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出国留学却潜回南京混几年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10/2/8 9:42:10

  因为不满父母强迫自己出国,南京一名女生在国外留学1年后,偷偷潜回国,拿着父母提供的50多万元“学费”在南京上网、购物、旅游,一玩就是3年;因为无法适应国内的生活,一名高中毕业生主动提出要出国,在国外待了一年后,却出现妄想症被学校劝回家。如今,出国留学已非常普遍,由此引发心理问题的学生在南京的医院中也屡屡出现。心理专家指出,孩子是否出国,一定要由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决定。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多给孩子一点尊重。

  案例一 女儿留学4年,3年“潜伏”家乡

  孩子的父亲姓陈,他向医生介绍说,自己的女儿叫小惠(化名),从小很听话,4年前高中毕业。由于当时小惠的高考分数比较低,难以被国内重点大学录取,加上看到周围很多同事、朋友的孩子都出国留学,于是陈先生夫妇俩就商量卖套房子也让小惠出国,并很快联系了一所新加坡学校。一开始小惠很反对,不愿意出国,希望去上自己考上的一所国内的一般大学,但经过几次说服后,小惠还是同意了父母的安排,并最终去了新加坡。

  到新加坡的第一年,小惠往家打电话很勤,但从第二年以后电话就打得很少了。当时陈先生以为是小惠在那边熟悉了,不太想家了,夫妇俩也没在意,一直按时给小惠汇款。前年下半年,小惠“大三”的时候,夫妇俩还特地去新加坡看望了女儿,当时感觉女儿在那边生活得很开心,女儿还带他们去参观了很多当地名胜。

  现在4年快过去了,女儿即将大学毕业,陈先生前不久突发奇想,给女儿所在的新加坡学校打去电话,希望找到女儿的老师,问问女儿4年来在学校的表现。不料,校方根据陈先生提供的情况检索发现,小惠早在3年前的大二第一学期就申请退学了!

  不敢相信这一切的陈先生最终通过女儿的同学好不容易找到了女儿。事实是:小惠确实大一结束后就没有再去新加坡上学,而是藏在南京,用他们汇给她的钱上网吧、逛商场、旅游……为了欺骗父母,小惠保留了自己在新加坡的账户,每次取钱都找那边的同学帮忙;听说父母要到新加坡去看她,她立即想办法提前到了新加坡等着“接见父母”;为了不露马脚,她尽量不给家里打电话,如果打电话就通过电脑网络做手脚改变自己的号码显示区域……“现在她在家整天不说话,只独自上网玩,我们问她为什么要骗我们,她就说一句‘不想让你们失望’,其他的就什么都不愿再和我们交谈。我现在觉得她心理肯定不健康,否则一个好好的孩子怎么可能变成这样?”面对南京脑科医院心理科专家陈建国,陈先生满脸的苦恼。

  专家分析

  “小惠这个案例是个比较极端的个案,后来她也跟她父亲一起上过我的门诊,和她单独沟通时我发现她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她逃学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不想出国留学,对国外生活、学习不适应,但又不忍心让父母失望,所以就选择了这种极端的解决办法。”陈建国表示,和同龄人相比,小惠思想上确实有很不成熟的地方,但这起极端的逃学事例,主要责任在于小惠的父母,他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强加了过多自己的想法,没有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自我选择。

${FDPageBreak}

  案例二 自闭男生留学患上妄想症

  一年多前,当小林(化名)踏上飞往加拿大的飞机时,他以为自己的人生肯定会朝光明的方向发展,他终于摆脱了母亲的“摆布”。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小林再次回国时,却是因为出现了精神状况被学校劝退的。

  坐在心理医生面前的小林是一个挺帅气的大男孩,看着满脸忧郁的儿子,一旁的母亲流露出深深的担忧。小林的母亲是个非常要强的人,在小林上幼儿园时,她就因为丈夫没本事而选择离婚。恢复单身后,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和儿子身上。小林小的时候,妈妈对他每天什么时候该干什么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每次做作业都是妈妈坐在一旁监督。为了避免外面的坏孩子影响小林,妈妈都不同意他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小林的童年也异常孤单,没有一个朋友。原本活泼的小林变得越发沉默,但妈妈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觉得儿子很乖很听话。

  小林上中学后,妈妈因为职位越来越高,管他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有时,母子俩几天都见不着面。因为自小被妈妈封闭在家,小林的交往能力很差,有苦恼也找不到朋友倾诉。小学时成绩还不错的小林,上了中学后,成绩越来越差。好不容易熬到了高考,小林自然考得一塌糊涂。

  在国内上好大学无望,小林主动向妈妈提出想去国外学习。儿子能有这样的想法,妈妈非常支持。小林认为,自己去国外后换个新环境,没有了母亲的约束,应该会比在国内发展得好。

  然而,现实并非如此,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加拿大,小林更显得茫然,已经习惯事事由母亲安排的他,更是没有人生目标。语言、文化、生活方面的差异更是让小林觉得自己格格不入。即便一开始他强迫自己去参加一些留学生组织的活动,但每次他都一个人孤单地坐在角落。后来,小林索性选择一个人留在宿舍。他的冷漠、不合群,也让其他人不愿意跟他多说话。

  在加拿大待了一年左右,舍友发现,这个平时沉默不语的男生,变得不可理喻起来,他经常会跟舍友吵架,说他们说他坏话,甚至有时会莫名其妙地说有人要害他。因为担心被迫害,小林甚至不敢去上学。小林的反常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和小林的母亲联系后,学校让其把小林带回了国,并给他办了退学手续。

  在南京脑科医院,心理医生经过评估,认为小林出现了妄想症。“我以前一直要求他学习要好,将来一定要有出息,现在我什么都不奢求,只要他健健康康就好!”小林的母亲恳求医生。

  专家分析

  “由于母亲在小林成长过程中干预太多,小林丧失了很多能力,他在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等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在面对无法掌控的现实世界时,他选择了逃避,以为换个环境一切会好起来,但事实上,陌生环境让他更加束手无策,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而心理出现问题时,又没有人及时发现,并给予疏导,他的病情才越来越重。”陈建国表示,小林之所以这样,和他母亲对他小时候管得太多有很大关系。

${FDPageBreak}

  -现状 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很常见

  如今,随着出国手续的简便,跨出国门求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是迫于国内的教育压力,有的是为了将来的就业,有的是赶时髦,当然,也有的是凭自己的实力,想成就一番事业。然而,记者从南京脑科医院了解到,留学生大军带来的是很多留学生最终因为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不得不放弃学业返回国内治疗。“留学生患者在门诊中经常能遇到。”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专家陈建国告诉记者。而出现心理问题还是相对来说比较轻的,更有学生,因为不堪在国外的种种压力,最后选择了轻生。

  陈建国表示,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不愿意出国被家长逼出去的,出国后容易出现被动学习、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另一种是孩子本身在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有问题,在国内就不是很好,孩子自己希望通过出国来摆脱困境,却事与愿违。

  专家认为,对于出国留学这样的决定,一定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商量。家长可以先评估孩子的适应能力、行为习惯、交往能力等,再作决定,而不要盲从。如果家长自己评估不了,可以和老师或专业人员交流,必要的话可以找心理医生为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很多家长在送孩子出国前不考虑这么多,只是一味要求孩子学习要好,不能枉费自己花那么多钱送他出国,这让孩子在国外只敢报喜不敢报忧,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却寻求不到支持。一旦孩子生病了,家长们才会认识到,只有身体和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前面花了多少钱都无所谓了。”专家感叹道。

  -建议 孩子的事父母不要大包大揽

  陈建国表示,尽管现代社会已越来越尊重人的个性,但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意识到这点,还是习惯以自己的眼光来“塑造”孩子,而忽视了孩子自身的感受,导致自认为给孩子很多爱,效果却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反感。有的孩子能直接表达这种反感,跟父母“正面斗争”,表现出个性倔强,不愿服从父母对自己的安排,有的孩子却选择消极抵抗,比如通过欺骗、隐瞒等方式排斥父母,小惠就是这一行为的典型代表。还有的孩子甚至为此患上身心疾病。

  “比如在临床上接诊的很多厌食症、贪食症孩子,往往探究到最后我们发现,这些孩子长期生活在受父母控制、自我压抑的环境中。有的孩子本来已经吃饱了,可是妈妈总是说‘不行,你还没吃饱,还要吃’,长期这样,孩子逐渐漠视自己身体的真实感受,认为妈妈说的才是对的,有的孩子就发展成了贪食症,胃已经撑得很大还是不自觉地要一直吃东西。相反,很多厌食症孩子也是这样,不敢正面反对父母对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无意识或者是潜意识里通过‘吃饭’的不合作来反抗父母。”

  陈建国认为,为人父母者必须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的,他们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孩子有手有脚,有自己的头脑和思考方式,少替孩子做一点事并不意味着孩子就会出问题,反而会让孩子在自立自主、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体会到自我的力量,并由此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即使失败,也是为他将来的人生积累经验。

(责编:徐惠珍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