮助,消极依赖心理较强。”

  ●专家建议:心理讲座应提早开设 职场人士主讲效果会更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作为大学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也贯穿在了学生整个求学期间。至于毕业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专题教育问题,晏宁老师认为:“一般在毕业前的第一学期伊始开展较为有效,因为此时学生将面临很多问题。”

  智联招聘内容总监陈宁表示:“应该是大三结束或者大四刚开始就进行,或者融入学生的心理课程进行,放在毕业时期的一两次,可能不会起到太大作用。”陈宁还建议,大学毕业时期的心理讲座最好请专业人士主讲,尤其是有职场经验的人士主讲。因为职场人士毕竟是“过来人”了,也曾走过毕业时期的迷茫,经历过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的困难,“我想,他们可能更了解毕业生的心态,也更能够用自己的经验指导毕业生如何少走弯路。”

  过来人求职网总裁张有明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毕业时期进行这种心理培训的效果有限,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高校开设这类讲座比较流于形式,跟实际的工作环境脱节,帮助不大。毕业生走进企业后心理落差大,反而是职场上的培训更为有用。”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焦虑症的原因有哪些?

您好,现在社会焦虑症人数比例越来越高,具体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与遗传,个性,不良事件等有关,最主要的还是自己的心理问题,一般女性心思比较细腻敏感换焦虑症的可能性大于男性,男性对于职场的竞争繁重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等原因也容易出现焦虑抑郁,青少年迫于学习的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关系。

Q:为什么女性到了中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女性到了45-55岁左右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主要由于工作和子女两大原因。这个年龄段正处于女性的更年期年龄及退休前的时间阶段,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尤其是职场上的女强人,退休后会出现失落感。在退休前,她们是众人关注的焦点,掌声、喝彩声不断;可退休后,一切似乎化为乌有,从忙人变成闲人。这样的反差,使她们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如果不及时调节,使人越来越意志消沉、情绪低下。 除了工作的原因外,子女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到了45-55岁,她们的孩子几乎都长大成人,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不希望父母干涉。这时候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再需要她,自己在这个家中的价值也随之失去,从而产生一种孤独感和被遗弃感,这种情感体验容易使中年女性产生抑郁、焦虑不安的情绪。这种负面情绪如果长时间无法得到纾解,容易发展成心理疾病。

Q:怎样调节白癜风患者的心理问题

您好,用适当的方式尽量发泄。向知心的人直率的诉说苦衷,倾吐积郁,宣泄愤懑,甚至悲痛地哭一场,这都能释放和减轻心理压力;或去打打球,跑跑步,通过消耗体力来解决烦闷,也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但需注意的是运动要适量,切不可过度运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