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段薇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6/4/29 1:45:40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在怎样的气候与土壤里成长,至关重要。十几岁的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学习才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有的家长送孩子进“贵族学校”,有的让孩子上市重点、区重点。近来,又有了这样一些家长,把从小养尊处优惯了的独生子女,送到生活条件相对较艰苦的“农村”上寄宿制中学,接受“磨难教育”。

    距北京城40多公里的顺义县有一所镇中学,就有近百个被父母送来读书的市区孩子。不久前笔者前去采访,和十几个城里的孩子坐在一起聊天,并从校长、教师那里听到不少关于这些孩子的故事。

    学生:大锅菜也很香

    活泼大方、对生活充满自信的高一学生小晔,自称已有4年住校史。她刚离开家来到陌生的环境时,年仅12岁。学校规定两周回一次家,日常生活要自己处理。从来没洗过衣服的小晔,开始就把大堆的外衣、内衣一股脑儿地泡在盆里,白衬衫染得红一块、蓝一块全花了;小晔不会计划着花钱,每次到校后把父母给的饭费、零用钱,尽情地花,到了第二个星期饭票所剩无几,只好啃干馒头。她见了食堂的大锅炖白菜,就没了食欲,干脆吃方便面。一天两天还挺得住,连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她就腻了,无奈去吃炖白菜。从此,她觉得食堂的大锅饭也没什么不好,再也不挑食了。没有父母在身边当“拐棍”,小晔还学会了处理与周围同学的关系,遇到问题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解决。她感受最深的是,同宿舍的农村同学,自理能力强,学习刻苦,平时看不到她们买零食,吃饭从不买肉菜。早晨起床铃没响,她们就悄悄起床读书了。从她们身上,小晔看到一种为改变自我现状而进取的精神。对此,小晔当然也做好了自己的准备。

    喜欢独来独往的晨阳,不爱交际,也不关心集体。离开父母到镇中学后,她更加感到孤单。老师找她谈话,她逆反;同学跟她玩,她不爱理。整天闷闷不乐,如离群独处的落雁。像晨阳这样的城市学生还真不少。为了克服他们的“孤独症”,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让他们去关心那些有残疾的学生,帮助他们学习功课,料理他们的日常生活。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加强和同学的沟通,认识到他们生活的不幸,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幸福。逐渐地,晨阳的性格开始转变了,她不再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同时也放下养尊处优的架子,与这群乡下孩子打成一片。现在的晨阳,生活无拘无束,面对记者的采访,侃侃而谈:“过去我不喜欢交际,不关心其他人的事,压抑感、失落感甚至幻灭感像幽灵一样在我身边徘徊。我常常感到世界上任何东西都与己无关,像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中行走,不见人迹。现在不同了,我知道有人需要我的爱,我也被别人爱着。我不再感到父母的陌生,甚至有些秘密都跟他们吐露。”

    家长:一百个放心

    王华的父亲是外交官,长年驻外。为给他找一个教学质量高、又能住宿的学校,父亲费了一番苦心。王华刚到镇中学时,生活也很不习惯,回家时没少向父母诉苦。爸爸平静而坦然地对他说:“我小时候也是从农村学校出来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生活和学习条件比你现在差多了,吃了不少苦,后来才考上外交学院。外界的因素都是客观的,关键靠你自己的努力。”王华把爸爸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不再计较生活艰苦之类的小事,把功夫全用在刻苦读书上,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去年父母出国之前,看着已进入青春期的儿子仍有些放心不下,请求学校为儿子找一个监护人。学校再三考虑,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教务处的魏老师。从那时起,每逢学校周末放假,同学们都回到父母身边时,王华就住到魏老师家。魏老师教王华洗衣服,还帮他补习英语。远在国外的父母听到这一切,满怀感激之情给校长来信,说孩子放在这个学校,有魏老师这样的好教师,他们一百个放心。

    陈刚的父母都是大学的老师,他们也希望孩子能考上名牌大学。可是,陈刚的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不是陈刚的脑子笨,而是陈刚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久而久之,生活难以独立,缺乏自信。在学习中,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甚至做作业时,也要将答案与同学对一下才放心。父母送陈刚来的目的,就是要锻炼他的独立意识。陈刚开始了住校生活,在感受自由的同时,也感到了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做:要自己到食堂去排队买饭,要自己到商店去买生活日用品,还要自己洗衣服。事情虽然不大,但事事要自己拿主意,决策让他有了主见,有了自信心,学习成绩明显上升,其中,有几门功课成绩已跃居全校第一。陈刚介绍经验时说:“成绩的取得首先依赖于自信心的建立,建立自信心是一种心理建构过程。每一个人都要确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并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展示自己的才华。在这里,核心的问题是理解自信的本质,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确定一种常态恒定的心理优势——自信心。”

${FDPageBreak}

   老师: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阳阳是一个人称“浑身上下全是毛病”的孩子,从小母亲溺爱,父亲则见他淘气就打。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方式之下,阳阳一天天长大,几乎成了谁也管不了的混小子,学习成绩极差,还学会了吸烟。万般无奈之下,父母把他送进了镇中学。开始,因违反校规,他受到学校的处分。

    转眼到了高二,年轻的曾老师做了他的班主任后,注意挖掘他身上的闪光点,一点一点地启发他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帮助他纠正不良习气。阳阳个子高大,喜欢打篮球,浑身上下有的是劲儿。一天,曾老师用商量的口气对他说:“你来当咱班的劳动委员吧?”“我?能行吗?”阳阳很不自信。“怎么不行?不会做的我来帮你。”曾老师真心实意的态度,打动了阳阳。她告诉阳阳可以把任务分类,再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头承包去干。几次活动下来,阳阳有了经验,劳动委员也当得像样了,违反校规校纪的事少多了。曾教师及时与阳阳的母亲联系,嘱咐她家庭教育一定要方法统一。现在阳阳比刚入学时进步了。

    从城里来的学生有特长,但也偏科。高考一天天逼近,“跛腿”不可能走进大学的殿堂。李洋就是一匹“小跛马”。父母送他来镇中学是想让他“治跛”,全面发展。老师说,“小跛马”不笨,他们“跛”在非智力上。

    李洋原是个有名的“电脑博士”,上了高中还沉迷在网中而耽误了学业,他“跛”在自制力不强上。高一暑假一过,学校破例为他们开设了“特别诊所”——提前分科组班,让他们在一个“实验班”里共同战胜自己。当代科学家发现,成功者的智力因素仅占20%,非智力因素的情商则要占80%。明白了这些道理后,李洋也后悔自己的不努力,决心要管住自己。一向不遵守纪律的李洋,竟被这里的老师少有的认真惊呆了。老师板书整洁、详尽,讲解课本上的习题时,题目照样重抄,过程一丝不苟。渐渐地,班里的习题本破天荒交齐了,抄作业的变得寥寥无几,马虎潦草的字也写得认真了。李洋也在铅笔盒里放了警言提醒自己:坚持听完整堂课。“小跛马”最可怕的“拦路虎”被降伏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高涨了,学习成绩逐渐上来了。

   磨炼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送子女“下乡”时初衷不一,但对结果都感到十分满意。用他们的话说,如果是孩子成绩不错,在城里读重点学校的话,缺少农村学生的对比,也会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越读越苦,因为他们学习没有动力;如果学习不好且淘气捣蛋的孩子,城里学校老师忙着抓成绩、忙着毕业升学还忙不过来呢,这样的孩子往往就会被老师忽略。

    这些孩子的成绩为什么提高这样快?应当说,磨难教育起了很大作用。与农村学生相比,他们的条件要优越,但也造成了他们的娇气,没有农村学生的吃苦精神。“上山下乡”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学习这种精神。
近些年来,受外国教育的影响,中国的家长也开始让孩子接受锻炼,影响比较大的有:军训、夏令营等。“磨难教育”就是培养意志力的教育。1993年第7期《黄金时代》杂志上,曾刊登了一篇题为《夏令营中的较量》的报道,从而引发了关于如何对下一代施教的争论。

    也许是从那场讨论中受到某种启发,“磨难教育”在我国的兴起,确实是一种可喜的现象。但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看,这种“磨难教育”还需深入,需要经常化,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但是1995年夏,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曾报道过某校举办“磨难夏令营”的情况,其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夏令营结束的那天,不少家长早早赶到学校,等待孩子们归来。当孩子们一回到学校,家长们便立刻围上去,一边“伤着没有,苦着没有,累着没有”地问长问短,一边将孩子的背包、书包拿过来,挂在自己的肩上,连搀带扶地把孩子领回家去。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古训,可以说是一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