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专家:如何迅速搞定一件事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3/2 15:27:00

  小丘有些不平,对于他的人生。

  比如求学,他经历的失败总比别人多一倍,高考考了两次,考研考了两次,四六级亦如是。

  工作也不算顺利,小丘当过两年老师,虽说转型成功做了编辑,但之前的工作经验全浪费了。最近去应聘,面试小丘的人不过比他早入行3年。哎呀呀,小丘后悔不迭,要是当年高考没复读,毕业后没去干别的,他现在不也是业内资深了? 

    还有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小丘甩过别人,也被别人甩过;此刻婚姻美满,前尘往事却也让他嗟叹——为什么爱的路,不对,人生的路千万里,他总比别人多费劲?

  辗转难眠,小丘爬起来更新空间,痛诉“费劲”。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一上线,小丘就发现他的各路朋友回帖、悄悄话,或是在QQ上和他倾诉。

  A友说:“我已经习惯交N次考试费了,总比别人费点劲。”A在小丘眼里是精密考试机器,且不论托福、GRE和博士学位,单拿出“国际精算师”来就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B友是业内前辈,十余年从业经验。“我曾做了整整5年校对,才有机会策划选题……那5年真是浪费!”

  C友是师妹,“保研没保上是我最大的创伤……为什么别人都行?我却要费劲去考?”可她早硕士毕业,工作都好几年了。

  D友说:“别的同学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我老婆就是不想生,人生到这卡壳了……真他妈的费劲!”

  E友说:“你好歹总能重来,我谈一次恋爱就结婚,做一份工作7年还没找到任何乐趣,巴不得有‘费劲’的勇气……”

  F友还算积极,倾诉完他那点小委屈,不忘激励自己:“真正的牛人费的精力更多,比如本行大猫……”

  小丘有点应接不暇,他只想倒苦水,没想到,倒成了苦缸——装满各路朋友工作、生活的苦水,好家伙!他们的烦恼一点不比小丘少,可之前小丘以为他们都比自己顺风顺水。

  G友总结了小丘的总结能力,“也许你是比别人费点劲,不过也可能是比别人善总结。”

  小丘手忙脚乱还在敲键盘,这一刻他对H友说:

  “也许我们摆在人前的都是费劲后的结果,个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们再去羡慕别人的结果,自怜自己的甘苦,觉得天下我最不幸。”

  “其实,人生路上千万里,谁又比谁少费劲?”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说法,“害怕什么来什么”,“想什么有什么”。意思是往往越惦念或者担心的事情,往往越容易发生。

  其实,除去那些确实是偶发的情况,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种现象的出现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会对那些惦念和担心的事情给予更多的关注,也会对事物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心理学家将之称为“期望”,在期望的作用下,以往很多被人们所忽略的细节就更容易被注意到,因此,对事情的感知就会发生变化,有时甚至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严重影响。在当今社会急剧变革的情况下,期望的作用更为突出,心理学家最近提出了“公平预期”的概念,发表于2009年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上。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Rodell和Colquitt通过对雇员对于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的反应来考察这一问题。研究者以医院为背景,对最终113名被试使用问卷进行了前后测,测试了他们的公平期望、对主管的整体公平感、不确定性、结果是否有力和公平体验5个方面,最后询问了被试对于禁烟是否支持。研究发现,雇员对于自己主管的整体公平感很大程度影响员工对于新的改革措施的预期(禁烟),而雇员对于自己主管的整体公平感和员工的公平期望合在一起,影响个体对3个月以后所实行的禁烟措施的公平感。

  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样,面临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各种类型的变化考验着员工已经不再坚强的神经,因此,员工对于企业所提出的各项变革措施也变得十分敏感,而个体对于变革措施的期望是员工重要的心理支持资源。对于组织管理者而言,及时了解员工的公平期望,并有计划建立员工对于企业和组织公平的积极期望,建立融洽的上下级关系,这些工作对于企业变革措施的顺利开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萨特所言:“我们的决定决定了我们”,说得再深入一层,其本质即为:人生成长的历程由一个个问题组成,比如,如何“控制父母”以得到想要的玩具,如何完成学校的作业,如何选择谈恋爱的时机与对象,如何决定自己上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如何面对老板交代的任务,如何有效解决同事之间的摩擦,如何把握领导的期望,如何选择培养出一个业余技能……所谓成长就是如何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看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质量,决定未来生活的质量。那些只会用一哭二闹三打滚的方式要挟父母的孩子、那些总是抄作业的学生、那些总是沉浸在“花季”中的青少年、那些完全听从父母教师建议上大学的学生、那些只做老板交待事情的员工、那些不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生活与生涯应该不会有好的预期。而如果人们在所有这些关键时刻,都能用清晰的头脑加以分析,并给予恰当的解决,那么人生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FDPageBreak}

  一定先把目标搞清楚

  综合所有上面这些个人可能面临的问题,有一个共通的分析与应对方法,那就是基本点回溯法:首先定义基本点,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问题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期望的目标状态是什么;第二,基于期望的目标,问题是什么。问题的基本点分析清楚之后,就需要进行因果关系分析,也被称为鱼骨分析,即从大到小穷尽该问题可能的原因。接下来,对所有这些原因进行性价比排列(也叫帕累托排序)。到这一步,解决的方案基本已经明晰,自然接下来就是把这些方案进行分解,然后执行。最后还需要有一个效果反馈机制。用图表示这个过程即为:定义目标——定义问题——鱼骨分析——帕累托排序——行动——评估——重新定义目标。

  那么,基于这样的思维方式,分析这样一个问题:有一个人腹部中箭负伤现在来医治。这是一个笑话的背景,而且大家应该都知道笑话里的处理方式是直接由外科医生把箭给剪断,然后就交由内科处理。其实这个事件里,医生把目标定义错误了。他认为目前这个问题是“这个人身上插着一根箭”,因为目标就是把箭(露在外面的部分)去掉。可见,当问题的目标定义错误的话,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的。

  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比如父母教育、教训孩子的目标是什么?难道只是让孩子当前变得听话吗?如果这就是目标,那么孩子有可能会变得没有勇气,或者变得善于伪装。上大学选专业的目标是什么?应该是选择一个自己可以获得最大限度培养的机会,并且为未来的道路作一个初步的选择。面对老板交待的“给这个客户打个电话”,其实老板不仅仅是想让你打个电话交流一下信息,而是希望你能解决这个客户提出的棘手问题。

  再讲一件趣事。上小学的小明回家问他爸爸:“爸爸,我是哪儿来的?”爸爸立即神经紧张,心里想:“该来的问题终于来了。”于是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故事,讲道:“我和你妈是大学同学……于是我和你妈就结婚了,然后我们……于是你妈就怀上了你……”爸爸长舒一口气。但见儿子还是疑惑的目光,并说道:“隔壁小林说他是吉林来的?”

  因此真正“迅速搞定一件事”,一定要先把目标搞清楚。有时目标搞清楚的信息是不充分的,那么就需要去“请教”。爸爸其实可以问小明:“你感觉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复杂一点的,需要花些工夫去研究,比如老板让你给客户打电话,你不清楚目标是什么,直接可以问老板:“这个客户遇到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还是他有购买意向需要跟进,或者……”可能老板会说:“这个人总烦我,你帮我骂他一顿。”接下来你需要做什么可能就清晰多了。

  你的问题究竟是哪一类

  当所有目标搞清楚之后,就可以区分出问题是成长性问题、障碍性问题还是“非问题”。对于成长性问题一般只需要多加关注,并不需要特别的解决。比如销售工作中客户对产品的轻微抱怨、一项新制度推行之后员工的意见、领导毫无因由的一顿批评等等,当你的客户、员工、领导有这些表现,说明他们是关注你的、期望你成长的。因此,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只是关注这些客户、员工、领导关注的问题即可。而如果不经意间把这些问题夸大了,真的去问客户、员工“还有什么问题”,可能会“逼”客户与员工再给你找出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反而容易被误导。

  真正要面对的是障碍性问题,即这个事情阻碍了你目前工作的推进。这样的问题是需要立即解决的,而且越早解决可能损失越小。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后面详述。

  对于“非问题”,一般人很少注意到。许多时候,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才是问题本身。比如我们开导有抑郁倾向的人“你要想开点”、“阳光一点”、“奇怪你怎么能这样悲观地想问题呢,要乐观一点”,也许本来他只是这段时间心情不好,结果这么一“开导”,使他感觉自己真的与别人不同,而且是“想不开的”、“不阳光的”、“悲观的”,然后他可能由此论证了自己的抑郁倾向。中学生的早恋问题、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问题、很大一部分网瘾问题以及很多的禁令(比如“此处禁止游泳”、“竹林已打药请勿挖竹笋”等),都是庸人自扰之,都是把非问题当问题来解决而引入的问题。往往庸人自扰之后,人们自己引入了真正的障碍性问

(责编:颜健龙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血同型半胱氨酸偏高的定义

血同型半胱氨酸是在冠心病和脑血管高危人群中检查有意义的一项判断指标,如果是该值增高,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要比其他人要高得多,但是也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来分析判断,如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及血液流变学等方面,再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分析。

Q:心境障碍的定义是什么?

对于存在有心境障碍的问题,主要考虑存在心理方面的原因,产生有一种情绪方面的功能障碍。可以考虑通过心理方面的疏导治疗来进行改善,具体要根据本身的情况以及产生的病因来进行分析,可以同时配合药物的方法处理,防止后期症状加重,容易影响到日常的生活交流沟通。

Q:临床护理思维的定义是什么?

您好!临床思维是指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得到第一手资料,结合其他可利用的最佳证据和信息,结合患者的家庭和人文背景,根据患者的症状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批判性的分析、综合、类比、判断和鉴别诊断,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性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活动。 临床护理思维是指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患者健康状况的评估、诊断、护理预防等思维过程或思维活动。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