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转载 来源: 家庭医生在线论坛 2009/6/23 10:14:40


  赵先生今年刚过40岁,是一家公司的销售总监,一直过着“空中飞人”的日子。几个月前他被诊断为高血压,虽然坚持规律服药,血压却控制得不太理想。来医院复查时,赵先生告诉医生:“因为面临部门的业绩考核,最近很焦虑,食欲不好、睡眠不佳,有时还控制不住情绪,容易发火。”

  说起高血压的治疗,许多人都头头是道———按时量血压、规律服用降压药、坚持限盐饮食等。为何做到这些后,有人血压依然控制得不理想呢?“在各类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压、冠心病和情绪的关联最显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高血压科主任孙宁玲表示,虽然高血压的发病机理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导致高血压已被研究证实。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会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即低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即高压)升高。还有,个性也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具有A型人格的人,因为长期紧张、压抑、忧虑、固执,更易患高血压。

  高血压被称为“心身疾病”,即由心理问题导致的躯体疾病。孙宁玲说,外界及内在的不良刺激,会引起剧烈、长期的应激状态,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导致血压升高。调查显示,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超过七成的人存在不良心理因素,而接受心理干预者几乎为零。

  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高血压,一个明显特征是,患者的血压升幅也许不大,但头痛、头晕等症状特别明显。并且,仅靠药物血压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尤其是许多中年高血压患者,或因为工作压力大,或因为家庭杂务繁重,都面临一定的心理问题。”孙宁玲提醒,这类人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关注心理调适,学会释放压力、化解不良情绪。如果难以“驾驭”自己的情绪,最好去心理科或精神科寻求帮助。

  “其实,很多心血管疾病都是心病。”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主任黄德嘉表示,“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心血管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去年四川地震期间,出现急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病发作的患者明显高于震前。”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十二病区主任周玉杰说,不少心脏病和脑卒中也都是气出来的、吓出来的,爱生气、爱发牢骚的人爱得心脏病。所以,不急躁、不生气,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非常重要。

(责编:常虹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Q:高血压病也需心理治疗?


高血压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有关高血压病的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清楚。但精神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等因素可以导致高血压病的病理过程已被国内外学者所公认。根据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痛苦、愤怒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而升高舒张压,恐惧则通过增加心输出量而使收缩压升高。
心身疾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与其它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等又有所不同,神经官能症不伴有明确的躯体器官损害,而心身疾病则有明确的躯体器官病变。因此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目前,对于高血压病的治疗,临床医生大多还采用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服药后,有些人血压居高不下,另一些人血压则出现明显波动。现代心身医学专家认为,心理治疗对高血压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轻度血压升高的高血压病人无需服用降血压药物,单独心理治疗就可起到降血压目的。
治疗措施主要针对造成紧张、压抑的心理因素,一方面要加强自身修养,改正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注意改善人际关系,建立起适当的、规律性的工作、生活、休息习惯,保持足够的睡眠。对于中度以上的高血压病病人,除了采用以上的心理治疗措施外,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一些降压药物。

Q:血压高也要看心理医生?

由于高血压病的发生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所以已被划入心身疾病范畴。心身疾病是心理疾病的一种。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它与其它心理疾病如神经官能症等又有所不同,神经官能症不伴有明确的躯体器官损害,而心身疾病则有明确的躯体器官病变。因此心身疾病又被称为“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Q:抑郁症是心理疾病吗?

抑郁症并不是心理病,它的疾病性质同高血压、糖尿病相同。除了做好心理治疗,必要时要接受药物治疗。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