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大雪进补不宜偏,养生养颜又延年

2017/5/18 17:15:36

大雪进补不宜偏,养生养颜又延年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12月6日至8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

“大雪”时值农历十一月上半月,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大者已盛之辞,由小至大,亦有渐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这并不是说大雪时节降雪量很大,事实上,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地区1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则不到1毫米。

大雪时节已是隆冬气候,我国大陆已完全被蒙古冷高压所控制。冷空气不断南移,强冷空气爆发南下时常伴有大范围的降雪天气。农谚道:“瑞雪兆丰年。”厚而疏松的积雪,犹如给小麦盖了层御寒的棉被。不仅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而且雪水比雨水营养丰富,更易被农作物吸收利用。

大雪时节,除华南和云南南部无冬区外,我国辽阔的大地已纷纷披上了冬日的盛装。黄河流域和华北地区的气温稳定在O℃以下,已渐有积雪;东北、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已在-10℃以下,呈现出万里雪飘的迷人景观。

大雪节气以后,江南进入隆冬时节,各地气温显著下降,常出现冰冻现象,“大雪冬至后,篮装水不漏”就是这一时间的真实写照。但是有的年份也不尽然,气温较高,无冻结现象,往往造成后期雨水多。

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说,时至大雪已到了“进补”的大好时节。所谓“进补”,并非仅吃点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用点壮阳的补药那么简单。其实,这些都只是进补的一个方面,而进补则是养生学的一个分支内容。

谈到养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何为养生。所谓“养”,即调养、培养、补养、保养、护养。所谓“生”,就是生长、生命、生存。具体地说,养生就是要通过调饮食、养精神、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益寿的目的。

大雪养生需由内养外。中医认为,人体的外在表现是其内在功能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人的五官、皮肤、毛发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人体内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健康状况。因此,保健养生只做外在养护是不够的,需要由内养外。养血养心面色好。人面色的好坏与中医所说的心有密切关系。人心气旺盛,气血和津液充盈,则面色红润有光泽。反之,则会出现面色苍白、青紫等病态反映。因此要想面色好就必须养血养心,在饮食上应多吃养血养心的食物。

“养眼”需养肝。中医认为,目为肝之窍,眼睛的好坏,取决于肝脏藏血功能的正常与否。肝脏功能正常,人双眼就有神;反之,则眼睛干涩,视力减退。由于生理特点的关系,妇女易出现血虚,所以,女性更应该保护眼睛,在经期孕期时不要使眼睛劳累过度。可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胡萝卜素的食品,同时还要注意补充钙和锌等矿物质。

丰润红唇要健脾。冬季,有些人口角周围及嘴唇会出现脱皮、干裂,甚至少量出血的现象。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干口,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功能正常,则口唇红润;反之,则唇色浅淡甚至萎黄无华,所以健脾是防止嘴唇干裂的关键。可多吃蔬菜水果。如山药、黄豆芽、油菜、小白菜、白萝卜、莲子、大枣和桂圆等。

大雪时节,要注意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脚的保暖和头部的保暖。有数据表明,在4℃的时候,不戴帽子,人体散失的热量头部占到了60%。此时节应多吃一些羊肉、洋葱、山药、桂圆、香菜、生姜、辣椒、杏脯等温热食物,尤其是经期、孕期和患有贫血、胃肠疾病的女性。

大雪时节,虽须静养,但也不应足不出户,更不宜久坐、贪睡,过分静养只逸不劳则会出现动静失调。应适时走出户外进行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使身体强健,神清气爽。

总之,大雪时节在具体的养生过程中,应当注意养宜适度、养勿过偏。只有恰到好处,动静劳逸结合,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大雪节气如何养生:肝气不足可饮高粱酒补阳气

大雪节气,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平和,起居和运动有规律。 冬季日短夜长,要注意早卧迟起,不要熬夜,不要过早起床晨炼,“必待日光”。 大雪节气,室内气候干燥,新鲜蔬菜减少,会造成维生素B缺乏而诱发口角炎。因此,冬季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此节气,人们在饮食习惯上,可以进补了。

Q:大雪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7日左右,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大雪,降雪量大,降雪范围也广,天气寒冷,需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那么大雪养生保健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宜保暖:冬属阴,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暴暖大汗。  二宜健脚:必须经常保持脚的清洁干燥,袜子勤洗勤换,每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此外,选一双舒适、暖和轻便、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非常重要。  三宜多饮: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不应少于2000~3000毫升。  四宜调神: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跳舞、滑冰、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  五宜通风: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六宜粥养: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七宜早睡: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Q:大雪养生吃什么好?

饮食调养是大雪养生的重要一项内容,不过此时阴虚之人与阳虚之人的饮食是有区别的。  阴虚是指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其表现为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脚心和胸心;还表现为面红上火、口腔咽喉干燥,干咳,口唇皲裂,夜出盗汗、皮肤干燥、毛发干枯。因而宜防燥护阴,滋肾润肺,可食用柔软甘润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甲鱼、鱼肉、芝麻、蜂蜜、百合、莲子、淮山、银耳、萝卜、白菜、茄子、莲藕、马蹄、菱角、香蕉、雪梨、甘蔗等,忌食燥热食品,如辣椒、胡椒、大茴香、小茴香等,以免化热伤阴。  阳虚之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不温、神疲乏、腰膝酸软、怕冷等,应食用温热、熟软的食物,如豆类、大枣、淮山、桂圆肉、南瓜、韭菜、芹菜、栗子、鸡肉、狗肉、桃、椰子等,忌食粘干硬生冷的食物。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