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二十四节气与草本养生

转载 来源: 99健康网 2017/3/4 16:28:27

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发,同时,人体内的阳气也开始生发。因此,春季养生应注意保护阳气。春季肝气旺盛,木克脾土,因此要柔肝健脾。

二十四节气之首为立春。从立春起,天气转暖,人体的肝气也随之上升。此时草本养生应补益脾胃,防止肝气过于旺盛。

立春过后为雨水,雨量逐渐增多,天气暖和又不躁热。此时的草本养生应注意和肝养胃,健脾益气,特别注意调节肝气的疏泄顺达。

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因此,草本养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惊蛰过后为春分,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季来临。草本养生应注意保持人体阴阳平衡的状态。

清明一般在每年公历4月4日或5日。这个时节天气阴凉,因此草本调摄应以补肾、调节阴阳虚弱为主。

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人体在此时更易困乏,但消化功能却正处于旺盛之时,因此正是补益的大好时机。草本养生时应适时进补补血益气之品,增加身体抗病能力。

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夏季是一年中高温高湿的季节,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侵扰人体。因此,夏季草本养生的重点应着眼于避暑、除湿。总体而言要补益气阴,健脾除湿,清热消暑,补养肺肾等。

立夏时尽管天气逐渐变热,但尚未进入高温期,因此草本调理不可过用寒凉,以免损伤阳气。

立夏之后为小满,人体生理活动迎来了最活跃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营养物质消耗增多。因此,应及时进补才能使身体保持健康,不受损伤。草本养生要偏于清凉,切忌过于温热及寒凉、滋腻之品。

芒种时节潮湿多雨,天气非常闷热,故易伤脾胃。因此草本养生宜健脾祛湿,同时要预防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水痘等。

夏至,顾名思义是阳极之至之意。此时的草本养生要注意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治宜健脾益气。

夏至之后为小暑。小暑时节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人们的食欲减退。饮食以清淡芳香为宜,因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刺激食欲。草本养生要使体内阳气向外宣泄,以符合夏季养“长”之机。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最好食用少量热性之品,如狗肉、羊肉等。此时天气虽热,但是暑主阴,人体容易为暑湿之邪侵扰,因此还应注意防暑降温。

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说明秋季风急天高,天行肃杀之令。因此,秋冬养生的总原则是“秋冬养阴”。

立秋时阳气转衰,阴气日上,因此草本养生宜顺应节气转向敛神、降气、润燥、抑肺扶肝,包括饮食要增酸减辛,以助肝气。

立秋之后为处暑,此时节的显著气候特点为干燥,即为秋燥。此时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同时注意滋阴润燥。

白露时节,草本养生宜进补滋阴益气和血、宣肺化痰润燥之品,以预防秋燥为主。

秋分的到来说明已进入真正的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在草本养生中也应遵循阴阳平衡的规律,防止实者更实、虚者更虚而导致阴阳不平衡。

秋分过后则为寒露时节。是全年日照最多的节气。草本养生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宜多食柔润之品,少食辛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由于此节气属金,因此草本养生以平补为原则,并且注意补气血以养胃。

季六节气之草本养生

冬季是天寒地冻、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的保健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我国民间把立冬当作冬天的开始。立冬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又是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的草本养生以食用滋阴潜阳,热量较高之品为主。

立冬过后为小雪。小雪时节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草本养生要遵循“欲补先清”的原则,在进补之前应先清除体内的“垃圾”。

小雪过后,大雪将至。此时的草本养生有两个重点:一是补,二是藏,既要补得进来,又要藏得住。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此时是人体阴阳气交的关键时期。草本养生从冬至开始进补,可发挥最大功效,促进人体阳气的萌生,消耗则相对不多。

小寒时节已是数九寒天,草本养生进补不能随意,应本着“因人施膳”的原则,在进补时不要被五味所伤。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的说法。大寒时节,气温极低,草本养生需补养阳气,使精气内蕴于肾,提高脏腑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关于二十四节气草本养生的理论和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顺时养生。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一年二十四节气的草本养生虽有各异,但总体还是要遵循“顺时养生”之原则,这也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的具体体现。

(责编:陈晓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9月23日,是“秋分”节气,饮食上吃点啥好?又该如何养生呢?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节气,是秋季的第四节气。秋分这一天正好在秋天的中间,有伯仲间的意思。那一天,太阳几乎照在地球的赤道上,全世界的白天和黑夜都很长。之后北半球逐渐白天短,夜晚长,秋分后温差大。为了防止流感,来防止流感。养生以收为主,坚持锻炼身体,但运动量不容易大,步行、打太极拳、跳舞等项目为宜。饮食宜滋阴润燥,尽量少吃生、冷、辣、刺激性食物,多吃银耳、百合、蜂蜜、山药、芝麻、鹅肉、糯米等清润温润的食物。具体以医师指导为宜。

Q:春分养生,要注意什么?

中医讲究天人感应,二十四节气天时不同,养生方法也不同。春分,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是一个阴阳各半的特殊节气,人们不妨按照木、火、土、金、水五行体质来分别进行调养。  总的说来,春分阳气渐壮,此时衣着方面不要过寒、过热。应在保证夜间休息的基础上,睡好午觉,顺养阳气。多做户外运动,多晒太阳。饮食上,要戒酸增辛,健脾益肾,调和肝气。

Q:闰月怎么算

农历就采用了19年加7个闰月的办法,即“十九年七闰法”,把回归年与农历年很好地协调起来,使农历的元旦(春节)总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个朔望月称之为“闰周”。 农历置闰的方法可以使农历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回归年,而农历中的月又有鲜明的月相特征,保持了公历和阴历两全其美的特点。 现在置闰的方法是两个冬至之间,如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前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农历闰哪个月?决定于一年中的二十四个节气。 我国农历将二十四个节气分为十二个节气和十二个中气。 二十四节气在农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迟的,于是有的农历月份,中气落在月末,下个月就没有中气。 一般每过两年多就有一个没有中气的月,这正好和需要加闰月的年头相符。所以农历就规定把没有中气的那个月作为闰月。 本文转自360星座网,原文地址:http://www.xingzuo360.cn/nonglibiao/30117.html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