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2/3心血管病患者伴发焦虑抑郁

家庭医生在线 陈添许 2018/11/14 12:16:23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人们的认识多为服药、做手术等,其实心理治疗也十分重要。日前,在2018心脑血管病“心身同治”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学习班上,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主任梁东辉教授指出,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除了出现躯体病变之外,还存在很多精神心理问题,即患者各项检查指标都很正常了,但症状还是无改善。如果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能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治疗效果将大大降低。而“心身同治”疗法则可以在给予患者躯体药物治疗的同时,重视其精神心理的治疗,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梁东辉教授

我国每小时约有400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心脑血管疾病,也就是我们日常听到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风、冠心病等。近年来,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步攀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更是成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据统计,在中国,每年有近35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即每小时约有400人死于心脑血管病。

梁东辉教授介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除了外部环境、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与肥胖、吸烟酗酒、不合理膳食以及不爱运动等之外,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一大主因。“当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压力大的状态,或者情绪发生大的变化时,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特别是长时间处于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精神心理因素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反之,精神心理问题也会明显加重和促进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这两类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

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分三种类型

王强(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今年62岁的他一年前因中风入院治疗,幸抢救及时加上后期康复训练,恢复良好。可是王强日常还是觉得经常耳鸣、肢体麻木、身体无力等,老是感觉中风要复发,经常跑往医院检查,但是检查过后又显示身体各项指标正常。几个月来回折腾下来,王强觉得身心疲惫、焦虑、失眠,也疑惑不已,这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呢?

梁东辉教授指出,类似这样的案例在她的门诊中相当多见,这也是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中的一种类型,即是心脑血管疾病继发精神障碍。“这部分患者多为有过心脏病或脑卒中,经历过急救、手术的打击,加上患病以后身体的不适应,和对疾病的预后不了解,总是害怕不知道哪一天又要重新去看急诊,还会不会要再次做手术等的顾虑,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除了这类患者,梁东辉教授表示,精神障碍相关的“心脑疾病症状”和医源性的“情绪问题”也是常见的两种:“例如以‘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就诊的精神心理障碍患者其根本原因可能是抑郁、焦虑或躯体化障碍,但是误以为是心脑血管疾病而导致身体出现不舒服,结果到了医院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发现异常结果(无阳性体征和阳性检查结果),这种就是精神障碍相关的‘心脑疾病症状’;还有一种常说的‘吓出来的心脏病’,也就是医源性的‘情绪问题’,其是因为部分医务人员没有客观、中肯地评价病情和预后,有意或无意地加重了患者精神负担。或者因为缺乏沟通、交流的能力,造成患者不必要的误解,结果出现各种精神心理的症状。”

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抑郁和焦虑症高

梁东辉教授表示,正是以上种种原因,造成心脑血管病与抑郁、焦虑障碍共病率越来越高。“有研究资料显示:心血管疾病患者伴发抑郁和焦虑症高,分别为22.8%和70.9%,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为36%,轻度抑郁占80%。”

所以,梁东辉教授强调,对于心脑血管病患者,医生不要仅盯着心脏和血管,还要注意其心理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心血管疾病焦虑抑郁的误诊、漏诊率高达84.1%。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的治疗模式都是以疾病为中心,大医院强调过细、过专的分科,导致大量有心理疾病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因躯体症状分散于各个科室,部分医生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注重解决躯体疾病,不能及时识别和有效治疗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结果导致患者的治疗效果大大降低,极度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误诊、漏诊。”

“心身同治”疗法不仅关注躯体,还重视心理

“我们强调‘心身同治’疗法,不仅给予患者躯体药物治疗,还重视其精神心理的治疗。”

“心身同治其实就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我们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科普教育,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予中医养生保健操、太极拳、八段锦以及食疗药膳的指导。要及时发现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并及时处理,必要时配合抗焦虑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太过严重,就要懂得及时转诊。”

梁东辉教授介绍,心身同治的具体做法包括:

1、患者就诊时,填写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患者健康问卷量表(PHQ-9/GAD-7)等,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对其精神心理问题进行筛查及诊断,选择中西医优势互补的治疗方案。

2、医生指导患者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吸烟、缺少睡眠和精神压力大等);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控制血压、血脂、血糖、肥胖等)。

3、针对有精神心理问题的患者,医生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包括放松训练、日常冥想、正念疗法等。

4、科室定期在医院、科室,或者社区开展心脑血管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传播心脑血管健康知识,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常识。

5、利用自媒体交流平台,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及微信公众号,医生给患者定期推送心脑血管病科普知识、健康指导、前沿资讯等内容。

6、定期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随访,全面了解其身体恢复情况,并定期召开病友会,以更好地了解患者健康状况。

“心身同治疗法效果显著,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发现患者医从性明显提高,能够自觉地、更加合理、规范地用药,自我保健和保健能力增强,心情好转,精神状况明显改善,绝大多数患者病情稳定或者完全康复,大大提高了生存质量,降低了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减少了心脑血管病造成的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

因此,梁东辉教授强调,“我们推广‘心身同治疗法,就是希望医生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爱患者的心理,临床医生要懂得及时识别精神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和治疗,推动和提高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水平,让更多人更健康。”

本文指导医生:
梁东辉

梁东辉教授 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中医科

擅长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详细]

(责编:陈添许 通讯员:伍晓丹)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心脑血管病人能吃茶油吗

你好,心血管患者可以吃茶油。茶油是野山茶果提炼而成的食用油,主要含油酸、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脂肪酸含量、比例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心血管疾病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肥厚油腻食物,忌食海味等发物。茶油患者可以食用。心血管病人的饮食一定要做到低盐,低脂,低热量饮食。

Q: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怎么诊断

您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诊断如病史中曾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心衰竭者(隐匿性冠心病可无症状),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有相应的心肌缺血或梗死的表现,或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有管腔狭窄(≥50%)者,可诊断为糖尿病伴冠心病。糖尿病确诊后至少每年评估心血管病变的危险性,评估的内容包括:当前或以前心血管病病史;年龄;腹型肥胖;常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血脂异常和冠心病家族史);血脂谱和肾脏损害[低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高甘油三酯和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等];心房颤动(可导致脑栓塞)。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应与脑栓塞、颅内肿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Q:怎么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

您好,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治疗:抗栓治疗、控制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调脂治疗、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降糖治疗血糖控制理想可减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但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防止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以免出现心脑供能不足,从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的其他问题糖尿病伴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衰竭与一般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衰竭原则相同,但应将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预后差。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与一般脑血管疾病治疗基本相同,在抗血小板、抗高血压等治疗过程中注意电解质、血糖及血渗透压的变化,以免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4.5h内应考虑rt-PA溶栓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