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皮肤干燥怎么办?

月经不调影响怀孕吗?

怎样做才能睡得香?

糖尿病吃什么好?

脖子酸痛是颈椎病吗?

最近搜索
热门搜索

揭秘为何家财万贯仍偷窃

转载 来源: 寻医问药 2014/6/24 9:25:05

  家有百万资产,却四处偷窃,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有其事。外地人王某在郑州拥有一个小型企业,总资产达百万元。但自今年4月份以来,他先后潜入上街区聂寨村等都市村庄外地打工者租住的房屋内,实施盗窃十余次,最终被警方抓获。而在此之前,从1985年至2002年,他曾先后因盗窃罪、强奸罪被判刑。

  “我最兴奋的事就是把辛苦挣来的钱往银行存,却不舍得用于生活开销。”王某说,为满足生活和心理上的需要,他四处偷窃。

  偷窃过程让他获得快感

  王某的这种偷窃行为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道德品质差,这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的外在表现,即“偷窃癖”,它是指一种反复出现的、没有明确目的、纯粹是出于一种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而进行的偷窃行为。

  “偷窃癖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重复地偷,而不能自控。”和一般偷窃行为不同,偷窃癖患者偷东西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物质上的需要,主要是通过偷窃过程获得一种强烈的满足感。

  “偷窃癖”患者一遇到偷窃的机会,就会心跳加快、精神紧张,产生一种迫切希望偷窃的冲动,而每当偷窃完成后,他就有一种紧张释放后的满足快感。

  不少偷窃癖患者在偷窃中被发现甚至被人殴打,但这也不能阻止他们继续偷窃,因为连这些惩罚也会给他们带来受人关注的快感。

  偷窃癖多缘自幼年爱的缺失

  明明不缺钱,为什么会出现反复偷窃的冲动呢?张香芝说,“偷窃癖”外在表现是偷,但根源却是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这多与患者儿时的成长经历有关。比如,很多“偷窃癖”患者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或从小缺乏父母关爱等。

  儿童时期,缺乏关爱的一些孩子可能通过恶作剧、偷东西等坏行为以引起父母关注,从而获取情感上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长期以来爱的缺失所带来的焦虑和不安全感积聚成疾,会导致他们出现一种心理障碍,“偷窃癖”就是其中一种。

  偷窃,让他们享受到紧张刺激的快感,而当这种不道德的行为被人发现或让他遭受惩罚时,心理上获得一种受人关注的满足,弥补其情感上的缺乏,更让他们无法自拔。

  类似于王某这类“偷窃癖”患者,他的占有欲特别强,把钱存进银行就不舍得花。张香芝说,这可能是他曾经遭受过贫穷和苦难,这些悲惨经历让他的内心总有一种潜在的焦虑,害怕钱不够用,缺乏安全感,钱的作用对于他来说已经不是满足物质上的需要,而成了他获得安全感的一种工具。

(责编:梁绮贤 )

展开剩余内容
相关问答
推荐视频

查看更多

相关资讯

更多

儿科 养生 饮食 整形 两性 问答 肿瘤
妇科 男科 新闻 美容 心理 减肥 男人
女人 肝病 眼科 糖尿 口腔 WHY 更多